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佑

全佑

吳全佑(1834年-1902年),清朝旗人,滿姓烏佳哈拉,為吳氏太極拳(又稱吳家太極拳)的奠基者。全佑從學於有楊無敵之稱的楊露禪(1799年-1842年),但因楊露禪弟子中有當時的王公貴胄,全佑不便與王公貴胄同輩,故楊露禪命全佑拜於其次子楊班侯門下,實際上則仍由楊露禪親自教授。當時在楊露禪門下最出色的弟子有三人,萬春得剛勁,凌山善發人,而全佑則長於柔化。其子吳鑒泉創立吳氏太極拳。

人物關係


全佑介紹


(1834-1902) 字公甫,號保亭,老姓吳福氏。滿族。北京大興人。楊露蟬(亦作禪)在京授拳時,神機(火器)營中的萬春、凌山、全佑受益最佳。全佑奉楊露禪之命,拜於它的次子楊班候(1837-1892)門下,實際上仍由楊露禪親自傳授。經過數年勤學苦練,三人各有所得,萬春得剛勁,凌山善發人,全優則長於柔化,各得師之一體。許禹生在《太極拳勢圖解》里寫道:“當露禪先生充旗營教師時,得其真傳蓋三人:萬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勁剛、一善發人、一善柔化;或謂三人各得先生之一體,有筋骨皮之分。”先學楊露禪的大架,后又學楊班候初改的小架,事師最孝,學習篤誠,深受露蟬寵愛,兼得楊家父子之長,稱著京城。為吳式太極拳奠基人。傳子鑒泉,徒有王茂齋、郭松亭、常遠亭、夏公甫、齊閣臣等。
當年楊露禪在王府教拳,學拳的都是皇族貴人。後來王爺要求選幾個王府中的侍衛授拳,因此楊露禪就挑選了幾個,其中一個就是吳全佑。但是王府中的等級森嚴,吳全佑的侍衛身份低微,不能同皇族們互稱師兄弟,只能令其拜楊露禪之子楊班侯為師,仍由楊露禪親自執教(吳全佑後來也跟楊班侯學拳)。辛亥革命后,吳全佑同王爺們一起被趕出王府。他除了武術之外一無所能。此時王茂齋收留他在家,拜其為師,直到壽終。
楊露禪教了吳全佑功夫,是為吳氏太極拳之始,後來楊露禪告老回鄉,吳全佑尾隨不舍,楊便下轎對他說:“我當天發誓,全部功夫都已教你,沒有一招留下,總之你記住‘圈內打人,圈外推人’便是。”

全佑軼事


上海監泉太極拳社社長吳英華老師,遐齡84歲,太極技藝爐火純青,身體矯健,精力充沛。教拳之餘,每與弟子談其祖父全佑的故事,侃侃言來,娓娓動聽。據云:全佑前清時曾受業於楊露禪,武功顯赫,名噪京城,允稱為開創吳式太極拳大師。(編 者按:全佑系滿族姓氏,其子始改漢族姓氏吳)茲擇錄軼事二則,以 饗讀者。
全三爺(全佑)善用大桿。一日偶然路過北京東城泡子河地區,見有數十人圍攻三人。這三人每人一支長槍,鼎足而立,和圍攻人相抵抗,然已受傷,眼看就要失敗喪生。全三爺見義勇,奪過一根杆子,橫打豎掃,擊散圍攻的群匪,救了出三人。這三人立即叩謝救命之恩。此三人自言是回族,姓丁,全三爺並未留下姓名,一笑而去。
一日有客來訪,說請全三爺看使鴿子,養鴿子是全三爺的愛好,因此便 隨此人到東城一家,看見鴿籠內有佳種鴿子多羽,全三爺愛不釋手,房內待茶,興盡辭別。當出門時,門樓上忽然倒下一筐石灰,全三爺的眼睛被迷,有多人都戴風鏡,用鐵尺鐵棍,向全三爺打來,三爺眼已被迷,只用兩臂抱住頭部,聽任毒打,遍體皆受傷害,腿臂皆斷,倒地不起,這些流氓一鬨而散。等家中人得知,來看時人已不能動彈,而那家的人已去了。當時法制,受傷人不能抬回家中,否則官方即不負責。只好在街旁臨時架一席篷,設床將三爺放上,遍請名醫治療,皆言無法醫治,忽然有一老翁,鬚髮皆白,他說:"我看見他是個了不起強漢,被打時一聲不響,我這裡有藥丸三粒,一粒用水化開,敷在傷處,一料給他吃下,另一粒同一隻鴿子煮熟,給他當飯吃下,則有奇效,一周內傷勢漸愈。一則,老者傷葯療效特好,二則,全三爺的內功已然達到登峰造極,二者相合故傷勢痊翕迅速,但忘問老者姓名住址,無法致謝。
九門提督惠五爺,已經得知打人者是泡子河救人的前仇,他們是皇家抬皇杠的人員,他們的首領 是太監印都管。惠提督準備抓人,首先請全三爺到印宅門前走一周,惠提督派兵跟隨,印都管已經得知全三爺是惠宅教師,遂託人說情,願賠禮道歉,因而在興樓飯莊,設宴40餘桌,遍請有名人物和武術界人士,頗盛於一時。
一、烈馬騰空
全佑在旗營任教時,一日來到馬廄。看到一匹高頭大馬,單獨關在柵欄,好奇之下,就問養馬軍士,此馬何以單獨關鎖?軍士答 稱,驊騮性烈,沒人敢騎。全佑笑問可否一試蹄韁?軍士面有難色,謂摔壞了人,跑走了馬,吃罪不起!全佑道 出姓氏並許若馬有閃失,自當照價賠償。軍士獲知為大名鼎鼎的全佑,又聽說肯賠錢,乃徇情答應。
全佑縱知上馬,馬伸腰舒鬃,引頸長嘶。在院子兜了一圈,突然撒開四蹄,徑直向丈余商的院牆馳去。全佑先是出現貼馬背,危坐雕鞍,不期烈馬撞牆,頓覺有粉身碎骨的危險,情急之下,運用太極神功腿一夾,繼而勒緊韁繩,猛喝一聲<起>。烈馬受力住。騰空一躍,飛越院牆,宛似風馳電擊,一任全佑駕馭。過了一個時辰,全佑才策馬返回原處,軍士伸伸舌頭,嚇出一身冷汗。
旗營得知此,深服全佑武功,慨然以馬相贈。後去全佑之子鑒泉亦名噪武林,能在馬背上單手倒立,這與乃父的高超騎術同出一轍。
二、一招送客
全佑家住京城前門附近,某日下午,全佑在書房閑讀,門人忽報有客求見。全佑乃出客廳相迎。只見來客已進大門,長衫挹地,一表斯文,氣宇軒昂,雙目炯炯。全佑徐徐款接,那人疾步趨前,一揖到地說:「晚生拜見。」全佑拱手還禮,此一瞬間,只聽「咣」的一聲,來客驀然飛起,倒撞開客廳的花格窗欞,落座在四合院的門樓上。站在一旁的門人目瞪口呆,莫明究竟。原來客人在施禮時,遽用一招「仙人指路」,直朝全佑下腹襲來,全佑明察 秋毫,技高一籌,連消帶打,騰空便 將來客發了出去。
此來客縱身跳下門樓,復奔入客廳,匍伏於地,接連磕了三個響頭,向全佑揖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