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回顧

歷史的回顧

這是一部個人的歷史回憶錄。作者的青年時期,中國正處在急風暴雨的革命鬥爭年代。新與舊,革命與反動,光明與黑暗,兩種勢力激烈搏鬥著。鑒往而知今。人民群眾不僅在創造著歷史,同時也在認識著歷史。只有正確地認識過去,才能更好地創造未來。耄耄之年,回首往事,歷歷在目。謹將作者的經歷和見聞,匯錄成集,呈獻史林,以告慰先烈。

基本概況


歷史的回顧本書目錄

第一章 風雨年代第二章 革命生涯的起點第三章 野火燒不盡第四章 大別山區的工農武裝割據第五章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上)第六章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下)第七章 西行轉戰三千里第八章 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第九章 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第十章 十個月的反六路圍攻第十一章 衝破“川陝會剿”第十二章 長征路上(上)第十三章 長征路上(下)第十四章 血戰河西走廊第十五章 奔赴抗日前線後記

歷史的回顧文章節選

第一章 風雨年代童年和家庭 一九○一年十一月八日(農曆辛丑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出生在山西省五台縣永安村。五台縣位於五台山南麓,因五台山而得名,是個山區小縣。交通、經濟相當落後,但也有比較富庶的地區。過去我們那裡流傳有“縣不如鎮,鎮不如村”的說法。鎮,指東冶鎮,土地好,產量高,大戶人家不少,比五台縣城要富裕些;村,說的是閻錫山的家鄉河邊村,同我村僅一河之隔。閻錫山老家,高牆大院,豪門深宅,比那縣衙府第要氣派得多。永安村在五台縣西南,滹沱河的北岸。滹沱河在我們那裡迴環轉彎,流經太行山南端進入河北省。永安村是個偏僻山村,但借滹沱河河水之利,農業收成一般是有保證的。早在魏晉時期,官府就在永安村建立過儲備糧食的倉庫,所以古有“倉城”之稱。在永安村,徐姓是個大姓,約佔全村人口四分之三以上。聽長輩們說,我家祖上是三兄弟,從洪洞縣遷居,落腳五台山下。一代傳一代,不知過了多少輩,才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土地與家產,成為富庶之門。徐氏家族裡,有個叫徐松龕(繼畲)的,清朝什麼年代中翰林、入宮門,做過廣西巡撫,廣東按察史,兼署閩浙總督。著有《瀛寰志略》一書。永安村的徐姓,屬第三分支之後,到我這一輩是第十九世孫。我家原先是一個大戶,到我祖父時,家業衰敗了。祖父名徐鶴林。據說,他雄心勃勃,從務農轉為經商,企望藉此帶來轉機,重振家業,光宗耀祖。但事與願違,結果不僅沒有贏利,反而賠了本,從此一蹶不振。我記事時,家境已經破落,僅有薄地十幾畝。因無勞動力,土地與人伙種,一年忙到頭,糠菜摻半,勉強維持溫飽。沒有富餘,也不欠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