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湖鎮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轄鎮
北大湖鎮,隸屬於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地處永吉縣最南端。
清雍正四年(1726年),北大湖鎮境域屬永吉州;2002年3月,由五里河鎮更名為北大湖鎮。截至2018年末,北大湖鎮戶籍人口為38288人。截至2020年6月,北大湖鎮下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北大湖社區。
2018年,北大湖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3個。
清雍正四年(1726年),屬永吉州。清宣統三年(1911年),屬吉林府博文鄉。
民國二年(1913年),屬警察七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屬口前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設五里河區。
1938年成立五里河村籌備處,翌年為五里河村公所。
1945年屬官馬山區(七區)。
1957年2月,改五里河鄉。
1958年8月,五里河鄉改為五里河公社。
1984年1月,五里河公改為改五里河鄉。
1985年1月,由五里河鄉撤鄉設鎮,改為五里河鎮。
2002年3月,五里河鎮更名為北大湖鎮。
北大湖鎮地處長白山向松遼平原過度的前緣,地勢南高北低;地形以山地為主,四面環山;地形分為中低山區和河谷平原區;主要山脈有南樓山、摩天嶺、肇大雞、大砬子山,境內最高點南樓山位於永吉縣與樺甸市交界處,海拔1404.8米;最低點官地屯位於官地村,海拔260.8米。
北大湖鎮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季,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而漫長;多年平均氣溫5.3℃,1月平均氣溫-20℃,極端最低氣溫-33℃(1975年1月12日);7月平均氣溫25.6℃,極端最高氣溫40.2℃(1979年7月18日);平均氣溫年較差16.6℃,生長期年平均165天,無霜期年平均125天,最長達天128天,最短為12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372小時,年總輻射107.3千卡/平方厘米;最大雨量1023毫米(2010年),最少雨量393.6毫米(1979年)。
北大湖鎮境內河道屬松花江流域,其中溫德河流域面積35.3平方千米;鎮內有大小河流17條,河流總長度176.6千米,河網密度0.08千米/平方千米。
北大湖鎮圖片
北大湖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雨雪、大風、低溫、洪澇;冰雹和風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2002年7月4日,遭受了大風和冰雹災害,風力9級,北大湖鎮120餘處房屋被狂風摧毀,受災面積達1500公頃,受災人口15000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00餘萬元;2010年7月28日發生特大洪水,造成經濟損失10億元,其中民房倒塌264間,失蹤人員電力,水電力設施1800萬元,水毀耕地280公頃,糧食作物減產1200萬元。
北大湖鎮圖片
北大湖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銅、硫鐵、大理石、石灰石、花崗岩,其中銅儲量0.51億噸,地質儲量0.3億噸,已經開發的有銅礦,位於向陽村,礦區面積0.4平方千米,地質儲量0.32億噸,可采量0.3億噸,年產量0.007萬噸;硫鐵礦、大理石、石灰石也已開採;其它自然資源有山野菜、野果、野生藥用真菌、人蔘、天麻、五味子、鹿茸、蜂膠、蜂蜜、林蛙、柞蠶等。
大理石、花崗岩、方解石、石灰石、硫鐵礦等礦床貯量大、品味高,極具開發價值。
大理石
硫鐵礦
石灰石
2011年末,北大湖鎮下轄北大湖1個社區,五里河、向陽、朝陽、草廟子、桄子溝、小山、南溝、奚家、郭范、小屯、白馬夫、三家子、官地、鴉鵲、頭道、朝鮮族16個行政村;下設6個居民小組,10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北大湖鎮下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北大湖社區。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鄉分類代碼 | 名稱 |
220221103001 | 121 | 北大湖社區 |
220221103200 | 122 | 五里河村 |
220221103201 | 220 | 朝陽村 |
220221103202 | 220 | 向陽村 |
220221103203 | 122 | 朝鮮族村 |
220221103204 | 220 | 草廟子村 |
220221103205 | 220 | 小山村 |
220221103206 | 220 | 桄子溝村 |
220221103207 | 220 | 南溝村 |
220221103208 | 220 | 西家村 |
220221103209 | 220 | 郭范村 |
220221103210 | 220 | 小屯村 |
220221103211 | 220 | 白馬夫村 |
220221103212 | 220 | 三家子村 |
220221103213 | 220 | 官地村 |
220221103214 | 220 | 頭道村 |
220221103215 | 220 | 鴉鵲村 |
220221103300 | 220 | 北大湖體育旅遊經濟開發區省級特殊村 |
2011年末,北大湖鎮總人口3.9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963人;另有流動人口2000人;以漢族為主,達36790人,佔93%;有朝鮮、滿、回、蒙古、壯5個少數民族,共2900人,佔7%,其中朝鮮族1804人,滿族1060人,回族20人,蒙古族10人,壯族6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7人。
2017年末,北大湖鎮常住人口為28337人。
截至2018年末,北大湖鎮戶籍人口為38288人。
北大湖鎮圖片
2011年,北大湖鎮財政總收入1010萬元,比2010年增長3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50萬元,比2010年增長30%;人均財政收入5948元,比2010年增長35%。2011年,北大湖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413元。
2018年,北大湖鎮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3個。
2011年,北大湖鎮有耕地面積13.8萬畝,人均3.5畝。2011年,北大湖鎮農業總產值2.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5%,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6%。北大湖鎮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大豆為主。2011年,北大湖鎮生產糧食10.9萬噸,其中水稻1.1萬噸,玉米9.3萬噸。北大湖鎮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北大湖鎮蔬菜產量2萬噸。北大湖鎮畜牧業以飼養鹿、生豬、牛、羊、貂、家禽為主。2011年,北大湖鎮梅花鹿飼養量3500隻,年末存欄2900隻;生豬飼養量2.3萬頭,年末存欄1.5萬頭;牛飼養量7300頭,年末存欄5800頭;羊飼養量1000隻,年末存欄600隻;貂飼養量3600隻,年末存欄2400隻;家禽年飼養量80萬羽。2011年,北大湖鎮生產肉類22538.5噸,畜牧業總產值0.9億元。2011年,北大湖鎮水果種植面積800畝,產量800噸,主要品種有金紅蘋果、葡萄等。2011年,北大湖鎮漁業總產值300萬元。
北大湖鎮工業以農產品開採、建築材料、農畜產品加工為主。2011年,北大湖鎮有工業企業5家,職工579人;工業總產值為2.9億元,比2010年增長110%,工業增加值1.1億元,占生產總值的52.7%。
2011年末,北大湖鎮有商業網點170個,職工530人。2011年,北大湖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8億元,比2010年增長11.3%;有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150萬元。
2011年,北大湖鎮存款餘額為1.73億元,比2010年增長10%,人均儲蓄0.5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6億元,比2010年增長9%。
蘋果
一、金紅蘋果,單果重70克左右,底色鮮黃、上覆霞紅色條紋,外觀美麗,果實甜酸,脆而多汁有香氣。果實採收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常溫儲藏期60天左右,可鮮食和加工。
二、早紅蘋果,單果重60克左右,底色黃白,果面鮮紅色,果肉黃白色,質脆、甜酸多汁,富有芳香味。果實成熟期8月上中旬,不耐貯藏。是適宜鮮食和加工果汁的理想品種。
上市時間;7月下旬9月下旬,正是國內蘋果品種單一的季節。
由於北大湖鎮的金紅、早紅蘋果在品質和上市時間佔有顯著優勢,其銷售範圍以北至黑龍江,南到東南沿海等20多個省區,省外銷量佔總產的50%以上。
北大湖鎮從2000年開始推廣無公害栽培技術,2002年被省農委確定為無公害果品示範基地。目前全鎮金紅、早紅蘋果栽培面積為2800公頃,年產量2萬餘噸。
北大湖鎮因修建北大湖滑雪場,將五里河鎮更名為北大湖鎮。
北大湖鎮有省道五樺線過境,境內長39千米。2011年末,北大湖鎮有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64千米,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
2011年末,北大湖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805人,專任教師45人;小學6所,在校生1229人,專任教師11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40人,專任教師5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北大湖鎮教育經費達0.22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700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56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0%。
2011年末,北大湖鎮有科技人才6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00人,經營管理人才100人,技能人才100人,農村實用人才200人;有科技協會4個、合作社5個。
2011年末,北大湖鎮有文化站1個,綜合型文化中心1個,村文化大院7個;有文化專業戶6個;有圖書室10個,藏書10萬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8人,其中有文化站2人,公共圖書室10人,網吧4人;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80人。2011年末,北大湖鎮校園有體育場2個,企業有體育場2個,鄉村有體育場2個;70%的社區和32%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2011年末,北大湖鎮廣播綜合覆蓋率60%;有中央、吉視、遼寧等71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5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
2011年末,北大湖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3個;病床15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9張,固定資產總值43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1人,其中執業醫師15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1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人。2011年,北大湖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0000人次,住院手術420台次,出院病人670人次。2011年,北大湖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15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4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4萬人,參合率95%;孕產婦死亡率為0。
2011年,北大湖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48戶,人數392人,支出108.7萬元,比2010年增長19%,月人均231元,比2010年增長16%;城市醫療救助27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2人次,共支出8.28萬元,比2010年增長7%;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30人次,支出0.6萬元,比2010年增長0.0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60戶,人數3471人,支出362.4萬元,比2010年增長115%,月人均87元,比2010年增長1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2人,支出25.92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81人,支出30.77萬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村醫療救助65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471人次,共支出78.79萬元,比2010年增長67%;農村臨時救濟120人次,支出2.6萬元,比2010年增長1%;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12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0萬元,比2010年增長8%;社會福利費33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有社會福利中心1家,床位110張,收養75人;有社區服務設施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86萬元,比2010年增長23%;基金支出合計245萬元,比2010年增長18%。2011年末,北大湖鎮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8萬人。
北大湖滑雪場
北大湖滑雪場隸屬於吉林北大湖體育旅遊經濟開發區,始建於1993年,1994年投入使用,投資2億元人民幣,是我國重要的滑雪訓練基地和旅遊滑雪中心。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佔地面積17.5平方公里。曾成功地承辦了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冬季運動會,並將承辦2007年第六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全部雪上項目比賽。
北大湖滑雪場位於吉林市永吉縣北大湖鎮,距離吉林市56公里,距長春市141公里,屬城區滑雪場,交通十分便利。區域內群山連綿,氣候適宜,雪期長,正常年份最初降雪日在11月上旬,最終降雪日在4月初,有效滑雪期可達120天左右,雪況良好。
北大湖雪場現有3條總長度為6500米長的高山滑雪道和與之相配備的5條高山運載索道,索道運行平穩安全,進度可調,同時開動,運輸能力可達每小時3300人/小時,可滿足不同檔次滑雪者的需求;雪場還建有10公里越野雪道1條,W70米、W40米、W20米跳台、自由式滑雪台各一座。各類場地布置集中,與生活區融為一體。雪場生活設施完善齊全,環境幽雅的北雪大廈可為您提供周到熱情的服務。
滑雪道世界滑雪組織滑雪場規劃專家、法國旅遊部高山滑雪研究室主任魏齊雷·讓·皮埃爾在考察之後說,中國有兩個地方最適合開發滑雪,其中一個是黑龍江的亞布力,另一個是吉林北大湖。
北大湖滑雪場
由於場區三面環山,使得滑雪道上風速很小,冬季近似靜風區。修建在北坡和西北坡上的滑雪道可減弱陽光對雪面的直射,有利於長期保存積雪和積雪的質量。滑雪場現有6條高山滑雪道,1條10公里環形越野滑道,3條跳台滑道。
1號滑雪道全長904米,寬60米,海拔高度1000米,平均坡度13度,呈水平狀,其中下半段坡度為7度,上半段坡度為16度。全程配有雙人吊椅索道和燈光照明設施,只需15分種就能將滑雪者送到1號滑雪道起點,在1號滑雪道的下半段還設有一條300米長的拖牽索道,專供初學者使用。這條滑雪道的特點是坡度適中,雪道寬闊並配有兩條索道(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很適合初學者使用,並可進行夜間滑雪。
2號滑雪道在1號滑雪道的上面,全長1404米,寬40米,海拔高度1300米,呈多級階梯狀,平均坡度20度左右,從其下端向上首先有一個20度約500多米長的大坡,接幾十長的水平地帶后,又有一個30度約200米長的陡坡,然後是一條20度約100多米長再短坡,在往再有一個30米高的陡坎,接下來有一個20多度地形有一些起伏的長坡,再接一個小陡坡就可達到二號滑雪道的起點了。這條滑雪道配有雙人吊椅索道,全程運行20多分鐘,初級水平的人在這條滑雪道上滑行難度很大,至少有中級水平的人才能在此滑行。從起點向下滑行至少有4個以上的陡坎,如果滑行速度快,常會有凌空飛越的感覺,本人第一次滑這條雪道時,當衝下陡坡后才發現前方除了藍天白雲外,再也看不到滑雪道了,大驚失色之餘,人已凌空飛起,落地后抬頭看著剛剛飛下的這段陡坎真是心有餘悸。現在想一想真是太刺激了。
從2號滑道再往上便是3號滑雪道了,3號滑雪道全長793米,寬30米,配備雙人吊椅索道,全程運行十幾分鐘,山頂為滑雪場的最高峰,海拔1404.8米的南樓山,此雪道適合初級以上水平的人員使用。
與1號滑相鄰相鄰的是4號滑雪道,全長1691米,寬30米,海拔高度900米。上段坡度11度,中段坡度7度,下段坡度4度。上段呈水平狀,中下段略微向一側傾斜。全程配備三人吊椅索道,並在中途設有上下站,供滑不完全程的人員使用,也是連接5號索道的起點。這條滑雪道適合初級水平的滑雪者使用,特別是從中途站向下的一段,很適合初學者練習基本的滑行技術。
5號滑雪道位於滑雪場的西北坡,全長1249米,寬約50米,海拔高度1200米,平均坡度32度,個別地段可達35度。呈水平狀。冬季積雪深達1.5米,雪道機無法上去清理滑道,滑行難度相當大,只有滑雪高手才敢在上面滑行,我只看見過專業滑雪運動員在上面滑行。
此滑道配有雙人吊椅索道,全程運行30分鐘。在2號滑雪道的上端和4號滑雪道的上端之間,有一條未經修整過的滑雪道,稱為探險滑道,地面凹凸不平,石頭很多,在三分之二的地方,有一處35度的大陡坡還帶傾斜(非水平),夏季上去看時,發現兩處有倒狀的白樺樹橫在滑雪道上,降雪超過1米時會將樹木埋上,滑雪者發現不了,非常危險。肯尼迪的兄弟就是遇到這種情況而喪了性命,所以請您不要使用這條滑雪道,切記。
今年6月,家住永吉縣北大湖鎮五一村的洪水波又出欄生豬500頭,收益10萬元。年初以來,他已累計出欄生豬2000頭,創效益40多萬元。幾年來,他艱苦創業,現已有豬舍9棟,存欄育肥豬1500頭,年出欄生豬10000多頭,種豬近千頭。在他的帶動下,全
村養豬戶已發展到40多戶,年增收近600萬元。今年50歲的洪水波,現任關東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北大湖鎮養豬協會會長、五一村黨支部書記。他為了擺脫貧困,曾經栽過樹,販過菜,開過商店,積累了一定的資金。2004年,生豬市場逐漸走向低谷,散戶養豬的處境越來越困難。多年的經商經驗告訴他,現在正是發展規模養豬的絕好機會。他決定發展養豬項目,他先是大批收購生豬,然後存欄育肥銷售。市場行情恰恰和他預料的一樣,一年下來,收入頗豐。育肥豬的成功,讓他看到養豬的巨大商機,他逐年擴大養殖投資規模。到2007年末,他的固定資產達到1000多萬元,實現年利潤200萬元。他富了以後一直沒有忘記自己入黨時暗暗發下的誓言,就是要幫助鄉親們富起來。他到處宣傳養殖生豬的好處,力爭讓更多的鄉親也能通過養殖生豬致富。對已經開始養殖生豬的養殖戶,他力盡所能地扶持。
免費為村民提供五個方面優惠:一是免費提供生豬養殖的技術服務;二是免費為養殖母豬戶提供優良繁育種豬配種;三是免費提供飼料配方;四是免費為養殖戶的豬進行疫病防治;五是免費提供市場信息。他還派技術員經常到其他養殖戶的豬場幫助配飼料、教管理技術和常見病的防治,遇到疑難雜症還與其他獸醫一同會診。同時,對於沒錢還想養豬的農戶進行仔豬賒銷,等成豬賣出之後再給錢。有一個養豬戶名叫黃行,以前也養過豬,但由於經驗不足,缺乏對市場的把握能力,賠了很多錢。洪水波知道以後,主動幫助他,一次以低於市場價2000元的標準賒銷給他30頭二元母豬,在他的扶持下,2007年,這一養豬戶凈賺了20多萬元。2007年11月,北大湖鎮黨委組織鎮內養豬大戶成立了養豬協會,他被推選為會長。在他的組織下,協會成員中實現了統一購進飼料、統一進行防疫、統一銷售價格、統一技術指導的“四統一”機制,降低了養殖成本,提高了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增加了生豬養殖的收入。在他的帶動下,五一村周邊地區的40餘農戶開始生豬養殖,年增收600多萬元。有10個養豬大戶每次出欄生豬都在1000頭左右,盈利超過30萬元。
販牛一般都是男人們的活兒,而永占縣北大湖鎮卻出現了一個女販牛能人。如今,來到該鎮“牛市”,提起李桂平沒有不認識的,人家都親切稱她為販牛業的“伯樂”。
李桂平是永吉縣北大湖鎮鴉鵲村5社農民,從1991年開始成為販牛經紀人,現在年均收入可達10萬餘元,並創建了一座小型酒廠,42歲的她在北大湖鎮已經小有名氣。
多年養牛使她積累了不少經驗,她總結出,養牛是賺錢,但是出錢太慢,於是她開始一邊養牛一邊“販牛”,開始了漫長的創業之路,十多年的摸爬滾打,她總結出許多經驗。如今到牛市上她只要對牛打量幾眼便一準能看出那頭牛出多少肉。靠著她這點技術加上她的勤勞,沒幾年便還清了欠款,慢慢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當地有名的販牛經紀人。手裡有了余錢,日子一天比過得過得好,這時李桂平與丈夫商量建一個小酒廠,不僅可以解決養牛的飼料問題,而且又可以增加經濟收入。於是,經過艱難運作,小酒廠在她與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建成了,投入了生產運營。她把生產出的酒售出,酒糟當飼料育肥牛,運用科學的養殖方法,牛養得壯且出欄快。
經過多年與牛打交道,她本人也練就了一身殺牛本領。如今她帶領著兩個兒子搞起了家庭黃牛養殖、屠宰和銷售一體化經營。在她的帶動下,全村家家都養起了黃牛。她還把自己的養牛技術、經驗無償為村民服務,為全村脫貧致富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如今,李桂平家已經住上了,四間大瓦房。家中彩電、冰箱、電話、摩托車樣樣俱全,但她並沒有滿足現狀,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她說要不斷學習新技術,發展生態種養業,把養殖和種植技術結合起來,形成種養、加工、運輸“一條龍”式的經營模式,使小庭院變成科技園,充分發揮鄰里效應,把一家一戶的小庭院連接起來,使小規模形成大群體,產生高效能,實現集約化經營目標,讓更多的農戶富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