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和平解放
長春和平解放
1948年10月17日,吉林省省會工業城市長春和平解放。
處在東北腹地的長春,位於吉中松遼平原東南部,南依石碑嶺,東濱伊通河,當時市區面積約700平方公里,居民約30萬人。中長鐵路縱貫市區南北,長圖路、長白路橫穿市區東西,是東北境內重要的交通樞紐。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東北,長春改稱“新京”,為偽滿洲國的“都城”,即成為東北的政治文化中心。解放戰爭時期,長春是國民黨軍進攻東北解放區的重要前進基地。
1948年6月起,解放軍對長春實行了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中共成立了滇軍工作委員會負責爭取六十軍的工作。遼瀋戰役開始后,駐守長春原屬雲南滇系部隊國民黨第六十軍軍長曾澤生開始進行起義準備工作。
1948年10月16日,曾澤生與解放軍商定了起義的具體計劃,17日下午,曾澤生出城與解放軍具體確定了交接防地的時間、口令、辦法。17日午夜,解放軍接防部隊進城,六十軍同時撤出城外,開往九台休整。
60軍起義后,鄭洞國只是停止突圍計劃,新7軍官兵並不願意為蔣家王朝殉葬。10月19日,新7軍軍長李鴻率領新7軍開到指定地點集中,向解放軍投誠。
1948年10月21日,國民黨“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第1兵團司令官鄭洞國,在向蔣介石做“曾叛李降,彈盡糧絕,退出中央銀行大樓”的交待后,率兵團部以及直屬部隊放下武器。長春和平解放。
長春國民黨軍第1兵團60軍、新7軍等部的投降,是國民黨守城軍隊在高級指揮官的率領下實行全體投降的第一次,這是中國戰爭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並將繼續發生更大變化的象徵。和平解放長春,是衛立煌集團以沉重打擊,並為遼瀋戰役的勝利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