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亭
梅花亭
梅花亭。位於沙河市十里鋪,距邢台7.5公里,該亭以唐朝宰相宋璟的《梅花賦》命名,現有乾隆帝草書的《東川詩》、《梅花賦》和《古梅》石刻。唐朝名相宋王景25歲時作《梅花賦》以梅花自喻。《梅花賦》石刻長2.9米,寬0.88米,字體結構嚴謹,運筆柔潤流暢,具有一定書法藝術價值。尤其賦書互映,珠聯壁合,大有異曲同工之妙。公園現佔地約十畝。在西側重建宋公祠堂,亭后擴建碑堂十餘間。南側建偏殿十九間,聘請著名雕塑家在牆壁上雕塑宋王景生前浮雕。各個異常均是彩梁畫柱,古色古香。
在邢台市南七公里處的十里鋪村內有一座梅花亭。明正德年間,由沙河縣令方豪籌資所建,因唐代名相宋璟作“梅花賦”而得名。清康熙年間,縣令孔尚基曾重修。清乾隆十五年,知縣孫鳳立得知高宗弘曆“巡幸河南”,回京路過沙河,遂將梅花亭,大加開拓,別立堂室,迴廊曲欄,造橋引水,使之成為一處“廊接亭堂盡,池榭曲徑幽”的小巧玲瓏、優美別緻的“梅花公園”。梅花亭位於梅花公園中間,木質結構,四角攢尖式頂,亭底平面為正方形,邊長七點六米,亭高四點五米,四周邊沿用青條石壘砌,全亭共十六根木柱,其中,外柱十二根為方柱,內柱四根為圓柱,柱下有石柱礎,總高約六米。
武侯垂拱三年,宋璟二十五歲,游東川時,在沙河縣作《梅花賦》,在序中贊梅,實以此自喻。其賦曰:“垂拱年……”。
《梅花賦》全篇共計五百六十字,以花喻人,詞麗言切,備受歷代文人所稱道。晚唐文學家皮日休評“梅花賦”時說,寫得“清便富麗”,也贊他為人“剛態毅狀,疑其鐵石心腸”。
公元一七五零年,高宗乾隆皇帝帶皇后和一批文武大臣巡幸河南返京時,路過十里鋪,聽說這裡是唐名相宋璟故鄉,於是便“停駕駐蹕”於此。乾隆一生是個好大喜功,又善於舞文弄墨的封建皇帝,因讀《梅花賦》羨慕前賢,故在十里鋪揮毫行書《梅花賦》。隨之,又寫了“東川詩”一首,並畫古梅一枝,以讚頌宋璟是位忠心為國的前賢。後人將賦、詩、畫刊刻於石,鑲嵌在梅花亭北側的梅花堂內牆壁上,稱之為“乾隆御書石刻”。
御筆《梅花賦》石刻鑲嵌在梅花堂內中間牆壁上,長二點九米,寬零點八八米。《梅花賦》是宋璟一生傑作,詩以贊梅抒情,“賦梅蓋以自況”。乾隆行書石刻,字體結構嚴謹、運筆柔潤、宛轉流暢、瀟灑華麗,具有一定書法藝術價值。賦書互映,珠聯璧合,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御筆《東川詩》石刻鑲嵌在東間牆壁上,長零點六九米,寬零點六一米,為五言詩一首。
御筆梅花石刻嵌在西間牆上,該石長零點七三米,寬零點六四米,上有梅花一枝,枝幹蒼勁,花朵怒放,栩栩如生。右側題詩及跋一首。
梅花亭自明代初創,到清乾隆十五年擴建成為一風景優勝的公園,迄今歷經滄桑數百年。因保護不善,現僅存一座殘破的梅花亭和簡陋的三間梅花堂,御筆石刻三方鑲嵌於內,保存完好。當地政府為保護歷史文物,委派宋璟後裔,加以保護,以供參觀。
宋璟墓碑是我國唐代名相宋璟的神道碑,全稱“大唐故尚書右丞相贈太尉文貞公宋公神道之碑”。因碑文是唐代大書法家魯郡開國公顏真卿撰寫,所以也稱“顏魯公碑”。該碑坐落在沙河市東戶村鄉中學院內,系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宋璟(公元663—737年),邢州南和人(今邢台市南和縣)。唐代政治家。武則天時,以剛正聞名。睿宗時,任吏部尚書。玄宗時,官至右丞相。主張寬賦役,省刑罰,選擇人才,使百官稱職,為“開元之治”做出了重要貢獻,被唐玄宗稱為“吏治之才”。封廣平郡公,卒謚號文貞。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卒於洛陽,次年遷葬沙河先塋。
唐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即宋璟去世33年之後,顏真卿應宋璟後裔之託,撰文並書寫了碑文。又歷時兩年多,於大曆七年(公元772年)墓碑鐫刻完成,立於宋璟墓地。該碑高4.08米,寬1.6米,厚0.47米,碑的正面、陰面和左側刻有顏真卿書寫的盈寸楷體,洋洋三千餘言,敘述了宋璟這位中唐政治家的政治經歷和他一生的偉績。碑的左側鐫刻的是此碑建立6年後(大曆十三年,即公元778年),又由顏真卿補記的宋璟的生平事迹。碑的右側鐫刻的是明朝人方思道記述宋璟碑倒伏后重新樹立起來的經過。宋璟碑文,字體端莊,氣勢開張,用蠶頭磔尾的隸法於捺筆首尾,結體字大充格,磅礴大氣。顏真卿書寫宋璟碑文時,時年65歲,書法藝術爐火純青,成為他的成熟的傳世名作之一。
宋璟墓碑,因其碑下長眠之人,是後人景仰的唐朝一代名相,墓上所立之碑的碑文,是我國傑出的大書法家顏真卿撰文並書寫,因而使得宋璟墓碑除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之外,還具有極高的書法藝術價值。宋璟墓碑,匯道德文章、翰墨藝術於一體,這是宋璟墓碑得以傳世併名聞中外的重要原因。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當他看到顏真卿撰寫的已有些殘缺的宋璟墓碑時這樣稱讚道:“如忠臣烈士,首先君子莊嚴尊重,使人畏而愛之,雖其殘不忍棄也。”南宋金石學家趙明誠所著的《金石錄》,推崇宋璟碑為上上品。明代學者都穆稱宋璟碑“人文字,真足三絕”。清朝王昶編撰的以著錄歷代石刻為主的《金石萃編》等書,也將宋璟碑收入並列為上品。現被列入中國一百通名碑。
梅花亭
唐 宋璟
垂拱三年,余春秋二十有五。戰藝再北,隨從父之東川授館舍。時病連月,顧瞻危垣,有梅花一本,敷葩於榛莽中。喟然嘆曰:“嗚呼斯梅!托非其所出群之姿,何以別乎?若其貞心不改,是則足取也已!”感而乘興,遂作賦曰:
高齋寥闃,歲晏山深,景翳翳以斜度,風悄悄而亂吟。坐窮檐而後無朋,進一觴以孤斟。步前除以行,荷藜杖於牆陰。蔚有寒梅,誰其封植?未綠葉而先葩,發青枝於宿枿,擢秀敷榮,冰玉一色。胡雜遝乎眾草,又蕪沒於叢棘,匪王孫之見知,羌潔白其何極?!
若夫瓊英綴雪,絳萼著霜,儼如傅粉,是謂何郎;清馨潛襲,疏蕊暗臭,又如竊香,是謂韓壽;凍雨晚濕,宿露朝滋,又如英皇泣於九嶷;愛日烘晴,明蟾照夜,又如神人來自姑射;煙晦晨昏,陰霾晝閉,又如通德掩袖擁髻;狂飆卷沙,飄素摧柔,又如綠珠輕身墜樓。半開半合,非默非言,溫伯雪子,目擊道存;或俯或仰,匪笑匪怒,東郭順子,正容物悟。或憔悴若靈均,或歆傲若曼倩,嫵媚若文君,或輕盈若飛燕,口吻雌黃,擬議殆遍。
彼其藝蘭兮九畹,采蕙兮五柞,緝之以芙蓉,贈之以芍藥,玩小山之叢桂,掇芳洲之杜若,是皆出於地產之奇,名著於風人之託。然而艷於春者,望秋先零;盛於夏者,未冬已萎。或朝開而速謝,或夕秀而遄衰。曷若茲卉,歲寒特妍,冰凝霜冱,擅美專權?相彼百花,孰敢爭先!鶯語方蟄,蜂房未喧,獨步早春,自全其天。
至若托跡隱深,寓形幽絕,恥鄰市廛,甘遯岩穴。江僕射之孤燈,向寂不怨棲遲;陶彭澤之三徑,投閑曾無悁結。貴不移於本性,方有儷於君子之節。聊染翰以寄懷,用垂示於來哲。
從父見而勗之曰:“萬木僵仆,梅英載吐;玉立冰潔,不易厥素;子善體物,永保貞固”!
《東川詩》
東川成賦已,此處得亭留。
梓里餘風遠,梅花古調幽。
誰與憑點綴,乍可適歌游。
繞砌寒英綻,平地活水流。
才華唐豈乏,忠亮世稀儔。
儷句尋廊讀,端知氣味投。
御筆梅花
重吟賦句憶前賢,便是無花地亦仙。
滕有亭名傳故里,因教畫意補東川。
宛然疏影臨清水,行矣明朝隱斷煙。
俯仰漫須陳跡惜,風華爾許在詩篇。
“梅花品格最勝,冰姿玉骨鐵干右心迴,非凡卉之匹。唐臣宋璟賦此,蓋以自況也。予時巡中土,駐蹕於此,遙企名賢,緬懷往跡,感興成吟,並手寫古梅一本,摹勒廊壁,以志清標,庶使千載,下睹此樹,猶景其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