足利
日本1921年建立的城市
足利(zú lì),日本城市名、日本姓氏。足利氏是日本歷史上活躍於平安時代至室町幕府時代的武家,出自清河源氏義家流,家祖為源義家之孫、源義國之子源義康(亦即足利義康)。至鎌倉幕府末期時,宗家當主足利尊氏歷經數十年征戰,開創了室町幕府,足利氏的當主開始代代擔任征夷大將軍一職,成為日本實質上的統治者。應仁之亂后,室町幕府的權威一落千丈,足利氏也逐漸衰落,但家門一直延續至今。現任當主是足利義弘。
日本關東地方中部工業城市。在栃木縣的西南部,渡良獺川沿岸、蹤山地南麓,人口16萬。面積177.7平方公里。1921年設市。古交通要道,地方貨物集散中心。1907年鐵路開通后,成為日本絲織業最大中心之一,高級絲綢全國著名。主要纖維工業中心,毛衣、編織品、綽絲、花邊等生產占重要地位。渡良獺川南岸為全國最大毛衣編織地帶。還有橡膠、機械、金屬加工、電機等工業。
義康是源義國的次子(一說三子),他繼承了父親的下野國足利庄,這也就是足利氏的開端。義康之子足利義兼在治承四年(1180年)跟隨同為清河源氏的源賴朝舉兵對抗平氏,並參加了其後許多戰爭,因此取得了有力御家人的地位。義兼還迎娶了源賴朝正室的妹妹,也就是北條時政的女兒,從此足利氏代代與北條氏聯姻。在鎌倉時代,足利氏分出了十九家分家,其中不少分家成了日後室町幕府的棟樑。
足利氏家紋
七代當主足利貞氏的正室是北條一族金澤顯時的女兒,所生之子足利高義很早就死了。而他與上杉清子所生的足利高氏(日後的足利尊氏)則成為了足利氏八代當主。正慶二年(亦即元弘三年,1333年),足利高氏響應后醍醐天皇討伐北條氏的命令,與眾多不滿北條氏獨裁的武家一起舉兵,消滅了北條氏。鎌倉幕府退出歷史舞台。
足利高氏因消滅北條氏時功勛卓著,被后醍醐天皇任命為從四位下左兵衛督,賜予了三十處領地,而且還將其名諱“尊治”中的“尊”賜給了他。從此,足利高氏改名為足利尊氏。
然而,后醍醐天皇接下來開展的“建武新政”是以朝廷公卿為主體的政治,武家的地位相當低,這直接導致了武家的不滿。足利尊氏最終選擇謀反,另立天皇,並於歷應元年(亦即延元三年,1338年)就任征夷大將軍,宣告在京都開創幕府——室町幕府登上歷史舞台。而後醍醐天皇則於建武三年(1336年)十二月逃至吉野開創南朝,南北朝開始對立。不久,足利氏內部發生爭端。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與足利家執事高師直對立日漸加深,最後爆發了內戰,這也就是觀應擾亂。
南北朝的動亂一直持續到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執政時期。明德三年(亦即元中九年,1392年),南北朝和解,長達五十八年的南北朝動亂結束。
之後迎來了室町幕府的全盛時期。明朝與幕府開展勘合貿易,並正式冊封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京都的北山建起“北山殿”,也就是今天的金閣寺。這個時代的文化,將公家、武家、禪宗的特點融合起來,被稱為“北山文化”。
足利氏所建立起來的室町時代看似安泰,實際上地方有力的大名並不能被很好地駕馭,對地方的管理是相當鬆散的。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因為繼嗣問題,最終引發了地方大名在京都的大混戰,戰火波及全國,史稱“應仁之亂”。從此,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足利將軍家的地位一落千丈。十代將軍足利義稙曾被大名逐出京都、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被陪臣暗殺,這些事件都能看出足利氏的沒落。
永祿十一年(1568年),十四代將軍足利義榮被擁護足利義昭的織田信長逐出京都后,逃至阿波國,從此足利義榮一系被稱為平島公方家。元龜四年(1573年),足利義昭因暗中聯絡其他大名討伐織田信長,最終也被逐出京都,室町幕府滅亡。足利義昭及其子義尋於天正十六年(1588年)出家,足利將軍家斷絕。
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后,他將下野喜連川的領地賜給足利義明之孫足利國朝,改稱喜連川氏。江戶幕府時期,其子孫還受到五千至十萬石的國主大名的待遇。其最後一代當主足利惇氏於1983年死去后,足利氏當主改由平島公方家繼承。此外足利義滿的庶子義嗣一流也延續至今。
又稱“室町幕府”。日本第二個封建軍事政權。一三三六年(延元元年、建武三年)足利尊氏所開創的武家政權。至一三九二年(明德三年、元中九年)為止,日本一直停留於南北朝對立的時代,而其最盛期則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應永年間(一三九四~一四二七年)。另一方面,也呈現出有力守護大名連合政權的態勢。然而,伴隨應仁之亂的發生,幕府的勢力乃逐漸衰退,最後退居成一介京都地方政權之類的存在。一五七三年(天正元年),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所追放,幕府的政權乃隨之滅亡。
在南北朝長期間的動亂下,尊氏之孫足利義滿(1358~1408)次第將混亂的情形壓制下來,幕府終於迎接了久違的安定局面。義滿於一三九二年(明德三年),以和平統一的口號對南朝提出呼籲,實現南北朝合體的理想。成功地結束長達六十年間的內亂狀態。此外,由於戰亂而失去莊園,導致公家的經濟力與社會地位衰退,幕府乃乘機將公家的資源吸收過去。義滿接收了京都的市政權與對諸國賦課的徵收權,確立幕府其本身成為統一全國的政權。義滿於一三七八年(永和四年)在京都的室町建造了一個豪華邸宅,稱為"花 御所",並在此執行政務,因此足利幕府也被稱為室町幕府。
京都乃全國的工商業中心,公家的政權所在地。幕府剝奪了京都的商業課稅權與支配權。
幕府的機構在義滿的時代幾乎整備完成。新政權賦予新設的管領極大的許可權。管領統轄政所‧侍所等中央機構,而將軍對守護的命令,也必須透過管領傳達。在慣例上,管領的職務由足利氏一門的有力守護細川‧斯波‧ 山三氏擔任,稱為"三管領";侍所的長官稱為所司,由赤松‧一色‧山名‧京極四氏擔任,稱為"四職"。這些大名佔據幕府權力中樞的位置,負責重要政務的決定等幕府的營運工作。
幕府也致力於支持將軍權力的軍事力量之形成,因而集合足利氏的家臣與守護一族,以及有力的地方武士,編為直轄軍,稱為"奉公眾"。奉公眾平時在京都護衛將軍的安全,並且也扮演牽制負責管理"御料所"(*指散佈於諸分國的將軍直轄領)之守護動向的角色。義滿以強化幕府體制,企圖統制在動亂環境中日漸強大化的守護階層,藉此削減其勢力。
幕府的財政收入,除了御料所、有力守護的分擔金,還有來自地頭與御家人賦課金的補貼;對京都經營高利貸的土倉與高收入的酒屋業者課徵倉役、酒屋役;在交通要地設置關所,徵收關錢、津料;對有從事金融活動的京都五山禪院課稅;另外還有來自明‧日貿易的利益收入;國家有特別行事時,則透過守護向全國徵收"段錢",或臨時性的"棟別錢"。
幕府另外 設置地方機構~鎌倉府與九州島探題。尊氏非常重視曾為鎌倉幕府所在地~關東,以其子基氏(1340~1367)為鎌倉公方,負責鎌倉府的業務,支配關東八國,外加伊豆、甲斐,合計十國。其後,鎌倉公方由基氏的子孫世襲,而輔佐鎌倉公方的關東管領則由上衫氏一族世襲。鎌倉府的組織與幕府大致相同,但是由於許可權過大,經常與幕府發生衝突,甚至反抗幕府。
姓名 生卒年份 在位時間
一代將軍 足利尊氏 1306年-1358年 1338年-1358年
二代將軍 足利義詮 1330年-1367年 1358年-1367年
三代將軍 足利義滿 1358年-1408年 1368年-1394年
四代將軍 足利義持 1386年-1428年 1394年-1423年
五代將軍 足利義量 1407年-1425年 1423年-1425年
六代將軍 足利義教 1394年-1441年 1429年-1441年
七代將軍 足利義勝 1434年-1443年 1442年-1443年
八代將軍 足利義政 1436年-1490年 1449年-1473年
九代將軍 足利義尚 1465年-1489年 1473年-1489年
十代將軍 足利義材 1490年-1523年 1490年-1493年
十一代將軍 足利義澄 1480年-1511年 1494年-1508年
十二代將軍 足利義晴 1511年-1550年 1521年-1546年
十三代將軍 足利義輝 1536年-1565年 1546年-1565年
十四代將軍 足利義榮 1538年-1568年 ? -1568年
十五代將軍 足利義昭 1537年-1597年 1568年-15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