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褶龍
皺褶龍
皺褶龍(屬名:Rugops)意為“有皺紋的面孔”,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森諾曼階的非洲,約9900-9300萬年前。在2000年,非洲尼日發現了一個皺摺龍的部分頭顱骨的前半段,有助於了解該地區獸腳類恐龍的演化,並證實非洲在該時期仍為岡瓦納大陸的一部分。根據目前唯一化石,皺褶龍體長6-9米,重700-1000KG。皺褶龍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時間已經走完了侏羅紀,來到了白堊紀早期,這正是恐龍的鼎盛時期。
![頭骨模型](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f/mbf5e9b12bb83ecf907e41e5b72ef9cb5.jpg)
頭骨模型
![皺褶龍復原圖(趙闖 繪)](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f/m9f24ad59681809e8e7f40e6c986eb54f.jpg)
皺褶龍復原圖(趙闖 繪)
皺褶龍是種中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9米,臀高2米,體重1000KG。目前發現的唯一化石是一個部分頭顱骨的前半部分。皺褶龍的頭部具有裝甲、鱗片、以及其他骨頭,上有許多血管,導致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與他的團隊認為,皺褶龍的頭部並非用來打鬥或撞擊;他們也提出皺褶龍是種食腐動物。皺褶龍的頭部兩側各有7個洞孔,功能不明,塞里諾假設這些洞孔在生前支撐著某種冠飾或角狀物。
![皺摺龍發現的化石部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9/m0988b733203c9679cd84f61b03666447.jpg)
皺摺龍發現的化石部分
![皺摺龍](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f/m9f50f2e4998aaa5854b44732bc2e34a8.jpg)
皺摺龍
根據食肉牛龍推60厘米頭骨、8米體長推算,皺褶龍55厘米頭骨,體長是7米、1.2噸。但這項研究後來被批評。因為食肉牛龍和皺褶龍關係較遠。皺褶龍體型拿食肉牛龍計算是很不合理的。而應該用和皺褶龍關係近的阿貝力龍計算,阿貝力龍85厘米頭骨、10米長,根據這個數據,皺褶龍真實體型應該是6.5米長、1000KG。
![皺褶龍骨骼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4/m34ea5803cd9c2a390134ea8a0e9f18f3.jpg)
皺褶龍骨骼圖
皺褶龍是著名古生物學家塞里諾率領的科學考察隊在尼日沙漠挖掘得來的,2000年中的兩個半月期間,考察隊集中發掘一片足球場大小的區域,那裡的化石含量超過先前非洲所有早白堊世化石的總和。在大量的化石中,塞里諾發現了種新的恐龍,研究后將其命名為“皺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