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成本管理與控制

全面成本管理與控制

全面成本管理與控制,從時間上說,既包括對生產過程中成本的管理與控制。也包括產品設計及試製階段、銷售及售後服務階段的成本管理與控制,它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從內容上說,既包括產品生產成本的管理與控制,也包括產品設計及試製成本、資金籌集成本、材料採購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質量成本、使用壽命周期成本、人力資源成本、戰略成本管理與控制。

原則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
實行全面成本管理與控制,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成本一一效益”原則。進行成本控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要大於為了進行成本控制所付出的代價,才能為企業增加價值,這就是成本控制的“成本——效益”原則。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在進行成本控制時,還需要遵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成本管理與控制系統必須個別設計,適合特定企業、部門、崗位和成本項目的實際情況,不能完全照搬別人成功的經驗。
3.領導重視與全員參與的原則。在進行成本控制時,如果單位領導不夠重視,成本控制意識不強,一般員工也會受到影響,有力使不上。或者領導雖然強調成本控制,但是一般員工不配合,同樣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進行成本控制時,要做到領導重視,全員參與。充分發揮成本控制的積極作用。資金

籌集成本的管理與控制


全面成本管理與控制
全面成本管理與控制
資金籌集成本是指企業籌集資金所付出的代價,一般用相對數表示。不同來源的資金,資金籌集成本是不 相同的。
(1)債券或借款的籌資成本。債券或借款所發生的利息費用,不具備資本化條件的,可以作為利息支出在稅前扣除。具有抵稅作用。
(2)優先股的資金成本。優先股和普通股的現金股利是在稅後支付的,不具有抵稅作用。
(3)普通股的資金成本。普通股資金成本=下一期發放的普通股股利/[普通股股金總額*(1一籌資費率)]+普通股預計股利增長率
(4)企業留利的資金成本。企業留利的資金成本是一種機會成本可以按照投資項目有效期相同年限的存款利率來確定。股份制企業留利的資金成本可以用普通股的資金成本公式加以計算。只是不必考慮籌資費用。
(5)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Σ(某種來源的資金成本×該種來源的資金佔全部來源的資金的比重)
標準成本管理
標準成本管理
需要說明的是,在西方企業中,一般情況下借款或債券融資,資金成本較低;而股票融資資金成本較高。但是在我國,由於市場機制不健全,目前經濟效益較差、很少發放或不發放現金紅利的企業,股票融資的成本並不高;相反,銀行借款或債券融資卻有固定的利息支付負擔。企業在進行資金籌集成本的控制時,並不能僅僅從資金成本最低的某一種方式融資,而是要合理地安排各種籌資方式的結構,目的是使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

產品設計成本的管理與控制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
對產品設計成本進行控制是整個成本控制工作的關鍵。在產品生產成本總額中,大約有70%~80%的部分在產品設計階段基本上就確定了。在具體的生產環節,要想大幅度地降低成本是不現實的,除非偷工減料,或者重新改進設計。產品開發與設計成本的控制可以採用價值工程法。價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是通過對產品功能的評價,正確處理產品功能和成本的關係,以達到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產品設計、研究、試製過程中,產品功能與目標成本發生矛盾時,就要運用價值工程方法剔除過剩功能,以降低產品設計成本,達到技術為經濟服務的目標。

新產品試製成本的管理與控制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
新產品的試製和鑒定階段,是把理想變為現實,形成質的飛躍的階段。新產品的試製一般還可分為樣品試製和小批試製兩個步驟。

材料採購成本的管理與控制


作業成本管理書籍
作業成本管理書籍
材料採購成本的控制,主要是經濟訂貨量、訂貨點的確定,以及ABC分類法等。

產品生產成本的管理與控制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
標準成本制度是以標準成本為依據,通過成本差異的分析與報告,揭示成本差異產生 的原因,以便時控制成本的一種成本控制體系。標準成本制度的內容包括:標準成本的制定、成本差異的計算分析及成本差異的賬務處理。

期間費用的管理與控制


全面成本管理與控制市場分析
全面成本管理與控制市場分析
對於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成本,一般採用預算控制的方法。事先制訂預算,在日常的管理和控制中,要嚴格按照預算的規定,本著厲行節約的原則,在能夠達到目標的前提下,精打細算,儘可能減少它們支出的絕對數額,或提高支出的效益。

質量成本的管理與控制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
質量成本是指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而付出的代價,以及因為產品質量沒有達到規定標準所造成的損失,包括預防成本、檢驗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其中,前兩者可以合稱為預防檢驗成本;后兩者可以合稱為質量損失成本。

使用壽命周期成本的管理與控制


使用壽命周期成本是指客戶為了取得所需要的產品,並使其發揮必要功能而付出的代價。它包括原始成本和運用維護成本兩部分。

方法


加強全面成本管理與控制的基本方法:作業成本計算與作業成本管理

成本動因分析與作業成本計算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
傳統成本管理側重產品的生產成本。隨著服務業的興起到繁榮,技術革新的發展,服務成本比重的上升已不容忽視。傳統的成本管理無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扭曲的成本分配會產生錯誤的決策和不準確的估價,而全面成本管理則運用成本動因分析進行作業成本計算,以便更精確地向成本對象分配成本。
成本管理書籍
成本管理書籍
成本動因理論認為成本在本質上是一種函數,是各種獨立或交互作用著的因素(自變數)合力驅動的結果。在全面成本管理中,動因是引起資源利用量、作業產出、成本和收入變化的因素。全面成本管理利用成本和成本對象的關係來幫助增加成本分配的精確性。成本與成本對象直接或間接相關,間接成本是不容易精確地追溯到成本對象的成本,直接成本是那些易於精確地追溯到成本對象的成本。而可追溯性是一種通過因果關係以經濟合理的方 式直接向成本對象分配成本的能力。可追溯到成本對象的成本越多,成本分配的精確度也越高。因此建立的可追溯性是構建精確成本分配方式的關鍵因素。
在全面成本管理中,向成本對象追溯成本可以有兩種方式:直接追溯和動因追溯。直接追溯法即識別並向成本對象分配與成本對象有特定的或實物性聯繫的成本。動因追溯法利用動因來向成本對象分配成本。儘管不如直接追溯法精確,但是只要因果關係正確,那麼動因追溯法也是非常準確的。
動因追溯方式用兩種類型的動因來對成本對象追溯成本: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資源動因計量作業對資源的需求並用來向作業分配資源成本。作業動因計量成本對象對作業的需要,並被用來向成本對象分配作業成本。動因追溯模型是作業成本計算,這是成本分配方法的核心。作業成本計算向成本對象分配成本是首先向作業對象追溯成本,其次是向成本對象追溯成本。

作業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
作業成本計算源於商品成本計算的準確性動機,但其實際意義已完全超越了最初的設計要求,它直接深入到企業的價值鏈重構,乃至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重構。但是作業成本計算僅僅只是認識價值鏈的基礎,只有作業成本管理才能改造和優化企業價值鏈。作業成本管理就是利用作業成本計算所提供的信息,將成本管理的起點和核心由“商品”轉移到“作業”層次的一種管理方法。作業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企業是一個為最終滿足顧客需求、實現投資者報酬價值最大化而運行的一系列有密切聯繫的作業的集合體,企業生產商品或提供勞務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而資源消耗的同時又是價值的積累過程,即價值從一個作業轉移到下一個作業,最後全部累積到最終的商品或勞務上,最終商品或勞務既是全部作業的集合,也是全部價值的集合。因此,作業鏈同時又表現為價值鏈。從購買商品或接受勞務的顧客那裡收回的價值,形成企業實現的收入。收入補償完成各有關作業所消耗資源價值總和后的差額,即為企業利潤,但實際上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增加轉移給顧客的價值,為企業帶來利潤,作業成本管理要求成本管理深入到每一作業,儘可能消除不能創造價值的作業,防止資源的消費,最大限度地提高從顧客那裡回收的價值,以實現預定的經營目標。
成本管理書籍
成本管理書籍
作業成本管理按作業分析、成本動因分析、業績計算三步驟循環進行。作業成本管理的設計與運行必須考慮作業分析、成本動因分析和業績計算三個方面的要求,並按次序組織銜接,循環進行。
作業成本管理將企業視作為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企業商品凝聚了在各個作業上形成而最終轉移給顧客的價值,作業鏈同時表現為價值鏈。從而將成本管理的著眼點與重點從傳統的“商品”轉移到了“作業”,以作業為成本分配對象,這樣不僅能夠合理地分配各種製造費用,提供較為客觀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夠通過作業分析、追根溯源,不斷改進作業方式,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實現持續降低成本的目標。因此,作業成本管理能夠很好地適應高新經濟技術環境對成本管理的客觀要求。

意義


成本管理書籍
成本管理書籍
加強全面成本管理和控制,對於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全面成本管理與控制是企業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徑;
2.全面成本管理與控制是企業抵禦內外壓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
3.全面成本管理與控制是企業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