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郭正堂的結果 展開

郭正堂

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

郭正堂,男,1964年4月生。山西省應縣大西頭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質與環境研究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13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3月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 2018年11月,獲頒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地球科學獎”。

人物經歷


1983年,於北京大學地貌學第四紀地質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5年,於法國波爾多大學第四紀學院獲碩士學位,
1990年,於法國瑪麗-居里大學(巴黎第六大學)環境地質系獲博士學位(土壤學)。
1991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后留所工作。
1993年,任副研究員,
1996年,任研究員,
2002-2006年,期間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2014年3月,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

社會兼職


曾當選國際第四紀研究聯合會(INQUA)古氣候委員會副主席、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古全球變化(PAGES)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環球環境大斷面(PEP-II)”國際項目共同負責人、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理事。
現任全球變化中國委員會古全球變化工作組組長;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土專業委員會主任;《科學通報》、《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副主編;《第四紀研究》常務副主編及多家學術期刊編委成員。

研究方向


1、第四紀環境與全球變化;2、古土壤與風化作用;3、環境資料庫與信息系統。

研究成果


主持過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兩項國家八五重大基金項目三級課題。目前主持國家九五重大基金項目二級課題“南方紅土記錄的古氣候演化及南北氣候對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晚新生代風化成壤過程反映的環境時空演化及其與全球變化的關係”、國家重點基礎科研規劃(973)項目專題“青藏高原隆升對周邊地區環境的影響”。曾獲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一等獎。到目前在國內外發表科研論文60餘篇。

獲獎記錄


2018年11月,獲頒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地球科學獎”。

人物評價


郭正堂的突出成果之一,就是通過磁性地層學研究,結合小哺乳動物化石,把中國風塵堆積序列從8.35 百萬年延長到22百萬年,提出亞洲內陸荒漠和季風主控環境至少形成於2200萬年前,據此重建了2200萬年來亞洲內陸乾旱化歷史的時間序列。這個工作於2002年在NATURE上發表后,在新生代亞洲乾旱-季風環境、構造-氣候關係等研究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郭正堂的突出成果還包括對黃土中古土壤及其環境意義的系統深入研究、古黃土在國際幾類土壤分類系統中的位置研究、建立古風化強度序列作為黃土m氣候學的替代指標以及開創黃土與大洋碳同位素記錄的對比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