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衙門

明代宦官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機構

二十四衙門是明代宦官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機構,內設十二監、四司、八局,統稱二十四衙門。二十四衙門並非明代宦官體制,其主官太監也無硬性規定必用宦官,是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機構,后多派宦官掌其職,因此常被現代人誤解,甚至藉清代野史證明明代有宦官十萬人,事實上這些單位絕大多數是由南京喬遷來的工匠,北京一地含其他各部會的工匠不過27,000戶,每戶抽一丁服徭役,有五年一班服徭役者,亦有四年、三年、二年一班者,故現代稱為“宦官二十四衙門”是非常不適合的。內設十二監、四司、八局,各專設掌印太監提領。隨後清初時,清朝亦仿明朝體例設有十三衙門。

由來


二十四衙門
二十四衙門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應天府即皇帝位,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為管理皇宮內廷事務,朱元璋設立內廷二十四衙門,同時鑒於歷朝以來宦官專權造成的危害,他曾多次下詔規範、限制宦官的行為。他曾對侍臣言道:“此曹止可供灑掃,給使令,非別有委任,毋令過多。”此外他還定下規矩,“內侍毋許識字”。
二十四衙門
二十四衙門
1384年朱元璋下令鑄造鐵牌,置與宮門中,上書“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同時又下詔給政府各部門“毋得與內官監文移往來”。但之後通過“靖難之役”登上皇位的朱棣開始大肆派遣宦官擔任出使、監軍、巡邊的任務。此後宦官的權勢越來越大,而二十四衙門也成為顯赫一時的權力機構。那麼二十四衙門都有哪些,各自的職掌又是什麼呢?

職位總覽


十二監:司禮監,御馬監,內官監,司設監,御用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
四司: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混堂司;
八局:兵仗局,銀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十二監


司禮監

司禮監:為整個宦官系統中最高的權力機構。司禮監設掌印太監一人,秉筆太監數人,負責皇帝的公文處理,是相當於秘書的職權單位。
司禮監的主要職權為:
1. 在皇帝的許可之下替皇帝抄寫奏摺上內閣的批文,傳宣諭旨;
2. 總管所有宦官事務。司禮監不僅在各宦官機構中處於“第一署”的地位,而且實際上也居於總管、統領其他宦官機構的地位。司禮監總管大太監為所有宦官的首領;
3. 兼顧其他重要官職。如南京守備,或專由司禮兼領,或為司禮外差。司禮監總管大太監有時會兼任東廠提督一職。
司禮監名人:王振劉瑾魏忠賢,懷恩,李芳,黃錦,陳矩,馮保,曹化淳,王承恩……

御馬監

御馬監:宦官系統中僅次於司禮監的第二大宦官衙門。因掌握了軍隊(實為保安隊伍),對朝政有一定的影響力。
二十四衙門
二十四衙門
職權:1)負責龍驤衛與虎鑲衛的軍隊調度,隨時保護皇帝安全。
2)配合錦衣衛負責必要的儀仗。
3)負責御廄兵符以及草場的管理。
4)替皇帝打理皇莊皇店。

內官監

主要掌管採辦皇帝所用的器物,如圍屏、床榻、桌櫃等;

司設監

掌管卥簿、儀仗、圍幙、帳幔、雨具等;

御用監

掌辦御前所用之物,照顧皇帝衣食起居。

神宮監

掌管太廟及各廟的灑掃及香燈等;

尚膳監

掌管御膳、宮內食用和筵宴等;

尚寶監

掌管寶璽、敕符、將軍印信;

印綬監

掌管古今通集庫以及鐵券、誥敕、貼黃、印信、圖書、勘合、符驗、信符等;

直殿監

掌管各殿及廊廡灑掃之事;

尚衣監

掌管皇帝的冠冕、袍服、靴襪等;

都知監

起初負責各監行移、關知、勘合等事,後來專門跟隨皇帝,負責導引清道。

四司


惜薪司

掌管宮中所用柴炭和二十四衙門、山陵等處內臣柴炭等;

鐘鼓司

掌管皇帝上朝時鳴鐘擊鼓以及演出內樂、傳奇、過錦、打稻等雜戲;

寶鈔司

掌管造辦粗細草紙;

混堂司

掌管沐浴之事。

八局


兵仗局

掌造軍器,包括刀槍、劍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各類兵器;

銀作局

負責打造金銀器飾;

浣衣局

該局是二十四衙門中唯一不在皇宮中的宦官機構,局址在德勝門以西,由年老及有罪退廢的宮人充任;

巾帽局

掌管宮中內使帽靴、駙馬冠靴及藩王之國諸旗尉帽靴;

針工局

負責製作宮中衣服;

內織染局

職掌染造御用及宮內應用緞匹絹帛之事;

酒醋面局

掌管宮內食用酒、醋、糖、漿、面、豆等物;

司苑局

掌管宮中各處蔬菜瓜果及種藝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