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刺繡

民間刺繡

民間刺繡,又稱針綉”,“扎花”,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分為蘇綉粵綉、湘繡、蜀綉四種,應用稀針、手針、側針、拉綉等針法製作,應用於衣飾、香包等。

歷史


民間傳統手工藝這一在中國有悠久歷史,古稱“鑿”、“鈷鑿”,又稱“針綉”“扎花”,俗稱“繡花”,因多密女婦所作,還稱“女紅”,據《尚書》載,在古代帝王服刨即為刺繡和手繪而成。漢以後刺繡技藝和水平大有提高,綉法多端。唐宋以後還用於綉作書畫。

應用


在民間刺繡運用也很廣泛,舉凡人們衣飾、煙袋、荷包、香包、枕套、鋪布、靠墊、鞋帽、屏風、壁掛等,都用刺繡,在寺廟佛堂的神佛繡像、菩薩龍帳、寶蓋光幡以及戲裝等也多用運用。

針法種類


刺繡針法傳統有稀針、手針、側針、拉綉,近人更創新出滾針、游針、扇形針、網綉、鎖絲、刮絨、戳紗、納錦、鋪絨等。並先後產生了蘇綉、粵綉、湘繡、蜀綉以及顧綉京綉、甌綉、閩綉、苗綉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種。

內容取材


民間刺繡的內容多取材於民間故事。如《一團和氣》:一個圓臉圓身的胖子居中而坐,神情溫和,傳說此人做生意“手氣”極佳,六月賣帽,即下大雪;臘月賣扇,便熱似酷暑。因此人們將他視為“吉祥如意”之神長留民間,為的是“和氣生財”、“買賣順手”。
那《老鼠嫁女》是對老鼠人格化的誇張的描繪。老鼠抬著花轎,吹吹打打的熱鬧情景,飽含童話般的意境。美妙的神話故事,往往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如《嫦娥奔月》就是一則流傳已久的動人故事。嫦娥,是一個純潔無瑕的女子。而更多的勞動婦女創作的刺繡作品,卻是按照自己的愛好和意願,憑藉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而設計、製作的。如在枕頂上綉個《吉慶有魚》、《蝶戀花》,在頭巾上綉個《丹鳳朝陽》、《雙獅馱柱》等象徵五穀豐登、吉祥如意的圖案,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些民間藝術品之所以能激起人們去欣賞,是因為它孕育了原始意味的飽含生命力的美感,再現了人類樸實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