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老圖書館

武漢大學的標誌性建築

武漢大學老圖書館,簡稱老圖——被看作武漢大學的標誌性建築和精神象徵。這裡不僅有藏書,有自習室,也是珞珈講壇的主講地。武漢大學老圖書館位於獅子山頂,是武漢大學的至高點,前面就是櫻頂老齋舍櫻花城堡。由開爾斯等設計,上海六合營造公司中標承建,1933年10月開工,1935年9月竣工,建築面積4767平方米。2013年武漢大學120周年校慶之際,老圖書館成為武漢大學校史館。

簡介


老圖書館在結構技術上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和組合式鋼桁架混合結構承重,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率先採用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仿中國古典建築的成功之作,同時也是中西建築設計理論、技藝、手法相互滲透、融會貫通的佳作,體現了當時的文化潮流、科學技術和時代精神

建築特點


整體

武漢大學老圖書館
武漢大學老圖書館
老圖書館佔地呈“工”字形,由一座主樓和前後兩翼的四座附樓聯結而成,整體外觀為中國傳統殿堂式風格,飛檐畫角,龍鳳捲雲,完整地體現了中國宮殿式建築的威武和莊嚴,內部則採用了西式的迴廊、吊腳樓、石拱門、落地玻璃等,將“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發揮得完美而極致
由於圖書館地基不敷使用,設計師凱爾斯便大膽地將主樓后移,採用基柱托起主樓後部,用環廊與地面相接,使圖書館的前方平坦寬闊,背面更加高峻宏偉。
老圖書館主樓第一層正面採用厚重的水泥台基和西式雙立柱托起中式歇山頂;主入口為三開間單洞門,使用四對方立柱形成高大寬闊的門廊,既用了西式雙聯廊柱,又用了中國古典建築中的雀替額枋

裝飾

老圖書館的外部裝飾極具中國傳統特色,頂部塔樓為八角重檐、單檐雙歇山式,形似皇冠,跨度達18米;上立七環寶鼎,除起到裝飾作用外,還兼有排氣之功用;屋頂上有採暖煙囪,裝飾為通靈寶塔狀,處處體現出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南屋角立有粗大的隅石,稱為“雲紋照壁”,北屋角立有小塔,其間護欄以左右的勾闌和中央的雙龍吻背,造成“圍脊”的效果。前部兩座附樓的歇山頂屋脊與大閱覽室相連,稱為“歇山連脊”
武漢大學老圖書館
武漢大學老圖書館
老圖書館正門上方鑲有中國圖書館的祖師爺——老子的全身鏤空鐵畫像,基本造型為老子手持竹簡,目光深邃地凝視前方。由於老子是中國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最早的一位“圖書館館長”(周“守藏室史”),故特在老圖書館門前鏤刻此“抽象簡筆畫”一幅,以紀念其弘揚華夏文化之功,並頌揚其治學與文獻收藏之勤。老子畫像兩側的雲紋圖案,寓意“青燈伴書卷”,象徵著莘莘學子刻苦讀書、治學之意境。

大廳

四面通風與採光,能滿足240餘人同時閱覽和借閱的需要,還兼有學術報告廳之功用。廳內整齊老圖書館一樓中部的閱覽大廳,層高9.6米,與歐洲19世紀早期大廳式圖書館的格局陳列的黑褐色欖木桌椅都是當年的,古樸而美觀,並一直沿用至今
老圖書館主附樓側後面連接處還建有西式吊腳樓,是洗拖把的地方,細節的考究頗值玩味和借鑒。
值得一提的是,老圖書館不僅外形頗似北京故宮,其內部的取暖方法也與故宮極其相似:在一樓大廳閱覽室的木地板下設有取暖道,寒冬時節,燒上烤火爐,熱氣進入取暖道而使地板發熱,閱覽室內便溫暖如春。可惜的是,因年代久遠,這套取暖系統已不能使用。

藏書


老圖書館現為武漢大學圖書館的古籍館(特藏部),以收藏歷史文獻為主,其內部空間由目錄廳、檢索廳、閱覽廳、書庫和輔助服務廳五部分組成,平面分佈合理,使用方便。目錄、檢索出納台介於書庫和中央閱覽大廳之間,並通過環形內廊與閱覽廳直通,讀者、工作人員與書籍的流線組織符合現代圖書館的使用功能。
館內前部兩翼各4層為辦公用房,後部兩翼各7層作為書庫。書庫採用夾層來擴大使用面積,層高僅2.4米,充分考慮了空間利用的經濟性。書庫使用面積約1186平方米,藏書容量最初為15-20萬冊,經擴建后達到40萬冊,這在民國時期的大學圖書館中是屈指可數的。
老圖書館館藏甚為豐富,從影宋仿元的珍稀刻本,到明清的方誌叢書,從經史子集到家譜族牒,從民國時期的歷史文獻到武大師生的著述收藏……,武大現存的20多萬冊線裝古籍,包括800多種善本(有300多種已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1000多種方誌、400多種家譜和2600多種歷史報刊等全藏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