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建築
建築術語
中國園林所屬性質、地域的不同,決定了建築風格、空間細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例如皇家園林建築體量大,裝飾豪華,色彩金碧輝煌,表現出恢弘堂皇的皇家氣派;江南私家園林建築輕巧、玲瓏、活潑、纖細、通透、樸素、淡雅,表現出秀麗、雅緻的風格;嶺南園林建築輕盈、通透、樸實、裝修精美、華麗,表現出求實兼蓄,精巧秀麗的風格。但就園林總體而言,中國園林建築與歐洲古典園林以建築為中心、不惜使自然建築化不同,它在園林中居於次要地位,往往表現出建築自然化的特點。從局部講,建築又往往成為景域構圖的中心,這與英國,日本的風景式園林異趣。
18世紀,中國園林熱在歐洲風靡,英國建築家錢伯斯曾兩次來到廣州考察園林建築,將中國建築設計風格帶到了歐洲,極大地影響了18世紀西方建築“中國風格”的發展,歐洲建築模仿中國情調的時尚持續了近百年。
使用和造景,觀賞和被觀賞的雙重性
園林建築既要滿足各種園林活動和使用上的要求,又是園林景物之一;既是物質產品,也是藝術作品。但園林建築給人精神上的感受更多。因此,藝術性要求更高,除要求具有觀賞價值外,還要求富有詩情畫意。
與環境相輔相成
園林建築是與園林環境及自然景緻充分結合的建築,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環境的有利條件。任何建築設計時都應考慮環境,而園林建築更甚,建築在環境中的比重及分量應按環境構圖要求權衡確定,環境是建築創作的出發點。
中國古典園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為景觀構圖的主題,建築只為觀賞風景和點綴風景而設置。園林建築是人工因素,它與自然因素之間似有對立的一面,但如果處理得當,也可統一起來,可以在自然環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氣息。園林建築只是整體環境中的一個協調、有機的組成部分,它的責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環境的美。這種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統一,正是中國人在園林藝術上不斷追求的境界。”
建築與環境的結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與基址的地形、地勢、地貌結合,作到總體布局上依形就勢,並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築體體量是寧小勿大。因為自然山水中,山水為主,建築是從。與大自然相比,建築物的相對體量和絕對尺度以及景物構成上所佔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園林建築在平面布局與空間處理上都力求活潑,富於變化。設計中推敲園林建築的空間序列和組織好觀景路線格外突出。建築的內外空間交匯地帶,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轉移的地方。虛與實、明與暗、人工與自然的相互轉移都常在這個部位展開。依次過度空間就顯得非常重要。中國園林建築常用落地長窗、空廊、敞軒的形式作為這種交融的紐帶。這種半室內、半室外的空間過渡都是漸變的,是自然和諧的變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為解決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問題,中國園林建築還應考慮自然氣候、季節的因素。因此中國南北園林各有特點。比如江南園林中有一種鴛鴦廳是結合自然氣候、季節最好的離子,其建築一分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別適應冬夏兩季活動。
總之,園林建築設計要把建築作為一種風景要素來考慮,使之和周圍的山水、岩石、樹木等融為一體,共同構成優美景色。而且風景是主體,建築是其中一部分。
園林建築色彩明快、裝飾精巧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無論是北方的皇家園林還是江南的私園以及其他風格的建築,其色彩都極鮮明。北方皇家園林建築色彩多鮮艷。琉璃瓦、紅柱、彩繪。江南園林建築則多用大片粉牆為基調,配以黑灰色的小瓦,栗殼色樑柱、欄桿、掛落。內部裝修也多用淡褐色或木材本色,襯以白牆,與水磨磚所制灰色門框,形成素凈,明快的色彩。
現代園林中,建築色彩也是一輕快明朗為主,力求表現園林建築輕鬆活潑的特點。
園林建築設計中,採用什麼材料、色彩,都應著意於追求整體的環境主題。富麗、豪華、高貴是美,而質樸、淡雅、古拙也是一種美,建築所在的環境是其設計應考慮的首要因素。
“精而合宜”、“巧而得體”
中國建築向來重視與環境的協調,人工與自然融為一體。所謂“危樓跨水、高閣依雲”,置亭閣于山間,築樓於溪畔,會使山光水色更富有生氣和魅力。黑格爾曾說:“園林藝術不僅替精神創造一種環境,一種第二自然,一開始就用完全新的方式來建造,而且把自然風景納入建築的構圖設計里,作為建築物的環境來加以建築的處理。”中國的風水學說最熱衷追求的審美理想是求取自然天地與人的親和渾一。其堪輿工具“六壬盤”——風水羅盤,為時空合一的相卜佔地工具,將天人合一思想模式化和儀規化。例如:避暑山莊的120餘組風格各異的古建築,融入了塞北風情,如在綠草如茵的草原區的東部邊緣,坐落著“春好軒”、“永佑寺”、“嘉樹軒”、“澄觀齋”等數組建築,有的是依樹建軒,有的部署花卉與周圍環境氣氛相協調條。山區的四十餘組建築散點于山水環境中,更是“依岩架屋,曲廊上下,層閣參差。翠嶺做屏,梨花萬數,微雲淡月時、清景尤絕”。
園林中的一切個體建築應與周圍山水、建築景緻想和諧,要相映成趣、珠玉生輝。山陰的蘭亭只有與周圍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融為一體時,人們才能“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如“因山構亭”這一傳統的造景手法。在古代文化中,山和亭都被看成大自然精氣吐納之地,是人與自然做精神交流的場所。尊重山地的自然性、與山地取得和諧,有“因勢、隨形、相嵌、得體”八字方針。
“因勢”,順應山地狀態和趨勢。“隨形”,運用與基地形狀趨勢一致的亭,並順勢構建。如拙政園在一凸形地基上建凹形扇面亭,頤和園揚仁風在凹形扇面亭、均是適地隨形之舉。“相嵌”是亭地相融的一種有效手段,使人不經意間難分彼此,就如“從地里生長出來一樣。”青成山步橋雨亭利用原由兩株楠木樹作為亭柱,使亭和地有機結合。“得體”是指,亭與環境有合適的尺度和比例。如蘇州怡園的“螺髻亭”巧立於湖石假山的山澗之上,小巧景緻,亭檐舉手可觸,亭周環以花卉,猶如美人拈花微笑。亭外池岸曲折,峰迴路轉,姿態萬千,一切景物都迴旋變化於咫尺之內,既與環境相稱,又富於媚趣。避暑山莊棒錘峰落照亭,兼用放大物件尺寸和增加間數的方法來增大體量。從而較好的起到控制空間的作用。
園林中的建築小品也必須與周圍氛圍相一致。如園林中用條石,或湖石製作的踏步,應與廳堂的環境協調。溜園荷花廳北用石極踏步,而獅子林燕譽堂前和溜園五峰仙館前的踏步,則用湖石蓋頭這些極不起眼的建築小品,在蘇州園林中也做得精雅得體。如網師園的陰溝蓋頭,分佈與天井、庭園的四角。略低於周圍鋪地,以利於排泄雨水,位置相宜,蓋頭用黏土燒制,呈青灰色,造型各異,上面鏤形有簡潔的圖案。如套錢、海棠定勝、如意等,蓋面中間留有多眼排水小孔,造型洗鍊、古樸典雅,與鵝卵石花街鋪地相稱,色潤和諧。
園林中的“花街鋪地”,是化腐朽為神奇的妙構,用的是卵石,碎磚、碎瓷片等廢料,組合成圖案精美、色彩豐富的地紋。純用磚瓦組成席紋、人字紋、間方、斗紋;用磚瓦為圖案界線,鑲以各色卵石及碎瓦片,可組成六角、套六角、套六方、套八方等圖案;以碎瓦、石片、卵石、混合砌的有海棠、十字燈景,冰裂紋等的卵石與瓷片混砌的有套線、球門、芝花等;以色彩鮮艷的瓷片鋪成動植物圖案,如“暗八仙”“五福(五蝙蝠)捧壽(松鶴)”“六(鹿)合(鶴)同(桐樹)春”。有的以地面鋪地為環境背景,創造出圖案之外的意境和韻味。計成在《園冶。鋪地》中說:“廢瓦片也有行時,當湖石削鋪,波紋洶湧,破方磚,可留大用,繞梅花磨斗,冰裂紛紜。”
中國的寺廟園林往往與名山勝水的“佛性靈氣”融合,建築往往依山就勢,高低錯落,把人文景觀融化於自然景觀之中,給人以豐富的美感。當然,作為宗教建築,也要儘力體現信仰追求,如佛寺山門外常常見到的台階,有五十三級的,暗喻“五十三參,參參見佛”;有一百零八級的,比喻世間的一百零八種煩惱,走完這些台階,煩惱也就清除了。
園林建築的群體組合
西方的古建築常把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房間都集中在一棟建築內,追求內部空間的構成美和外部形體的雕塑美,這樣建築體量就大。
中國的傳統建築則是木架構結構體系,這決定了建築一般情況下體量較小、較矮,單體形狀比較簡單。因此,大小、形狀不同的建築有不同的功能,有自己特定的名稱。如廳、堂、樓、閣、軒、榭、舫、亭、廊等。按使用上的需要,也可以獨立設置,也可以用廊、牆、路等把不同的建築組合成群體。這種化大為小,化集中為分散的處理手法,非常適合中國園林布局與園林景觀上的需要,它能形成統一而又有變化的豐富多彩的群體輪廓,遊人觀賞到的建築和人們從建築中觀賞的風景,既是風景中的建築,又是建築中的風景。
園林建築的特點是相互間不可截然分割的,要融於自然,建築體量就勢必要小,建築體量要小,就必然將分散布局,空間處理要富於變化,就常會應用廊、牆、路等組織院落,劃分空間與景區。正如《園冶》上說的:“巧於因借,精在體宜”。
園林建築具有滿足人們生活活動、感官愉悅的價值,即園林建築的功用價值。
中國園林所屬性質、地域的不同,決定了建築風格、空間細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例如皇家園林建築體量大,裝飾豪華,色彩金碧輝煌,表現出恢弘堂皇的皇家氣派;江南私家園林建築輕巧、玲瓏、活潑、纖細、通透、樸素、淡雅,表現出秀麗、雅緻的風格。但就園林總體而言,中國園林建築與歐洲古典園林以建築為中心、不惜使自然建築化不同,它在園林中居於次要地位,往往表現出建築自然化的特點。從局部講,建築又往往成為景域構圖的中心,這與英國,日本的風景式園林異趣。園林中的建築是中國園林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的作用可概括為三個方面:
園林建築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休憩及各種遊覽活動而設置的,即使點景和游息類的亭、榭,可供人們觀賞,同時賞景是其最好的功能,而且還可以按需要結合其他功能,如水榭可兼做遊船碼頭,亭可做小賣亭,茶水亭等。
園林建築常配合園內風景布局形成遊覽路線的起、承、轉、合,而沿著這條遊覽路線,在人們視線所達不到之處,園林建築往往以它有利的位置和獨特的造型,為人們展現出一幅幅或動或靜的自然風景圖畫。在一建築為主的內部空間,常以廊、牆、路、欄桿等組合成一條內部活動路線,這時建築明顯表現出它們的觀賞與被觀賞的雙重性。
這就是說園林建築所提供的空間要適合遊人在或動或靜中觀景,並要力求使觀賞到景色富於變化,達到步移景換的效果,使遊人在有限的空間中有景物變幻莫測的感受。
中國園林通常在園名、題詠、匾額、楹聯中反映出其已經來。正像《紅樓夢》中說大觀園:“若大景緻,若是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蘇州拙政園中的遠香堂、怡園的藕香榭,都是反映園主歌頌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意境。題詞是起點景作用的,陳從周先生在《說園》一書中曾寫:“有時一景,相看好處無一言,必藉以題辭,辭出而境生。”
園林中單體建築的使用功能,古人常用:“堂以宴、亭以憩、閣以眺、廊以吟”概言之。他們可以單獨構成景點和用做實用建築物。
園林建築都採用木構架結構方式,運用屋頂、柱廊、台基三個部位組合而成,其單體建築類型十分豐富,略述如次:
用長方形木料(即扁作)做梁架稱廳;用圓木料做梁架的稱堂。廳者,“取以聽事也”,用來會客、宴會、行禮、觀賞花木。以外觀分,有大廳、四面廳、鴛鴦廳、荷花廳、花籃廳、花廳等類型。《園冶·屋宇》云:“古者之堂,自半已前,虛之為堂。堂者,當也。謂當正向陽之屋,以區堂堂高顯之意。”
《園冶·屋宇》云:“軒式類車,取軒軒欲舉之意,宜置高敞,以助勝則稱。”軒的樣式,類似古代的車子,取其空敞而又居高之意。適宜建於高曠之處,對於景觀有利,便為相稱。這是南方園林建築的特有方式,三面敞開,精緻輕巧,產生軒昂的高爽之感。如溜園的聞木樨香軒,網師園的小山叢桂軒等。《園冶·屋宇》云:“散居之居曰館,可以通別居者。”意即暫時寄居之所曰館,亦可通往另一個住所。館的規模大小不一,朝向不定,和一小組建築群聯在一起,一般館前皆有寬大的庭院。拙政園的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佗羅花館北臨廣池,南筑高牆封閉,四角設置耳房為出入口,形體獨特,為國內孤例。
《園冶·屋宇》云:“齋較堂,惟氣藏而致斂,有使人肅然齋敬之意。蓋藏修密處之地,故式不宜敞顯。”齋不同於堂之處,在於齋要位於園林僻靜之地,不應敞顯,便於人們聚氣斂神。齋,也稱山房、台。《園冶·屋宇》:“《釋名》云:‘台者,持也。言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園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無屋者;或樓閣前出一步而敞者,俱為台。”築土壘石為台,台高而平,不尚華麗,簡雅為主,有的可登高瞭望,如虎丘的望蘇台、拙政園雪香雲蔚前平台,有的位於廳堂前面或是臨水處用花崗石砌築的平整地面,圍以細而短的石柱低欄的露台,如拙政園遠香堂北面平台和溜園涵碧山房北面的平台。
《園冶·屋宇》云:“《說文》云:‘重屋曰樓。’《爾雅》云:‘狹而修曲為樓。’”用做登高望遠,多役於園的四周或半山半水之間,一般做兩層。如拙政園的“見山樓”、溜園的“冠雲樓”、滄浪亭的“看山樓”豫園的“觀濤樓”等。閣,《園冶·屋宇》云:“四階開四。”即四坡頂而四面皆開窗的建築物,造型比樓輕盈,可登臨以望遠。如拙政園的“浮翠閣”、虎丘的“冷香閣”、溜園的“遠翠閣”、獅子林的“問梅閣”等。頤和園萬壽山的佛香閣,連台基高達41米,是全國現存最高的樓閣。
《園冶·屋宇》云:“《釋名》云:‘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邊,成花畔,制亦隨態。”形式靈活多邊,在誰邊稱水榭,建築基部半在水腫,半在池岸,也稱水閣,臨水立面開敞,設有欄桿。如溜園的“活潑潑地”,拙政園的“小滄浪”、“芙蓉榭”、網師園的“濯嬰水閣”、藕園的“山水間”等。舫,古稱兩舟相併為舫,外觀似舊時官船,俗稱旱船,又名不系舟,多建於水際,供人在內遊玩宴飲,觀賞水景。分頭艙(俗稱紗帽頂)、中艙、尾艙三部分。頭艙氣勢軒昂,頗有氣魄,實為一個開敞的軒廊;中艙內施一堂隔扇,分作內外兩艙,頂為兩批式,兩旁置和合窗,光線充足,實為水瀉;尾艙兩層,歇山頂狀若飛舉,實為樓閣;船頭為台;仿跳板的石條為橋。枋實際上成為台、榭、軒、樓、橋五種建築的組合體。如拙政園“香洲”、怡園的“畫舫齋”、頤和園的“清宴舫”、承德山莊的“雲帆月舫”等仿船式的組合建築。最早是歐陽修在衙署中建的如舟之居,題“畫舫齋”,後來,這類建築在私家園林十分普遍,而且技藝精湛,在藝術上達到了神似境界。
《園冶·屋宇》雲;“廊者,廡出一步也,宜曲宜長則勝……隨形而彎,依勢而曲。或蟠山腰,或窮水際,通花渡壑,蜿蜒山盡。”變化多端地將房屋山池聯成統一的整體。它是建築群間獨立有頂的通道,炎熱的夏天可有濃陰,雨天可以遮蔽,只有分景障景作用,又是組織動觀、靜觀的重要手段。廊有沿牆走廊;有循假山或土山按地形高低起伏的爬山游廊,輕巧靈活,別具自然之趣;有兩邊不沿牆或不貼靠其他建築物、左右前後都可看景的空廊;有低臨水面的水廊,“浮廊可渡”,如卧虹臨水,景色優美,如拙政園倒影樓與宜兩亭之間的一段游廊;有分上下兩層的樓廊,如拙政園見山樓側的兩層游廊;有兩面空廊的雙廊,也稱復廊,如滄浪亭的面水軒到觀魚處的一段游廊,怡園的鎖綠軒到南雪亭的一段游廊均有兩條并行的游廊組成,中間隔以漏窗花牆,以擴大空間,增加景深。頤和園前山環湖有一條273間、728米的長廊,東起邀月門,與樂壽堂相連,前經排雲殿,廊中錯落著留佳亭、對鷗舫、寄瀾亭、魚藻軒、清遙亭等建築,西抵石丈亭。宛如一條金碧輝煌的帶子,將頤和園前園千姿百態的建築館結在一起,遊人既可以欣賞昆明湖壯闊浩淼,水天一色的景象,又可細細品味長廊梁枋上的風景人物故事“蘇式彩畫,不僅是中國古典園林長廊之最,而且也是世界長廊之最。橋是園林中常見的單體建築,種類頗多:貼近水面的曲橋或平橋;單孔石拱橋,如獅子林問梅閣山崖下的石拱橋、網師園雲崗下的引靜橋等;拙政園的小飛虹橋,是上面蓋以屋頂的廊橋;高高飛架在重岩復嶺峭壁上的是質樸自然的石樑;在池水狹窄處,則用步石,又叫汀步,如環秀山莊的澗谷中的步石。園林之橋儀態萬方。
《圓冶·屋宇》:“《釋名》:‘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是供人停下集合的地方。“隨意合宜則制”,是為園林綴錦點翠的開敞的小型建築。亭還有半亭和獨立亭之分,半亭一般附建於兩邊長廊或靠牆垣的一面。如拙政園的“別有洞天”、獅子林的“真趣”等,同圍廊組成不可分割的整體。扇亭是半亭的特殊形式,平面屋面均似摺扇,多設在景區的轉角處,如拙政園的“與誰同坐軒”等。獅子林的“扇亭”位於爬山廊西部和南部的轉角處,設亭切角成圓,亭東留出一小塊空間,植芭蕉、竹子,夏日傍晚,可接受來自東、西、北三面的涼風,擋住了南面的暖風,因為長廊和圍牆四風的緣故,扇亭中風聲大作,亭名與亭景絲絲入扣,若登亭撫琴,蕉聲和曲,不啻天上人間,實為妙構。
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才出現,幾乎成為寺廟的標誌性建築。中國寺廟園林中的塔,開始時是移借模仿印度佛教建築中的塔的形制,原朴意味十分濃烈。上細下粗,開始是非中空的生殖器的形石坊,後來才分出外殼和核心,變成了塔。佛教完成中國化改造以後,中國寺廟的塔在結構、用材、配置及裝飾上都帶上了濃重的中國色彩。塔的形制多樣,可登臨的空心塔、樓閣式木塔以及密檐式、金剛寶座式、花式、過街式、門式、多頂式、圓桶式、鍾式、球式、高台式、等相繼出現。
園林建築蘊涵豐富的文化意義,建築與山水藝術結合,創造出千姿百態的園林景觀,陶冶人們的身心,激發人們的聰明才智,凡此均屬於內在價值,也即精神功能。園林山水園部分的建築,更注重它的內在價值。中國傳統建築的審美價值是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禮樂文化緊密相關的。禮樂相輔,情理相依。理和禮屬於倫理政治規範,是統治性的;樂和情則屬於審美情趣,是自願性的,即皈依性的。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中國古建築,由造型到色彩,從室外鋪陳設置到室內擺設,都被賦予了秩序感,包還了社會的、倫理的、宗教的以及技術內容的秩序感,大大加深了建築學的深度和廣度。
鋪陳展開的空間序列中國建築藝術主要是群體組合的藝術,群體間的聯繫、過渡、轉換,構成了豐富的空間序列。木結構的房屋多是低層(以單層為主),所以組群序列基本上是橫向鋪陳展開。空間的基本單位是庭院,共有3種形式:
①十字軸線對稱,主體建築放在中央,這種庭院多用於規格很高、紀念性很強的禮制建築和宗教建築,數量不多;
②以縱軸為主,橫軸為輔,主體建築放在後部,形成四合院或三合院,大自宮殿小至住宅都廣泛採用,數量最多;
③軸線曲折,或沒有明顯的軸線,多用於園林空間。序列又有規整式與自由式之別。現存規整式序列最傑出的代表就是明清北京宮殿。
在自由式序列中,有的庭院融於環境,序列變化的節奏較緩慢,如帝王陵園和自然風景區中的建築;也有庭院融于山水花木,序列變化的節奏較緊促,如人工經營的園林。但不論哪一種序列,都是由前序、過渡、高潮、結尾幾個部分組成,抑揚頓挫一氣貫通。
規格定型的單體造型中國古代的單體建築有十幾種名稱,但大多數形式差別不大,主要的有3種:
①殿堂,基本平面是長方形,也有少量正方形,正圓形,很少單獨出現;
②亭,基本平面是正方、正圓、六角、八角等
形狀,可以獨立於群體之外;
③廊,主要作為各個單座建築間的聯繫。殿堂或亭上下相疊就是樓閣或塔。早期還有一種台榭,中心為大夯土台,沿台建造多層房屋,但東漢以後即不再建造。殿堂的大小,正面以間數,側面
以檁(或椽)數區別。漢以前,間有奇數也有偶數,以後即全是奇數,到清代,正面以11間最大,3間最小,側面以13檁最大,5檁最小。間和檁的間距有若干等級,內部柱網也有幾種定型的排列方式。正面側面間數相等,就可變為方殿,間也可以左右前後錯落排列,出現多種變體的殿堂平面。
不論殿堂、亭、廊,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頂3部分組成,各部分之間有一定的比例。高級建築的台基可以增加到2~3層,並有複雜的雕刻。屋身由柱子和梁枋、門窗組成,如是樓閣,則設置上層的橫向平座(外廊)和平座欄桿。層頂大多數是定型的式樣,主要有硬山、懸山、歇山、廡殿、攢尖5種,硬山等級最低,廡殿最高,攢尖主要用在亭上(見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結構)。廊更簡單,基本上是一間的連續重複。單座建築的規格化,到清代達到頂點,《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就規定了27種定型形式,每一種的尺度、比例都有嚴格的規定,上自宮殿下至民居、園林,許多動人的藝術形象就是依靠為數不多的定型化建築組合而成的。
形象突出的曲線屋頂
屋頂在單座建築中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可達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結構的梁架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頂形成曲線,不僅坡面是曲線,正脊和檐端也可以是曲線,在屋檐轉折的角上,還可以做出翹起的飛檐。巨大的體量和柔和的曲線,使屋頂成為中國建築中最突出的形象。屋頂的基本形式雖然很簡單,但卻可以有許多變化。例如屋脊可以增加華麗的吻獸和雕飾;屋瓦可以用灰色陶土瓦、彩色琉璃瓦以至鎦金銅瓦;曲線可以有陡有緩,出檐可以有短有長,更可以做出2層檐、3層檐;也可以運用穿插、勾連和披搭方式組合出許多種式樣;還可以增加天窗、封火山牆,上下、左右、前後形式也可以不同。建築的等級、性格和風格,很大程度上就是從屋頂的體量、形式、色彩、裝飾、質地上表現出來的。
靈活多變的室內空間
使簡單規格的單座建築富有不同的個性,在室內主要是依靠靈活多變的空間處理。例如一座普通的三五間小殿堂,通過不同的處理手法,可以成為府邸的大門,寺觀的主殿,衙署的正堂,園林的軒館,住宅的居室,兵士的值房等內容完全不同的建築。
室內空間處理主要依靠靈活的空間分隔,即在整齊的柱網中間用板壁、□扇(碧沙櫥)、帳幔和各種形式的花罩、飛罩、博古架隔出大小不一的空間,有的還在室內部分上空增加閣樓、迴廊,把空間豎向分隔為多層。再加以不同的裝飾和傢具陳設,就使得建築的性格更加鮮明。另外,天花、藻井、彩畫、匾聯、佛龕、壁藏、柵欄、字畫、燈具、幡幢、爐鼎等,在創造室內空間藝術中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國建築用色大膽、強烈。絢麗的色彩和彩畫,首先是建築等級和內容的表現手段。屋頂的色彩最重要,黃色(尤其是明黃)琉璃瓦屋頂最尊貴,是帝王和帝王特準的建築(如孔廟)所專用,宮殿內的建築,除極個別特殊要求的以外,不論大小,一律用黃琉璃瓦。宮殿以下,壇廟、王府、寺觀按等級用黃綠混合(剪邊)、綠色、綠灰混合;民居等級最低,只能用灰色陶瓦。主要建築的殿身、牆身都用紅色,次要建築的木結構可用綠色,民居、園林雜用紅、綠、棕、黑等色。梁枋、斗拱、椽頭多繪彩畫,色調以青、綠為主,間以金、紅、黑等色,以用金、用龍的多少有無來區分等級。
清官式建築以金龍合璽為最榮貴,雄黃玉最低。民居一般不畫彩畫,或只在梁枋交界處畫“箍頭”。園林建築彩畫最自由,可畫人物、山水、花鳥題材。台基一般為磚石本色,重要建築用白色大理石。色彩和彩畫還反映了民族的審美觀,首先是多樣寓於統一。一組建築的色彩,不論多麼複雜華麗,總有一個基調,如宮殿以紅、黃暖色為主,天壇以藍、白冷色為主,園林以灰、綠、棕色為主。其次是對比寓於和諧。因為基調是統一的,所以總的效果是和諧的;雖然許多互補色、對比色同處一座建築中,對比相當強烈,但它們只使和諧的基調更加豐富悅目,而不會幹擾或取代基調。最後是藝術表現寓於內容要求。例如宮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強烈;依次為壇廟、陵墓、廟宇,色彩的強烈程度也遞減而下;民居最普通,色彩也最簡單。
中國古代建築是一種很成熟的藝術體系,因此也有一整套成熟的形式美法則,其中包括有視覺心理要求的一般法則,也有民族審美心理要求的特殊法則,但迄今尚缺乏全面系統的總結。從現象上看,大體上有以下4方面:
①對稱與均衡。環境和大組群(如宮城、名勝風景等),多為立軸型的多向均衡;一般組群多為鏡面型的縱軸對稱;園林則兩者結合。
②序列與節奏。凡是構成序列轉換的一般法則,如起承轉合,通達屏障,抑揚頓挫,虛實相間等,都有所使用。節奏則單座建築規則劃一,群體變化幅度較大。
③對比與微差。很重視造型中的對比關係,形、色、質都有對比,但對比寓於統一。同時也很重視造型中的微差變化,如屋項的曲線,屋身的側腳、生起,構件端部的砍削,彩畫的退暈等,都有符合視覺心理的細微差別。
④比例與尺度。模數化的程度很高,形式美的比例關係也很成熟,無論城市構圖,組群序列,單體建築,以至某一構件和花飾,都力圖取得整齊統一的比例數字。比例又與尺度相結合,規定出若干具體的尺寸,保證建築形式的各部分和諧有致,符合正常的人的審美心理。
中國古代建築類型雖多,但可以歸納為4種基本風格。
①莊重嚴肅的紀念型風格。大多體現在禮制祭祀建築、陵墓建築和有特殊涵義的宗教建築中。其特點是群體組合比較簡單,主體形象突出,富有象徵涵義,整個建築的尺度、造型和涵義內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規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壇,和佛教建築中的金剛寶座、戒壇、大佛閣等。
②雍容華麗的宮室型風格。多體現在宮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觀中。其特點是序列組合豐富,主次分明,群體中各個建築的體量大小搭配恰當,符合人的正常審美尺度;單座建築造型比例嚴謹,尺度合宜,裝飾華麗。
③親切宜人的住宅型風格。主要體現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會館、商店等人們最經常使用的建築。其特點是序列組合與生活密切結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築內向,造型簡樸,裝修精緻。
④自由委婉的園林風格。主要體現在私家園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園林和山林寺觀。其特點是空間變化豐富,建築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調淡雅,裝修精緻;更主要的是建築與花木山水相結合,將自然景物融於建築之中。
以上4種風格又常常交錯體現在某一組建築中,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廟,就同時包含有宮室型、住宅型和園林型3種類型,帝王陵墓則包括有紀念型和宮室型兩種。
中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差別很大,地區間(特別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和山區)的封閉性很強,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築都有一些特殊的風格,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以下8類:
①北方風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龍江以南的廣大平原地區。組群方整規則,庭院較大,但尺度合宜;建築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頂曲線平緩;多用磚瓦,木結構用料較大,裝修比較簡單。總的風格是開朗大度。
②西北風格。集中在黃河以西至甘肅、寧夏的黃土高原地區。院落的封閉性很強,屋身低矮,屋頂坡度低緩,還有相當多的建築使用平頂。很少使用磚瓦,多用土坯或夯土牆,木裝修更簡單。這個地區還常有窯洞建築,除靠崖鑿窯外,還有地坑窯、平地發券窯。總的風格是質樸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建有許多清真寺,它們體量高大,屋頂陡峻,裝修華麗,色彩濃重,與一般民間建築有明顯的不同。
③江南風格。集中在長江中下游的河網地區。組群比較密集,庭院比較狹窄。城鎮中大型組群(大住宅、會館、店鋪、寺廟、祠堂等)很多,而且帶有樓房;小型建築(一般住宅、店鋪)自由靈活。屋頂坡度陡峻,翼角高翹,裝修精緻富麗,雕刻彩繪很多。總的風格是秀麗靈巧。
④嶺南風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嶽丘陵地區。建築平面比較規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門窗狹窄,多有封火山牆,屋頂坡度陡峻,翼角起翹更大。城鎮村落中建築密集,封閉性很強。裝修、雕刻、彩繪富麗繁複,手法精細。總的風格是輕盈細膩。
⑤西南風格。集中在西南山區,有相當一部分是壯、傣、瑤、苗等民族聚居的地區。多利用山坡建房,為下層架空的干欄式建築。平面和外形相當自由,很少成組群出現。樑柱等結構構件外露,只用板壁或編席作為維護屏障。屋面曲線柔和,拖出很長,出檐深遠,上鋪木瓦或草秸。不太講究裝飾。總的風格是自由靈活。其中雲南南部傣族佛寺空間巨大,裝飾富麗,佛塔造型與緬甸類似,民族風格非常鮮明。
⑥藏族風格。集中在西藏、青海、甘南、川北等藏族聚居的廣大草原山區。牧民多居褐色長方形帳篷。村落居民住碉房,多為2~3層小天井式木結構建築,外麵包砌石牆,牆壁收分很大,上面為平屋頂。石牆上的門窗狹小,窗外刷黑色梯形窗套,頂部檐端加裝飾線條,極富表現力。喇嘛寺廟很多,都建在高地上,體量高大,色彩強烈,同樣使用厚牆、平頂,重點部位突出少量坡頂。總的風格是堅實厚重。
⑦蒙古族風格。集中在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地區。牧民居住圓形氈包(蒙古包),貴族的大氈包直徑可達10餘米,內有立柱,裝飾華麗。喇嘛廟集中體現了蒙古族建築的風格,它來源於藏族喇嘛廟原型,又吸收了臨近地區回族、漢族建築藝術手法,既厚重又華麗。
⑧維吾爾族風格。集中在新疆維吾爾族居住區。建築外部完全封閉,全用平屋頂,內部庭院尺度親切,平面布局自由,並有綠化點綴。房間前有寬敞的外廊,室內外有細緻的彩色木雕和石膏花飾。總的風格是外部樸素單調,內部靈活精緻。維吾爾族的清真寺和教長陵園是建築藝術最集中的地方,體量巨大,塔樓高聳,磚雕、木雕、石膏花飾富麗精緻。還多用拱券結構,富有曲線韻律。
由於中國古代建築的功能和材料結構長時期變化不大,所以形成不同時代風格的主要因素是審美傾向的差異;同時,由於古代社會各民族、地區間有很強的封閉性,一旦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或各地區民族間的文化發生了急劇的交融,也會促使藝術風格發生變化。根據這兩點,可以將商周以後的建築藝術分為3種典型的時代風格:
①秦漢風格。商周時期已初步形成了中國建築的某些重要的藝術特徵,如方整規則的庭院,縱軸對稱的布局,木樑架的結構體系,由屋頂、屋身、基座組成的單體造型,屋頂在立面占的比重很大。但商、周建築也有地區的、時代的差異。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各國文化不同,建築風格也不統一。大體上可歸納為兩種風格,即以齊、晉為主的中原北方風格和以楚、吳為主的江淮風格。秦統一全國,將各國文化集中於關中,漢繼承秦文化,全國建築風格趨於統一。代表秦漢風格的主要是都城、宮室、陵墓和禮制建築。其特點是,都城區劃規則,居住里坊和市場以高牆封閉;宮殿、陵墓都是很大的組群,其主體為高大的團塊狀的台榭式建築;重要的單體多為十字軸線對稱的紀念型風格,尺度巨大,形象突出;屋頂很大,曲線不顯著,但檐端已有了“反宇”;雕刻色彩裝飾很多,題材詭譎,造型誇張,色調濃重;重要建築追求象徵涵義,雖然多有宗教性內容,但都能為人所理解。秦漢建築奠定了中國建築的理性主義基礎,倫理內容明確,布局鋪陳舒展,構圖整齊規則,同時表現出質樸、剛健、清晰、濃重的藝術風格。
②隋唐風格。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建築風格發生重大轉變的階段。中原士族南下,北方少數民族進入中原,隨著民族的大融合,深厚的中原文化傳入南方,同時也影響了北方和西北。佛教在南北朝時期得到空前發展。隨之輸入的佛教文化,幾乎對所有傳統的文學藝術產生了重大影響,增加了傳統藝術的門類和表現手段,也改變了原有的風格。同時,文人士大夫退隱山林的生活情趣和田園風景詩的出現,以及對江南秀美風景地的開發,正式形成了中國園林的美學思想和基本風格,由此也引伸出浪漫主義的情調。
隋唐國內民族大統一,又與西域交往頻繁,更促進了多民族間的文化藝術交流。秦漢以來傳統的理性精神中糅入了佛教的和西域的異國風味,以及南北朝以來的浪漫情調,終於形成了理性與浪漫相交織的盛唐風格。其特點是,都城氣派宏偉,方正規則;宮殿、壇廟等大組群序列恢闊舒展,空間尺度很大;建築造型渾厚,輪廓參差,裝飾華麗;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規模、形式、色調異常豐富多彩,表現出中外文化密切交匯的新鮮風格。
③明清風格。五代至兩宋,中國封建社會的城市商品經濟有了巨大發展,城市生活內容和人的審美傾向也發生了很顯著的變化,隨之也改變了藝術的風格。五代十國和宋遼金元時期,國內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的文化藝術再一次得到交流融匯;元代對西藏、蒙古地區的開發,以及對阿拉伯文化的吸收,又給傳統文化增添了新鮮血液。明代繼元又一次統一全國,清代最後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建築終於在清朝盛期(18世紀)形成最後一種成熟的風格。其特點是,城市仍然規格方整,但城內封閉的里坊和市場變為開敞的街巷,商店臨街,街市面貌生動活潑;城市中或近郊多有風景勝地,公共遊覽活動場所增多;重要的建築完全定型化、規格化,但群體序列形式很多,手法很豐富;民間建築、少數民族地區建築的質量和藝術水平普遍提高,形成了各地區、各民族多種風格;私家和皇家園林大量出現,造園藝術空前繁榮,造園手法最後成熟。總之,盛清建築繼承了前代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調,按照建築藝術特有的規律,終於最後形成了中國建築藝術成熟的典型風格——雍容大度,嚴謹典麗,機理清晰,而又富於人情趣味。
秦漢、隋唐、明清3個時期相距時間基本相等,它們是國家大統一、民族大融合的3個時代,也是封建社會前、中、后3期的代錶王朝。作為正面地、綜合地反映生活的建築藝術,這3種時代風格所包含的內容,顯然遠遠超出了單純的藝術範圍;建築藝術風格的典型意義和它們的反映功能,顯然也遠遠超過了建築藝術本身。
馬頭牆
馬頭牆,是徽派建築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築密度較大,不利於防火的矛盾比較突出,而高高的馬頭牆,能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故而馬頭牆又稱之為封火牆。馬,在眾多的動物中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吉祥物,這也許是古徽州遠景設計研究院為什麼要將這種封火牆,稱之為“馬頭牆”的動機。馬頭牆的“馬頭”,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顯示出主人對“讀書做官”這一理想的追求。高大封閉的牆體,因為馬頭牆的設計而顯得錯落有致,那靜止、呆板的牆體,因為有了馬頭牆,從而顯出一種動態的美感。而從高處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馬頭牆,給人視覺產生一種“萬馬奔騰”的動感,也隱喻著整個宗族生氣勃勃,興旺發達。
圍合式院落、庭院
庭院是千百年來中國建築的主要表現形式,在以房屋圍合的形制中,裝載著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這種內向封閉而又溫馨舒適的院落空間,曾經滋養培育了一代代中國人的性情和性格,以致成為最為普遍的傳統生活方式。在使用上,院落空間幾乎包容了家居的全部生活內容。院落式民居吸引人的是隱藏在建築形式後面的人文精神。圍合,不僅僅指的是物理的保護,而是建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東西,圍合形成獨立完整的局部空間而感受到安全感與歸宿感。圍合也必然形成大間距,既保證了居民私密空間的距離,同時又掃除了因安全而附加的封閉感覺,促成空氣流通,營造了良好的局部氣候條件。圍合力弱的空間,人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幾乎感覺不到凝聚力和存在感。
硃紅色大門、鏤空花窗
單純的高會給人壓抑的感受,故而在圍牆上又常鏤空雕刻花窗,圖案往往是喜鵲登梅,喻寒盡春來的喜訊,既是在家妻兒的嚮往,又是對在外家人的祝福。窗雕圖案多採用諧音與暗喻方式,如雕佛手、壽桃暗指“福祿壽全”,如在雕的花瓶里再雕上月季花圖案則指“四季平安”,如瓶中插的是如意則是“四季如意”,如雕馬和猴者,則諧“馬上封侯”之音,蝙蝠倒掛意指“福到”,還有很多抽象的各種龍圖案,龍象徵王權,刻龍是指望家族仕途通達,不敢刻太明顯是以區分百姓與皇家之別吧!這些圖案不僅起著裝飾美化的作用,還具有採光通風、防塵、分割空間的功能。硃紅色,又稱中國紅,是紅色顏色之一,介乎紅色和橙色之間,是一種不透明的硃砂製成的顏色,因為宮殿裝修的主色調使用的是金黃色和硃紅色,因此硃紅色表示高貴與權威,硃紅色的大門象徵著莊重。
石雕、木雕、磚雕
石雕、磚雕、木雕是古徽州建築的“三雕”。徽州木雕、石雕、磚雕藝術善於處理原材料本色,既能溶化在建築物整體之中,又能像水墨畫一樣,清新淡雅,特別是木雕藝術,更為古色古香的建築錦上添花。在青磚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圖案,是古建築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主要用於裝飾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築物的構件和牆面。粉牆上飾以磚雕、石雕花窗,或放長條石桌、石凳,點綴小品,使建築、山水、花木融為一體,庭院小,頗得園林之趣,體現了建築的有機功能,但石雕、磚雕囿於材質堅硬,並未見有精妙之處;常見徽州木雕把不同類別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如人物、花鳥、山水、八寶博古、幾何形等共處一個畫面上,主次分明,各起各的作用,顯得民間風味濃郁,裝飾性強。
坡屋頂
在中國,坡屋頂幾乎是傳統建築的代名詞,在傳統建築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傳統的坡屋頂造型設計,會使宮殿、廟宇等宮殿建築產生雄渾、挺拔、高崇、飛動和飄逸的獨特韻律,也會使民居建築產生親切、自然和溫馨的感覺。坡屋頂有許多優點,比如節能,夏天聚熱於頂部,冬天又不感覺室內冷。因為熱氣是往上跑的,坡頂可以聚熱氣於兩坡交叉位;風也是往上跑的,因為風會通過低處的窗往上坡頂窗聚合(其實是和戶外的風流聚合),這樣室內通風也會比較好;不積水,防水性能好。
飛檐
中國特有的建築結構,它是中國古代建築在檐部上的一種特殊處理和創造,常用在亭、台、樓、閣、宮殿、廟宇的屋頂轉角處。飛檐是其屋檐上翹,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是中國建築上民族風格的重要表現之一,我國傳統建築檐部形式,屋檐特別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翹起。飛檐設計構圖巧妙,造型優美的屋頂給人們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飛翹的屋檐上往往雕刻避邪祈福靈獸,似麒麟,像飛鶴,有人喜歡靈獸,有人喜歡祥雲,或是一條活蹦亂跳的鯉魚,代表著臨水而居的親水文化。
四合院
四合院建築的規劃布局以南北縱軸對稱布置和封閉獨立的院落為基本特徵。形成以家庭院落為中心、街坊鄰里為幹線、社區地域為平面的社會網路系統,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符合人的心理、保持傳統文化和鄰里融洽關係的居住環境。四合院採用的是老北京四合院建築風格,強調居住空間的私密性,中國的住宅建築大部分都是內院式住宅,但南北方有差異。南方許多地區的四合院,其四面的房屋多為樓房,而且在庭院的四個拐角處房屋相連,東南西北四面的房屋並不獨立存在,在樓房合圍下,南方住宅庭院一般較小,被稱為“天井”;而北方的四合院院落寬綽舒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游廊連接,方便起居。
青磚、黛瓦或粉牆
“粉牆黛瓦”即雪白的牆壁,青黑的瓦,用來描寫房屋的。建築色彩上,江南民居青磚、粉牆、黛瓦,形成質樸、淡雅的風格,屋蓋是青瓦,外牆用磚砌,屋頂、屋檐、空斗牆、觀音兜山脊或馬頭牆,形成高低錯落的形體節奏和粉牆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築群體風貌。江南水鄉民居總的面貌是:平房樓房相摻,山牆各式各樣,形成小巷和水巷駁岸上那種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景觀,建築造型輕巧簡潔,虛實有致,色彩淡雅,因地制宜,臨河貼水,空間輪廓柔和而富有美感,因此,常被人稱之為“粉牆黛瓦”、“小橋流水人家”。
總之,建築作為園林的四大要素之一,對我們的經濟、文化、科學等都有著很深遠的影響。21世紀中國社會將進入城市化大發展時期,在大力重視城市規劃、努力提高建築質量的同時,也要十分警惕的問題是:城市建設為房地產開發浪潮所牽引,不受制約的商業化正在成為主宰城市命運的決定性力量。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不同民族、國家城市建築風格的任務更為複雜艱巨。當然保護好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中國古典建築更是我們每個青年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2張
中國古典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