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滅鄭之戰

戰國時期重大的兼并戰爭

韓滅鄭之戰是戰國時期一次重大的兼并戰爭,韓國通過多次進攻消滅了具有悠久歷史的鄭國,國力迅速上升,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但當時韓國地處黃河中游地區,東部、北部被魏國包圍、西有秦國、南有楚國,國土面積十分狹小,因而發展空間極其有限。

名稱含義


韓滅鄭之戰,是公元前423年至前375年間韓國為了滅亡鄭國而進行的多場戰役的總稱。

戰役經過


韓國與鄭國

戰國初期形勢圖
戰國初期形勢圖
鄭國是春秋時期的大國之一,歷史悠久,疆域為今河南新鄭一帶,與晉國接壤。公元前453年,晉國發生內亂,趙、魏、韓三家滅智家並瓜分晉地,其中韓國成為與鄭國接壤的國家。
據《戰國策·韓策》記載:韓、趙、魏三家已經打敗智伯,準備瓜分他的土地。韓相段規對韓康子說:“分地時一定要成皋。”韓康子說:“成皋是貧瘠不長莊稼的地方,要它有什麼用?”段規說:“一里那麼大的地盤卻可以牽動方圓千里的政權,是因為地形有利的緣故。一萬人可以打敗三軍,是因為乘敵人不備的緣故。大王如果能採納我的意見,韓國一定可以消滅鄭國。”韓康子說:“好。”果然要了成皋。到後來韓國滅亡鄭國時,果然是從成皋開始的。
韓國想要吞併鄭國的野心,在消滅智氏時就已經顯露了出來。

伐鄭

公元前423年,鄭幽公剛剛繼位,韓國君主韓武子趁機攻打鄭國,殺死鄭幽公。鄭國人擁護他的弟弟鄭繻公繼位。公元前409年,韓武子去世,其子韓景侯繼位。韓景侯繼位后隨即對鄭國發動進攻,攻克雍丘。鄭國修築長城試圖阻擋韓軍繼續進攻。公元前407年,鄭國對韓國發動反攻,於負黍(在今洛州陽城縣西南三十五里)擊敗韓軍,雙方連兵不解。但不久后韓景侯隨魏文侯進攻齊國,重心東移,使得韓、鄭間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和平。

鄭國反攻

公元前403年,周安王正式承認韓景侯為諸侯,韓國正式成立。但成立之後的韓國政令上存在許多衝突,大臣嚴遂和韓侈間也發生矛盾,鄭國便於前400年包圍了韓國都城陽翟,韓景侯也在同年去世。

韓哀侯滅鄭

公元前385年,韓國攻克鄭國的陽城。公元前377年韓哀侯繼位后,滅亡鄭國的時機已經成熟,韓哀侯便在公元前375年舉兵攻克鄭國都城新鄭,並遷都到新鄭。韓滅鄭之戰最終以鄭國滅亡為結果結束。
戰國初年,韓、鄭之間戰爭的主動權並沒有集中於一方,雙方勢均力敵,不相上下。《韓非子·飾邪》:“鄭恃魏而不聽韓,魏攻荊而韓滅鄭”說明鄭國在外交方面的失敗也是其在仍有一定實力的情況下被滅亡的原因。

信息簡表


滅國戰爭時間滅國戰爭時間滅國戰爭時間
鄭滅許公元前504年韓滅鄭公元前375年秦滅韓公元前230年
宋滅曹公元前487年楚滅越公元前306年秦滅趙公元前228年
楚滅陳公元前478年齊滅宋公元前286年秦滅魏公元前225年
越滅吳公元前473年秦滅義渠公元前272年秦滅楚公元前224年
楚滅蔡公元前447年魏滅衛公元前257年秦滅燕公元前222年
魏滅中山公元前406年楚滅魯公元前249年秦滅齊公元前2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