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市群眾藝術館
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
荊州市群眾藝術館於建國時成立,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市群藝館位於沙市區中山路71號,建築面積4100平方米,共五層,是我市通過世界銀行貸款投資以終身教育項目列項修建的綜合性文化藝術大樓,設有展廳、排練廳、少兒藝術教學排練室、業餘團隊綜合活動廳、群星小劇場等文化活動場地。
群藝館現有幹部職工編製41人(含已離退休人員16人),實際在編在崗32人。在職人員中,正高1人,副高10人,中級11人,初級6人;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13人,佔37%。
市群藝館充分發揮國辦文化職能作用,始終堅持“公益性”文化的性質,廣泛開展具有導向性、示範性的群眾文化活動,下力氣組織、扶持社會文化活動網路,為基層建立了骨幹業餘藝術團隊,為市群眾文化工作和基層活動作出了重要貢獻。
荊州市群眾藝術館
市群藝館在文化研究課題上,主要圍繞荊州市城市文化建設、城區文化網路建設開展課題調研,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批有一定學術價值,有一定特點的調研論文,先後在全國各有關刊物上發表。主要論文有《群眾文化設施是整個城市的重要組織部分─兼論沙市群眾文化設施的規劃與實踐》;《試論居委會文化室的建構優勢及功能特徵》、《從系統工程理論看城市群眾文化設施建設》(93年《群眾文化論叢》第9輯)、《閑暇文化的失范狀態及其調整》(湖北文藝指導)、《健全群眾文化網路、促進小康文化發展》、《群眾文化中心人與人交流與人與物的接觸》(武大學刊);《芻議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藝術)館的抉擇及其發展途徑》、《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藝術)館人才建設的重要途徑》刊載《群眾文化論叢》(第17輯);《試談"兩館"在終身教育體系中的特殊職能及作用》、《城市老年文化的特性及功能》刊載《不老的長江》群眾文化論文集;特別是1990年為能獲得世界銀行在原沙市的城市綜合項目貸款撰寫的《沙市文化建設項目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可行性研究報告》,從文化藝術館的校外再教育、特色教育的角度論術了文化、藝術館的終身教育功能。
2021年7月30日,入選擬認定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荊州市群眾藝術館(荊州市藝術研究所)獲得“鼓盆歌、荊河戲、漆器髹飾技藝(楚式漆器髹飾技藝)、鉛錫刻鏤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