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
西安
天壇位於西安市南郊陝西師範大學校園內。始建於隋代。唐代皇帝祭天之處,也是西安作為古都僅存的較完好的皇家建築。
天壇遺址
公元889年,唐龍紀元年,昭宗“有祀於南郊”,這是天壇最後一次使用的文獻記載,公元904年,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並廢毀了長安城,天壇也就退出了歷史舞台,逐漸被人們忘記。
解放后,這座荒坡被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陝西師範大學徵用了遺址所在地,從此,天壇便處於陝師大的保護之下。
1999年被列入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唐城工作隊的發掘計劃中。
1999年3月到5月,在陝西師範大學南側的荒土坡上辛勤發掘了整整兩個半月,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唐城工作隊的專家們終於將現存年代最久遠、級別最高的唐代天壇遺址,從厚厚的黃土中剝了出來。
1999年天壇被發掘出后,西安市古代建築工程公司為天壇做了一件外衣——用灰色的素土在天壇遺址的表面夯實,把天壇保護起來。
2003年至2004年,西安市文物局組織實施了保護工程。
2009年,西安天壇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帝祭天禮儀建築。
2009年7月末,天壇遺址被列入西安申遺預備名單,保護規劃已經上報國家文物局。
天壇是古人與天相接的地方,它的設置格外講究。古人認為,“南”為乾位,太陽光照的時間較長,屬陽,所以祭天必須在帝都的南郊,隋唐的圜丘,便建在長安城郭城的南邊,位於唐長安城正門明德門東側950米處。即今西安市雁塔區陝西師範大學以南。
從地圖上看,它位居古城東南端,城區南北中軸線的右側,同北京天壇在城裡所處的方位頗為相近,距唐長安城的明德門遺址不及千米,離現今所見的明西安城中軸線所在的長安路200多米。
天壇遺址
壇體由四層圓壇疊成,層層夯築,通高8米。底層面徑約54米,第二層約40米,第三層約29米,頂層約20米。各層高1.5米至2.3米不等。頂層圓心位置可見一小凹坑。
有12條階梯通道,稱十二陛,分別朝12個方向輻射,大約體現了唐人心目中的天上十二辰,均勻分佈於圓壇四周,為子陛、丑陛、寅陛、卯陛、辰陛、巳陛、午陛、未陛、申陛、酉陛、戌陛、亥陛,子、午、卯、酉陛又稱北、南、東、西陛。其面南的午陛則寬於其他十一陛,應為皇帝登壇時走的階道。
隋朝2個皇帝和唐朝19個皇帝都在此祭天,尤其是女皇武則天曾在此祭拜。
天壇遺址大門平常是緊鎖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