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胡頹子

植物

蔓胡頹子,別名:抱君子、藤胡頹子,拉丁文名:Elaeagnus glabra Thunb.,是胡頹子科、胡頹子屬常綠蔓生或攀援灌木,高達5米,無刺,稀具刺;果實矩圓形,成熟時紅色。花期9-11月. 該種的果可食釀酒和可入葯、莖皮可造紙和根葉可入葯。

圖片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形態特徵


蔓胡頹子
蔓胡頹子
蔓胡頹子為常綠蔓生或攀援灌木,高達5米,無刺,稀具刺;幼枝密被銹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灰棕色。葉革質或薄革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稀長橢圓形,長4-12厘米,寬2.5-5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稀闊楔形,邊緣全緣,微反卷,上面幼時具褐色鱗片,成熟后脫落,深綠色,具光澤,乾燥后褐綠色,下麵灰綠色或銅綠色,被褐色鱗片,側脈6-8對,與中脈開展成50-60度的角,上面明顯或微凹下,下面凸起;葉柄棕褐色,長5-8毫米。
花淡白色,下垂,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褐色鱗片,常3-7花密生於葉腋短小枝上成傘形總狀花序;花梗銹色,長2-4毫米;萼筒漏斗形,質較厚,長4.5-5.5毫米,在裂片下面擴展,向基部漸窄狹,在子房上不明顯收縮,裂片寬卵形,長2.5-3毫米,頂端急尖,內面具白色星狀柔毛,包圍子房的萼管橢圓形,長2毫米;雄蕊的花絲長不超過1毫米,花藥長橢圓形,長1.8毫米;花柱細長,無毛,頂端彎曲。果實矩圓形,稍有汁,長14-19毫米,被銹色鱗片,成熟時紅色;果梗長3-6毫米。花期9-11月,果期次年4-5月。

本種鑒別


蔓胡頹子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稀矩圓狀橢圓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形,下面銅綠色或灰綠色;萼筒漏斗形,長4.5-5.5毫米,在子房上不明顯收縮,易於認識。

生長環境


常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向陽林中或林緣。

分佈範圍


產中國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常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向陽林中或林緣。日本也有分佈。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果可食或釀酒;

藥用價值

【瑤葯】羊奶果:果實治痢疾,腸炎腹瀉《桂葯編》。
【水葯】擬獨,羊奶奶:根主治支氣管炎
根:酸,平。利水通淋,散瘀消腫。用於跌打腫痛,吐血,砂淋,石淋。
葉:酸、平。止咳平喘。用於咳嗽痰喘,魚骨哽喉。
果實:酸,平。利水通淋。用於泄瀉。
葉有收斂止瀉、平喘止咳之效,根行氣止痛,治風濕骨痛、跌打腫痛、肝炎、胃病。

使用價值

莖皮可代麻、造紙、造人造纖維板。

栽培技術


蔓胡頹子
蔓胡頹子
蔓胡頹子耐乾旱瘠薄, 具根瘤, 可作為荒山造林、改良土壤的重要樹種,並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育苗 可用播種、壓條、扦插及嫁接等方法繁殖。種子育苗 選地勢平坦, 土層深厚,肥沃的土壤做苗床,5月份果實成熟時採下,加工果實時取出種子后立即播種,胡頹子休眠期短, 發芽對溫度要求不高,對濕度要求高,接種后,要保持苗圃地土壤濕潤, 半月左右可出苗,第2年春可將幼苗帶土定植。
扦插繁殖 可用綠枝、硬枝和根段進行扦插育苗。插條剪成長15cm, 每個插條留芽3~ 4個, 用3000ppm吲哚丁酸浸漬5秒后埋入沙床中,露出先端1~ 2個芽進行催根,經常淋水保濕, 10~ 20天後檢查, 根部長出白色愈傷組織時便可進行扦插。株距9cm,行距24cm,斜插於苗床上,保持濕潤; 綠枝扦插宜在秋季進行,硬枝及根插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扦插一個月後可長出生根小苗,可施腐熟的稀薄糞水。
造林 胡頹子對環境適應性強, 屬灌木類, 樹冠小,適宜密植, 一般1× 1. 5m,每公頃6000~ 7500株,定植前挖直徑及深為60~ 80cm的定植坑,以農家肥為底肥,栽苗后澆透水。
撫育管理 栽植當年要適時中耕除草和追施肥料促進幼苗生長, 以後每年中耕除草1~ 2次,成林后每年秋季剪去過密枝條, 可按叢枝樹形管理,剪去下垂枝和櫱條,保持通風透光, 3年後進入結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