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綉

京綉

京綉,北京市房山區、河北省定興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京繡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遼時興旺,在燕京曾設有綉院。元朝定都北京后,隨著封建王朝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宮廷為了更好地為其服務,集中中國各地優秀工匠進京,使這技藝進一步提高。明代以後,宮廷繡的針法、技藝、用工、用料、紋樣圖式等特點更加鮮明,刺繡人員日趨擴大。到了清代,宮中特設“繡花局”。在此期間,宮綉融合了中國各種優秀綉工技法,將自身特點發揚光大,成為獨樹一幟的代表綉種。特別光緒年間更是名揚海內外,以用料講究、格調風雅著稱。京綉在色彩上的特點是綉線配色鮮艷,其色彩與瓷器中的粉彩、琺琅色相近。講到平、細、勻、光,和蘇綉比起來,京綉甚至要超過蘇綉。

2014年11月11日,京綉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110。

歷史源流


京綉
京綉
"京綉",又名"宮廷綉"或"宮綉",其歷史可追溯到唐代。《契丹國志》中記載,當時的燕京"錦繡組綺、精絕天下",而"宮廷綉"就是因遼在燕京設立綉院而誕生的,主要是為供奉宮廷、帝王、侯爵服飾之用。明代以後,"宮廷綉"的針法、技藝、用工、用料、紋樣圖式等特點更加鮮明,刺繡人員日趨擴大。到了清代"宮廷綉"更為興旺,特別是光緒年間更是名揚海內外,被譽為"宮綉"。在清代,由於"宮綉"藝術的影響不斷擴大,京城民間亦紛紛效仿。清末期北京湧現了許多家"綉坊",傳承了"宮廷綉"的一些特點和針法,使得圖案內容更加民俗化、與生活更加貼近,後人皆稱為"京綉",並列為清代四小名綉之首(京綉、魯綉汴綉、甌綉)。
始建於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的古易州,迄今已有1400餘年歷史,境內山川俊秀、人傑地靈、星羅其布著燕下都遺址、招賢黃金台、紫荊關長城,清皇家陵園更有歷代皇家專寵的“京綉”,為易州大地一顆璀璨的明珠,京綉純手工綉制,歷代相傳發展至今籍千年歷史低蘊,推出京綉之精品系列。該系列“集天地之靈氣,匯日月之精華,在原手工製作的基礎上,工藝更臻精湛,流程更趨複雜,融歷史與現代與一體,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京繡的最大特點是綉線配色鮮艷,其色彩與瓷器中的粉彩、琺琅色相近。京綉以雅潔、精細、圖案秀麗、針法靈活、綉工精巧、形象逼真為主要特徵。京繡的用料非常考究,其選料精當貴重,豪華富麗,不惜工本。京綉以在絲綢上織綉為其獨到之處。代表性的京綉作品中,一針一線都滲透出帝王親貴的傾天權勢。

傳承意義


作為一種瀕臨失傳的傳統宮廷手工藝,"京綉"面臨著保護和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京綉這種傳統手工技藝承載著民族的文化遺產,凝聚著華夏兒女的智慧,現故宮博物院保存了一批在製作上不惜工本,極力追求珍貴奢華的刺繡精品。由於絲質文物本身所具有的嬌弱特性,展出受溫度、濕度、光照、粉塵等環境的制約很大,特別是紫外線對絲質品損害較大,因此博物院對絲質綉品展覽原物較少,盡量展覽複製品,因此博物院在復原文物歷史場景工作中,複製絲質品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因為要達到原狀水平,絕不是簡單的臨摹工藝。
京綉有三點極為突出:
一、具有獨特的地位,有些紋樣在其他綉種中是不準許使用的,如龍袍上的十二章紋樣和五爪金龍紋只有皇帝才能用(四爪為蟒,用錯有篡位之嫌)。
二、圖案題材廣泛:山水花鳥、龍鳳圖案、飛禽走獸、吉祥八寶等,在運用上更講求寓意的吉祥,處處有著饒有趣味的“口彩”,所謂“圖必有意,紋必吉祥”。
三、宮廷藝術風格濃厚、裝飾華麗、材料名貴,有的綉品關鍵部位綴瑪瑙、翡翠等寶石。京綉主要用於京戲、古裝、影視劇的劇裝,特別是傳統京劇服裝80%有綉活。

技藝特色


針法

京繡的針法由於彙集到全天下的各類刺繡高手,吸納融合了各類精絕的技藝和精華,再賦予皇家的審美宗旨和規範加以指導,從而形成了其獨特而嚴謹的針法路數。在針法上,京綉繼承了蘇繡的法制,有齊針綉、掄針綉、套針綉、施針綉、滾針綉、切針綉、平金綉、打籽綉、網綉、穿珠綉、盤金綉、圈金綉等針法,一針一線都展現了皇家的氣勢。綉制時,不同的針法組合能夠產生豐富的線條與圖案,表現出獨特的藝術效果。例如運用施針、滾針來表現朝廷官服上的珍禽異獸毛髮的蓬鬆毛順,使其更加栩栩如生;運用散套針刺繡花卉,使花葉紋理清晰,表現其盡態極妍艷,嬌艷美麗;運用盤金綉來刺繡龍鳳,體現京繡的皇族氣派,華美富貴。京綉針法中年較為特殊的是平金打籽綉,是以真金打成箔片后捻成線盤成吉祥圖,載結籽於上,精緻華貴,豪華富麗。

色彩

配色是詮釋京綉工藝特質的另一重要因素。功能造就了京綉對於色彩運用的講究。五彩是其一大特色,中國傳統文化中以青、白、黃、赤、黑為五色正色,在京綉中又分出上五色(紅、綠、黃、白、黑)和下五色(紫、湖(淡青)、藍、粉、香(古銅))。雖然色彩豐富,但京綉講究的是顏色間的協調統一,根據整體設計的需要進行調整,不雜不浮,端莊沉穩。如補子、團花等,強調顏色之間的對比,突出形象的同時,還有充分的過渡和暈染。較精者每種顏色採用九色進行過渡,如龍袍的“水腿”等,富有層次變化,充分體現出備五采之綉、章四時五色之巧的文化傳統。大面積金色的運用是京繡的另一大用色特點,尤其是綉制龍鳳圖案。這並非綉工個人創意靈感的閃現,而是使用者的要求和禮制的規定。

圖案

京繡的紋樣圖案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用諧音、會意、借代等方法,表達出祈福納祥、驅邪避惡的想法。然而在等級分明的封建社會,其紋樣寓意絕不僅僅是祈福納祥這一層含義,更重要的是對穿著者身份地位的標識。無論是皇帝還是不同官位的大臣所穿著使用的服裝圖式紋樣和色彩都有著明確的規範和區別。並且與民間綉圖案所體現的鄉土風情,民間意趣所不同的是,京繡的題材寓意都較其高雅正經,如將胸襟的開闊比喻成日月星辰,以山的雄偉賦予鎮定的意味,將龍的神秘寓意變化,將華蟲賦以文采,將獸尊代表孝忠等。以此表達出帝王統治的意願和祈福納祥、驅惡辟邪的美好願景,從中也可見京綉華美的紋樣下,考究的內涵。

審美特點

京綉
京綉
由於宮廷藝術審美的標準和規範,在宮廷綉品中無論服飾紋樣,還是佩物小品,都充分體現了構圖滿而不滯、造型端莊穩重、設色典雅、雍容高貴的皇家氣派和尊嚴。所有意象物體在造型上絕無取巧、媚俗和率意的傾向,這一點和民間綉品所體現的文人意趣、商賈艷俗、鄉土稚美的風格有本質的不同。
"京綉"以材質華貴而著稱,一般選用最好的綢緞為面料,而綉線除了以蠶絲所製成的絨線外,還以黃金、白銀錘箔,捻成金、銀線大量使用於服飾綉品中。其手法先用金銀線盤成花紋,然後用色線秀固在紡織平面上,這種用金銀線綉出的龍、鳳等圖案又叫"盤金",在中國綉品中獨一無二,盡顯皇族氣派,充分體現了富貴精美的宮廷審美藝術。
京綉中最好為針工中的“平金打籽”綉。這種綉,是以真金捻線盤成圖案,或結籽於其上,十分精緻,華貴。京綉作為“燕京八絕”之一,曾和現“四大名綉”中的“蘇、湘、顧”並稱為“四大綉”,可見其當時的輝煌。現人們只知“蘇、粵、湘、蜀”而不知有“京”。

京綉飄帶

京綉
京綉
這種象徵的手法與選題均代表了古代刺繡紋樣的創作思想,而"宮廷綉"則始終在貫徹這項原則,歷代傳承並不斷完善。從刺繡工藝的角度反映帝王、統治者的意願,全部用象徵性的表達方法,將祈福納祥、驅惡避邪的觀念通過諧音、會意、借代、比喻等方法,含蓄地以圖案形式和技藝高超的針法體現的槽美的刺繡紋樣,充分反映了吉祥圖案在傳統藝術品中的重要性。
"宮廷綉"圖案的寓意不僅是祈福納祥,同時也是穿用者身份、社會地位的標識。特別是在清代,《大清會典》對帝、后、皇子、貝勒、大臣穿著使用的服裝圖案紋樣、用色都有明確具體的規範。
"五爪金龍"是皇室專用,其他大臣在服裝、飾品上則不可使用,只可穿著四爪龍形的吉服、蟒袍,其他輔助紋樣與龍袍相比也簡化遜色多了。而文武官員們的品級要以補服上胸前、後背兩片刺繡圖案來區分。王爺、貝勒為圓補,文武官員為方補。文官的圖案是各種飛禽,代表文采,武官以圖案為不同的走獸,象徵威猛、強悍。

製作工藝


相傳,留傳於世的綉中珍品大部分出自男工巧匠之手,這正是"宮廷綉"與"閨閣綉"的明顯區別。作為"宮廷綉",它的製作目的是為宮廷貴爵服務、生產御用製品,而"閨閣綉"則是個人生活日用品,它們工藝製作的要求和標準截然不同。
除了在圖案內容、色彩上有嚴格的規範外,"宮廷綉"對於綉品的標準在針法的分佈上也有一些固定的程式和工藝要求,絕不允許存在民間綉品的隨意性和自如表現個性的主觀創作意識。
其針法極為考究,對不同的圖案都有較嚴格的規範,如在犬袍紋飾圖案中,龍眼、鱗片、毛髮或以綵線強化裝飾所安排的部位、五彩祥雲、海的針法等,都有嚴格的規範和標準,綉工的智慧、技能必須在這一範圍內予以體現。當我們鑒賞那些珍貴的清代宮廷綉品時,可以明顯看出,雖然年代不同、圖形設計略有變化,但典制章法總體是不變的,而且從每一件綉品中都可體驗到宮綉藝人高超的技藝和藝術修養。
然而,在如此嚴謹的規範中,後代也能明顯看到個人綉藝風格的不同。綉師的針法遒勁有力、排列整潔、針針到位、厘毫不苟,與畫師配合默契,從而達到綉藝最高境界。綉藝的最高境界,絕不是僅靠技法與經驗去完成,也不僅僅是常人所說的用線越細、套色越多,就是好綉品。而正如莊子《養生主》所述庖丁,"以心神的運用"來操刀,藝術是相通的,中國書法和繪畫中大寫意的用筆所強調的筆墨神韻、樂曲演奏中的感覺均同此理,這種意念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京綉傳人


京綉老傳人-姚富瑛
京綉老傳人-姚富瑛
作為京綉世家姚氏的第四代傳人,這門流傳了200多年的手藝,和景泰藍牙雕一起,並列“燕京八絕”。姚富瑛見識過這門手藝的輝煌,身為清朝繡花局技工的後人,他從小和父母離散,被京綉大師鮑淑蘭養大,學了一手好針綉。
姚富瑛熟悉這門宮廷手藝的每一個傳統。要用什麼樣的綢緞,絨線和金絲該怎麼搭配,甚至每種顏色有什麼講究。“黑為玄,黃為權,紅為喜,藍為貴”,在病榻上,他仍不住念叨。
有時候,姚富瑛會摘下老花鏡,盯著手裡的紋樣發一會兒呆。他總在想,那件龍袍只綉了一半,可能要綉不完了。
因為身體原因,他已經有3個月沒去工作室。那個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間,位於“京城百工坊”博物館的一層。穿過幽長的走廊,撥開廊下的鳥籠,便能看到小屋子裡掛滿了各色綉品。有的是旗袍,有的是中式敞衣,更多的則是飾品小物。
早年,姚富瑛曾斷斷續續帶過11個徒弟。這位老藝人授課嚴謹,每天都在念叨“圖必有意,紋必吉祥”這些老規矩。他要求自己的徒弟們,從針線、構圖、造型、設色,一絲不苟。不過,這些徒弟早都離他而去,有的去賣保險,有的去推銷保健品,還有的則成了房產經紀人。只剩下姚富瑛一個人,現世道變了,京綉瀕臨失傳。

發展創新


原來京綉專門為宮廷服務,有些圖案已經不適應如今人們的審美需求,比如龍袍和大臣的補服,除了用做收藏,沒有誰再會去穿。但經過老藝人們的改造,在一些現代衣服上,京綉這門古老的技藝得以再生,如一件紅色唐裝,可在敞衣上用金線綉上"壽"字等紋樣。"壽"字在中心,兩側還可綉上萬富壽喜,它代表了一種中國的高貴文化並希冀所有福壽的東西都集於一身。"
同時,京綉工作坊也產出了一些與刺繡無太大關係的產品,比如小老虎鞋、小靠墊等。工藝師解釋說:"因為這個很受市場的喜歡,很多朋友來了之後不光要看京綉。雖然是小的東西,也有一部分收入吧,主要是為了適應市場。"隨著"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工作的展開,京綉將逐步得到政府的關注和重視,人們希冀這一具有皇家氣派的傳統手工藝品將在繼承中謀求發展。
京綉
京綉
19世紀,隨著刺繡商品的活躍,出現了許多獨具地方特色的地方綉,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四大名綉之外,還有比較有名的北方地區的京綉。京綉以北方地區民間綉為基礎,深受宮廷綉藝術風格的影響,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花紋寫實,多以工筆繪畫為稿本。題材有花果、庭院小景、戲劇人物等。常用各色無捻掰絨絲(由一根絲掰成數根細絲),運用纏針、鋪針、接針等針法,用變換色塊的方法表現物體的陰陽面。絨面勻薄,針腳起落自然;花紋光亮平貼,配色鮮艷,與瓷器中的粉彩、琺琅彩的配色格調相近。京綉中的灑線綉、滿綉、補花、平金、堆綾、穿珠綉久負盛名。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10月10日第八版)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京綉製品充分體現出“章身之具”的功能意義,與蘇、湘、顧等地方名綉浸潤文人意趣的詩情畫意相區別,流露出北方文化的雄健氣質。相比於其他綉種,京綉不是在一個充分自由的文化環境中自主發展起來的,在個體綉工對技藝不斷求索的同時,更受到統治階層的文化、意志的深刻干預和影響,從而形成獨特的風格。當封建王朝逝去之後,這種影響已然深深印刻在京繡的工藝傳統和工藝文化之中,成為其在現代文化環境中特立於眾綉之林的重要性格特徵。

傳承狀況

隨著近些年來的社會發展和商品變化,各種優秀的工藝文化,手藝絕活,都亟須搶救、傳承與弘揚。京綉更是由於其高要求的工藝水平和有限的社會需求,面臨著無人傳承、瀕臨消失的危險。如若京綉中的技法、紋樣、制式逐漸失傳,將會是對中國乃至世界人類文明較大的損失。京綉,作為中國刺繡獨具一格的品種,保護、傳承好這珍貴的民族傳統藝術已是中國刻不容緩的責任。

傳承人物

劉秀花,女,漢族,京綉傳承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京綉,申報地區為北京市房山區。
梁淑平,女,漢族,京綉傳承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京綉,申報地區為河北省定興縣。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北京市房山區、河北省定興縣獲得“京綉”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0年7月23日,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和北京聯合大學主辦的《京綉傳承人才培養》項目,第一階段理論課程以網路授課的形式結束。《京綉傳承人才培養》項目這一階段課程邀請到教授和業界專家進行線上講授。
2020年8月26日,在北京市天壇街道西草市社區,居民正在巧藝班上學習京綉技藝。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8年6月8日,作為恭王府博物館舉辦的“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中京綉板塊的展演單位,京綉設計團隊D·Rita以“流光溢彩”為主題帶來了一場非遺時尚展示。
2019年10月18日至24日,2019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在北京景山公園的中軸線上綻放非遺魅力。活動上有京綉製作的服飾。
2019年11月26日,鳳凰網主辦的2019“美麗童行”公益盛典在京舉行,活動上有京綉龍袍作品進行拍賣。
2020年8月28日晚,“雲上閱讀”公開課邀請北京市學科帶頭人、京綉第六代傳承人李鳳茹做客直播間,展示京繡的魅力。

獲得榮譽


2021年6月10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