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蠁

天蠁

“天蠁”古琴傳為唐代成都著名斫琴名家雷氏所制。

名稱


天蠁

相關解說


這張古琴琴體的龍池上有玉筋篆“天蠁”二字,下有“萬幾永寶”印文,銘文如下:式如玉,式如金,恰我情,繪我心,東樵銘。這張古琴傳為唐代大詩人韋應物所有。此琴流落過程一直未見披露,僅知在嘉慶年間一位姓石的秀才以千金購歸嶺南。清代廣東南海人葉應銓《六如瑣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天蠁琴聞本是昭烈帝南明)內府之物,明末流落民間,道光間先君子曾用五百金典來,偶因不戒失手,琴腰中微斷,幸其聲音無恙,不過略為久亮耳。后典者贖回,復聞入潘德畲家,築天蠁琴館藏之。今潘氏籍沒,此琴又不知如何矣。”
潘德畲即潘仕成,是廣州著名的園林海山仙館的主人。海山仙館於同治末年被清政府籍沒,並將園林及藏品以彩票形式出賣。這張馳名的古琴於是就流散到民間。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琴界人士都認為這張古琴乃是宋代時期斫制。廣東富商黃永雩以重金收得此張古琴,大喜過望,並將自己的書齋以這張古琴的名字命名為“天蠁樓”,並請著名學者葉恭綽先生為題。他自己的詩詞集也命名為《天蠁樓詩》、《天蠁詞》。
同是廣東人的文獻家黃慈博有《風入松》以吟詠此琴,其中有“成連一去海雲冥,無奈遠峰青,么弦欲奏水清曲,怕魚龍,睡里愁聽。”黃慈博是一位愛國商人,喜好收藏文物,對傳統的文物器皿尤其重視。他對當地的慈善教育也是不遺餘力。後來土改時期,被工作隊定為奸商、地主,險些喪命。後來,南海農會認為他並非什麼罪大惡極之人,也沒有什麼血債民憤,於是建議改為罰巨款釋放。黃慈博隨即賤賣了大量藏品才抵交了罰款。這樣,這張古琴與其他重要的文物一起歸入到了廣州博物館。現在,有的琴專家認為該琴系明代所制。這種爭論無論結果如何,並不能否認這張古琴的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