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春
羈春
《羈春》是唐朝詩人王勃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作於被廢斥后客居巴蜀期間。這詩前半首一句抒情,一句寫景,使“客心”之“倦”與“事”之“歸”、“千里”之遙與“一朝”之速交相襯映,形成對比。它的後半首見景又見情,而其所顯示的北園花飛之景,實直承前半首的“春事”句,是春事歸的表象,所透露的因重見園花飛落而懷抱的感傷之情。
羈春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歸。
還傷北園裡,重見落花飛。
①羈:系住,留下。
②倦:厭煩,疲倦
③春事:春天的景物
④落花:落花的寓意很多,凋謝的花朵,人衰老飄零。
客游千里追名之心早已厭倦,春天到來我一門心思要回家。
北園裡的情景還是那麼令人傷感,我又看見花飄花落亂紛飛。
這首詩創作與作者《山中》相似,同是王勃旅蜀時的作品,只是一首寫於暮春,一首寫於晚秋。總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紀行詩序》里他寫道:“五月癸卯,余自長安觀景物於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絕經。”在游《游山廟序》里也說:“吾之有生,二十載矣,雅厭城闕,酷嗜江海。”表面看他離開長安的態度似乎很灑脫,而內心是很複雜的。被逐出沛王府後,他無所事事,本想借著蜀地山水名勝以消解胸中的積憤。實際上,南國物候也為詩人增添了不少的鄉思和煩憂。
前兩句“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歸”,先透過春日已歸而人猶滯留不歸,把王勃為客在外的心神寫得神傷情悴。“春事一朝歸”是藉由春日返回大地的迅速,來比喻為客羈留在外的時間一下子就過了一年。至於“客心千里倦”一句,則是用來強調遠在千里為客的神傷情悴,“倦”字原來是厭倦之意,對於遠在千里為客感到厭倦,所以覺得神傷情悴。長久因為遠在千里作客不得歸而神傷的情懷,在眼見春日一朝而歸的情景對比下,心靈自然顯得益加憔悴恍惚。
后兩句“還傷北園裡,重見落花飛”,則是寫出春日重回,春花重開又謝,但是作者羈留在外為客的情況,根本沒有改變。“重見落花飛”一句,充分把王勃心中為客,千裡外度日如年的心思表達出來。此詩起筆壯闊而有勁,文字修辭平淡而情感深厚,意境的表達十分渾厚,已具有盛唐詩的雛形了。
這首《羈春》詩與作者另外一首詩作《山中》詩的韻腳完全相同,而且兩詩抒寫的都是客愁旅思,但寫詩的季節不同,環境不同。因此,兩詩的情雖同而景則異:《山中》詩用來烘托情意的是秋風起、黃葉飛的景色;《羈春》詩用來烘托情意的是春事了、落花飛的景色。兩詩的寫法也有不同之處,在這首《羈春》詩中,情與景卻是交錯出現、雜揉在一起。應當說,《羈春》詩的藝術成就是不及《山中》詩的。相比之下,《山中》詩的筆墨較勁健,意象較渾成,句格也較成熟;《羈春》詩則略嫌柔弱顯露,而且是一首失粘的律絕。但是,兩詩合參,彰顯作者的羈旅之情。
金啟華說:“其五絕《羈春》寫景抒情,壯麗濃烈,一往情深,而又轉折不衰,確是五律上品。”
![羈春](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4/me4641afbf06a5539091471d61bf2ce79.jpg)
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