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醫院集團
民營醫院產業集團
鳳凰醫院集團由五所直營醫院和兩家管理公司組成,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醫院產業集團之一。連鎖直營的北京健宮醫院、大連新世紀醫院、吉林創作醫院、無錫新區醫院和深圳鳳凰醫院。在海外註冊加拿大鳳凰醫院管理公司,在國內註冊北京菲尼克斯醫院管理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在加拿大溫哥華、中國深圳、大連設有辦事和培訓機構。
目錄
原始積累發展史
鳳凰醫院集團”的發家史,是一部公有制醫院被私有化改革的編年史。《中國經濟時報》2005年7月有一篇報道“鳳凰涅槃:一個民間醫院集團的興起”。講述了這隻“鳳凰”是怎麼“涅槃”的。
“從16年前,用東拼西湊的12萬元人民幣辦起的醫院起家,…目前,徐捷的‘鳳凰醫院集團’已經有5家醫院和2家醫院管理公司。…徐捷在衛生系統工作的父親看到商機,率徐捷‘下海’。
在80年代看病難的情況下,他們定於骨科和腦外科的創傷醫院掏到了第一桶金。…
首選深圳,聯合香港人在深圳辦了一所合資婦產醫院——深圳鳳凰醫院,…
1997年,隨著我國企業制度改革的深入,…國有企業所屬醫院相繼開始與母體‘剝離’,…而這一次企業醫院的改製為徐捷再次帶來了機會,…
大連鋼鐵集團公司職工醫院的職工已經8個月沒發工資,徐捷果斷投資2100萬元人民幣,獨資買斷了鋼鐵集團公司職工醫院。…
2000年,鳳凰醫院集團與遼寧省機械進出口公司結成夥伴,共同投標北京建工集團所屬、已經瀕臨關閉的北京建工醫院,…
2001年底,建工醫院成為北京惟一的既是營利性醫院,又是醫保定點醫院。…除了以買斷、控股等形式參與企業醫院改制之外,徐捷還嘗試繞開社會公立醫院敏感產權問題,參加改制政府興辦的公立醫院。…
經濟學界對鳳凰模式的聲音
鳳凰醫院集團以‘公有民營,委託經營’的方式被無錫新區醫院相中,…‘下一步公立醫院改制將圍繞著產權進行,國家將採用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股份制改造等方式退出部分公立醫院,’將參與到下一步的公立醫院的改制中’…”
鳳凰醫院集團的實體主幹,幾乎全部來自原國有公營醫院。其實是私人利用了國有企業改制和國家減少對醫療衛生商業投資,強調“生產化取向改革”帶來的“先機”
按照徐老闆的理念“當年,…徐捷毫不猶豫地申請了營利性醫院,因為她覺得這樣醫院才相對獨立,也便於進行公司化管理。”,盈利是“鳳凰”的最高追求,“公司化”是鳳凰的理想
其三、由於趕上了潮頭,“鳳凰”揀了大便宜,原國有土地資源、原國有醫院的硬體資源、原國有醫院的人力資源,等於是半賣半送,這是任何一宗國有企事業單位私有化進程中的必然。
醫院成了公司,醫生護士成了業務員,按業績拿錢,按利潤獎賞,這是“理性經濟人”基本法則。
如今公立醫院也大為改觀,“一切向錢看”的風氣甚濃,醫療費高昂和某些高等級醫院醫生的白灰黑高收入狀態令人不齒。公立如此,何求私立不如此?但是,正因為是名正言順的私,才有更為極端、更為直白的不齒行為的泛濫。鳳凰不過是眾“私營”家族中的一個代表而已。
鳳凰醫院的負面新聞
比如:…葉浩魁和妻子葉雨林分別被上海長江醫院診斷為“男性不育”和“原發性不孕”。在“看病”的短短5天內,3.7萬餘元如流水般花了出去,…
7月20日,崇明縣廟鎮人民醫院檢驗報告上寫道:孕期66天。往前推算,也就是在5月17日前後,葉雨林已經懷孕了。…(新聞晨報),而這個臭名昭著的“上海長江醫院”,姓“私”,即“民營”。
…一自稱省城某民營醫院婦科專家的女士致電記者,…自曝在民營醫院工作的所見所聞。…有些大夫別看穿著白大褂,其實連醫師資格證都沒有呢,
…有其他的大夫直接暗示我,對待病人就是對待顧客。要為醫院著想,多從病人身上套點錢。…這裡不同於你以前的醫院,來的病人少,因此逮住一個就得狠宰。…(深圳新聞網),這個“內幕”來自“民營”,也姓私。
…全國至少80%以上的民營醫院是(福建莆田)東庄人創辦的。然而這些游醫敢把沒病的人說成有病;敢把一個療程的病治上10個療程;揚言炸毀報社大樓……如今莆田游醫更向集團化邁進,在全國大量“託管”公立醫院,
(瞭望東方周刊),這個福建莆田的醫療衛生“民營”家族,還是姓私,而且能量可畏,郎咸平先生一檔專門揭露這個家族的電視節目,被莫名其妙地停播。
“鳳凰”們的雄心是很大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因為“鳳凰”們看到了“我們也將參與到下一步的公立醫院的改制中”的新一輪的機會。在鳳凰醫院集團的網站主頁左方,赫然有一個標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開始觸及核心”,“鳳凰”在“核心”面前躍躍欲試了,“鳳凰”引述“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開局平穩,…改革開始涉及一些核心內容。…目前正在制定的配套文件包括鼓勵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看來,“鳳凰”作為“鼓勵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中被鼓勵的一份子,已經在先期的“發展”中嘗到了甜頭,準備更上層樓了。
公開索要紅包和擅自縫產婦肛門的事件,再次敲響了警鐘,在沒有解決國有資產流失和醫德醫風喪失的大前提之下,民間資本(資本家)進入醫療衛生事業,把國有、公立醫療資源私有化的改革之“門”,是不是應該先將其縫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