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心理學

意識心理學

《意識心理學》是200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霍湧泉

內容簡介


對意識的初步分析。
意識、意識活動和意識功能。意識是大腦的一種屬性,它是大腦里進行的一種活動,是大腦的能夠進行這種活動的屬性。意
意識心理學
意識心理學
識是大腦中進行的一種以信息流動、信息處理為主要形式的活動,在活動中有時也有肢體運動參與。我們使用“意識活動”這個概念描述意識的活動特徵。從含義看,“意識活動”強調的是意識的活動性,“意識”強調的是意識活動所引起的一系列現象,意識比意識活動含義更廣泛。
意識不是大腦所有的活動,它只是大腦活動中的一類。我們把這類活動的作用用“意識功能”這個概念表示。“意識功能”是意識活動的產物。意識有這樣一些功能:意識能監視、控制全身的活動(嚴格說,意識不能監視、控制人體的所有活動);意識能使人類認識、改造世界,包括人類自身;意識能發泄、表現、抑制自己的感情;意識能使人有獨立的思想、人格、個性、個人意志等。
意識、意識活動、意識功能三個概念是指的同一事物的不同側面。這三個概念不是包含關係,意識不包含意識活動,它就是意識活動,意識也不包含意識功能,它的作用就是意識功能。三個概念的區別是強調的側面不同,在需要強調不同側面時,分別使用不同的提法。
討論意識的途徑。由於除哲學以外沒有其它科學認真地討論過意識,人們對意識一直沒有一個確切的認識。
在迷信說法中,意識是靈魂,是生命特有的可以脫離肉體存在的東西。它強調了意識與生命的特殊關係,但是否定了意識的客觀物質性;它強調了意識對肉體的獨立性,但是否定了意識與肉體的不可分離性。意識的確是生命的特有現象,但不是所有生命都有意識,只有人才有意識;意識有產生個人思想、個人意志、個性等的功能,在這些功能中表現出意識對肉體有相對的獨立性,但意識並不能脫離肉體而單獨存在,意識會隨肉體的死亡而消失。因此意識不是迷信說法中的靈魂。迷信說法之所以有人相信,就是因為它也有正確的東西(意識的生命性和意識對肉體的相對獨立性),只是它把正確的東西荒謬地誇大,對不利於自己的東西加以歪曲,迷惑了糊塗的人。我們要從科學的角度研究、討論意識。
作為大腦的一類活動,意識顯然是心理活動,應該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可是由於它與心理學的其它對象糾纏在一起,很難單獨作為心理課題研究。例如思維、情感都是心理學專門的課題,意識就和它們糾纏在一起,使思維、情感具有意識的特徵。以至於很多人把具有意識特徵的思維和 ...
大量的思維活動使簡單認識存儲區記憶量變大,這個區域的腦細胞獲得高度發育。腦細胞的存儲與處理功能兼備的特點,使簡單認識存儲區開始處理簡單認識資料,把對全身活動的記憶轉變為對全身活動的監視。這種轉變很自然。打個比方,我們把工作的所有資料送到一個固定的箱子中保存,如果這個箱子能夠讀這些資料了,這個箱子就成為我們全部工作的監視者了。箱子能讀資料相當於簡單認識存儲區具有處理功能。
在以後的意核功能生成中,思維提供大量的認識資料,成為意核生成的依據。最重要的認識是對全身控制的認識,其中初等分析、初等綜合在分析感覺資料,逐一地得出對身體各部位控制的判斷,並綜合為對全身活動的控制的認識,是最重要的認識。這種認識使認識存儲區產生髮出活動指示的試圖,在這種試圖成功後生成控制活動的功能。思維提供的另一項重要認識是對於“我”的認識,這是由高等思維提供的認識,它成為自我意識生成的依據。
意識對思維的監視和控制。意識的意核功能生成后,對思維活動也開始監視和控制。但是意識對思維的監視與對肢體活動的監視不同。
意識是怎樣監視肢體活動的呢?主要是通過感覺器官監視:眼睛看到動作,耳朵聽到活動的聲音,觸覺感覺到動作接觸的東西,運動覺感覺到身體的運動等。
意識怎樣監視思維呢?意識對思維的監視不是通過感覺器官完成的,而是通過對意識功能區的訪問完成的。思維進行時,要不斷地對意識功能區(即原來的認識存儲區)進行存取操作,取出思維方法和依據,存入思維的中間結果。意識在對該存儲區的訪問中,調讀這些資料,就監視了思維的過程。這種形式的監視,人們也叫做感覺。例如,人們往往會說“我覺得想到XX地方了”,沒有一個感覺器官專門感覺“想”的,就是意識在訪問認識存儲區。意識訪問認識存儲區時得到的這種感覺,我們把它叫做主觀感覺。意識不僅監視思維,也通過主觀感覺監視感覺活動、記憶活動、需要活動、情感活動。比如,意識是在訪問感覺器官傳達到意識功能區的報告時(實際是對感覺資料的初步認識)監視感覺工作的。有趣的是,意識對思維的監視中,對思維的認識還要有思維參與,這是一個思維對思維的自反作用,不過參與對思維認識的思維是轉意識狀態思維,意識是不知道其過程的。
意識怎樣控制思維呢?意識先在認識存儲區中用交流語言或內化語言給思維編製方式方法,再翻譯成大腦可以執行的神經代碼去操作。這個翻譯工作是由自動控制系統完成的,這個翻譯工作意識不能控制,也不了解其過程。不僅如此,意識對所有活動的安排都要翻譯成大腦可執行的語言,再由活動部位完成操作。
意識與思維間的相互促進作用。意識對思維的監視和控制,使思維的步驟、結果能夠為意識所了解,由此產生了對思維的認識。依據對思維的認識,意識就試圖對思維進行改進。有兩種試圖使思維得到改進。一種是在沒有成功的思維經驗處理要處理的思維對象時,意識產生一些新方式試圖解決問題。另一種是在認識到原來的思維經驗處理思維對象有明顯不足時,產生修改思維方式的試圖。在試圖提出的方式得到成功后,或是新思維方式產生,或是原來的思維方式得到修改,都使得思維獲得改進。認識更加豐富后,依據對思維的認識,在意識的監視、控制下,思維對思維(自反作用)的情況進行研究、思考,並為思維的改進提供方案。這種改進是沒有意識控制時做不到的。在言語活動能力生成后,思維在意識控制下由初等思維發展為高等思維。高等分析、高等綜合、高等概括、高等抽象、思路明確的推理、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等高等思維形式相繼出現。思維的廣度、深度都大大增加。
反過來,意識在高級思維的支持下,對事物的認識更加清楚,更加能看到事物的本質,因而能更準確地、更成功地對活動進行控制,並且通過肢體活動對外界的作用改造外界面貌。例如,在思維的作用下,人們由被動的使用外界物品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發展為變革外界物品達到自己的目的,產生了改造世界的行為。在這種變革中,人類又學會了使用外界物品作為工具,加強了對外界的變革。進而學會了製造工具,學會了發明創造,使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