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吡啶酸
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激素
二氯吡啶酸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激素,它的化學結構和許多天然的植物生長激素類似,但在植物的組織內具有更好的持久性。它主要通過植物的根和葉進行吸收然後在植物體內進行傳導,所以其傳導性能較強。對雜草施藥后,它被植物的葉片或根部吸收,在植物體中上下移動並迅速傳導到整個植株。低濃度的二氯吡啶酸能夠刺激植物的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從而導致細胞分裂的失控和無序生長,最後導致管束被破壞;高濃度的二氯吡啶酸則能夠抑制細胞的分裂和生長。
二氯吡啶酸的毒理學特性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的報告,低濃度的二氯吡啶酸對人和動物損害不大。但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對一些農作物產生危害,如西紅柿、豆類、茄子、馬鈴薯和向日葵等。
性狀:純品為無色結晶,熔點151~152℃。
蒸汽壓為:1.33毫帕(24℃)、16毫帕(25℃)。
密度為:1.6(20℃)。水中溶解度(g/L 25℃)為:7.85(蒸餾水)、118(pH=5)、143(pH=7)、157(pH=9);
有機溶劑中溶解度(g/L)為:乙腈121、正己烷6、甲醇104。
可形成水溶性鉀鹽(溶解度大於300 g/L),熔點以下穩定,對光穩定,在酸性介質中穩定,在pH5~8範圍內(25℃)的滅菌水中水解DT50>30d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2.3
2.氫鍵供體數量:1
3.氫鍵受體數量:3
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1
5.互變異構體數量:無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50.2
7.重原子數量:11
8.表面電荷:0
9.複雜度:165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1
1、摩爾折射率:41.06
2、摩爾體積(m/mol):119.0
3、等張比容(90.2K):335.2
4、表面張力(dyne/cm):62.8
5、極化率(10 cm ):16.27
①對非靶標生物的毒性:
二氯吡啶酸對魚類和水中的無脊椎動物一般都具有很低的毒性,而且不能在魚的組織中產生生物富集,在魚體內的LD50為105~124 μg mL,水蚤的LD50為232 μg mL。二氯吡啶酸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中的毒性也很低,在鳥類中的LD50小於4640 μg mL,鴨子的LD50為1465 mg kg。對蜜蜂沒有毒性,每隻蜜蜂體內的LD50小於100μg。
②急性毒性:
二氯吡啶酸在老鼠中的急性口服LD50大於4300 mg kg,老鼠暴露在含有1.3 mg L的二氯吡啶酸的空氣中4h后沒有不利影響;用兔子做試驗時的急性皮膚毒性LD50大於2000 mg kg,會對皮膚產生輕微的刺激,同時也會對眼睛產生輕度刺激。
③慢性毒性:
在含有250 mg kg(最高測試劑量)的環境中的老鼠和兔子身上沒有發現有明顯的可發展性毒性,同時這種農藥對也沒有明顯的致誘變性。但老鼠的胃內膜出現了增生和紅細胞迅速增加的現象,雄性老鼠的體重也會增加。
④對動物繁殖的影響:
根據EPA的報告,長期暴露在含有二氯吡啶酸的環境中會產生毒性,對動物的胎兒和鳥的卵都有影響。在測試中,不論高劑量還是低劑量都會使兔子胎兒的體重增加。另外,大部分的測試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骨骼都會發生畸形,特別是顱骨、骨盆和胸骨的骨骼成長會變慢。
⑤致癌性:
用含有2000 mg kg(最高測試劑量)二氯吡啶酸的飼料對老鼠進行兩年的飼養后沒有發現這種除草劑有明顯的致癌性,
⑤對人的影響:
人體吸入二氯吡啶酸後會發生咳嗽和咽喉疼痛等癥狀,直接接觸后皮膚會變紅,眼睛也會變紅並有疼痛感,嚴重可能導致永久失明。
⑥對農作物植株的影響:
二氯吡啶酸是一種易揮發的物質,它在使用后可以通過植物的葉片和土壤揮發到空氣中,對非靶標植物產生不利影響。但根據EPA的數據,在施藥后僅僅有1%的二氯吡啶酸會揮發到非靶標植物上。馬鈴薯是對二氯吡啶酸比較敏感的一種作物,它在施藥后的當年就可以發現這種影響,在使用過二氯吡啶酸的土地里種植后,它的塊莖會發現有明顯的傷害。
⑦對瀕危物種的危害:
二氯吡啶酸在有瀕臨滅絕植物的地區使用時有可能會對其產生危害。EPA發現,已經有11種瀕危植物會受到二氯吡啶酸的危害,其中有5種是極為稀有的仙人掌類,其中一種在施藥后16個月生物活性會下降,還有一種在六個月後就會出現數量減少和活性下降的情況。
⑧對植物群落的影響:
二氯吡啶酸在植物群落中被用於殺死外來的入侵生物,並促進本地物種的成長。EPA的實驗表明,在實驗田中種植本地植物的種子,並用二氯吡啶酸處理三次,經過一段時間后發現非本地的闊葉植物的數量急劇減少而本地的植物數量卻有微量提高。在英國的實驗結果也表明在實驗田施藥後有75%的闊葉植物的數量會減少。
①在土壤中:
二氯吡啶酸在土壤中的活性一般,而且土壤對它的吸附也不強,在土壤中的吸附行為大部分是由植物的根系來完成的。在無氧和少量微生物存在條件下的土壤中這種除草劑可以持續很長時間,一般環境下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是從4天到287天不等,主要原因是由於土壤類型、當地氣候和土壤中的微生物都會對它的降解產生影響。土壤中唯一被鑒定出的降解產物是二氧化碳,其他的降解產物還沒有被發現。
②在水中:
二氯吡啶酸可溶於水且容易移動,並且由於土壤的顆粒對它不產生吸附,在土壤中的降解也不穩定,所以它非常有可能滲入到地下水中。在滲透性很高和水層很淺的土壤中使用二氯吡啶酸就有可能污染地下水,另外在污水池周圍和地表有明顯裂縫的地區使用這種農藥也有可能對地下水產生污染,而且在濕地周圍使用還會嚴重污染地表水。與其它農藥相比,二氯吡啶酸在環境水中的含量只有阿特拉津的0.1%,儘管含量低,但在所調查的美國的二十條河流的河谷中仍有兩個地點檢出了二氯吡啶酸的存在。
③在空氣中:
二氯吡啶酸在空氣中不易揮發,施用過二氯吡啶酸的植物在燃燒后也沒有副產物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