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港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下轄鎮

僑港鎮,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下轄鎮,地處銀海區南部,南臨北部灣,東、西、北面與銀灘鎮接壤,轄區面積1.1平方千米,陸地面積0.6平方千米。1979年6月,設立華僑漁業公社。1984年,改置為新港鎮。1987年,更名為僑港鎮。2018年末,僑港鎮戶籍人口有17325人。截至2020年6月,僑港鎮下轄3個社區和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僑興路1號。

2017年,僑港鎮地區生產總值2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5.3億元,農(漁)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60元。

僑港鎮曾被聯合國難民署官員讚譽為“世界難民安置的光輝典範”。2009年,僑港鎮被評為“全國文明鎮”。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北海市科學發展進步鄉鎮”。2017年8月28日,被定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2019年12月24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簡介


僑港鎮位於北海市區南部,地處北海銀灘中段,東起銀灘中路,西接銀灘西區,北至金海岸大道,南臨北部灣。2011年,全鎮行政區域總面積1.1平方千米,轄僑北、僑南、僑中3個社區居委會、亞平1個村委會,總人口1.7萬人,其中歸僑僑眷佔95%以上。全鎮有初中1所、小學1所、幼兒園6所、衛生院1所、文化站1個、影劇院1個。
1978年由於越南黎筍當局親蘇反華,導致大批華僑回國,中國政府本著“一視同仁,不予歧視,根據特點,適當照顧”的方針,為難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和必要的就業機會,扶持和鼓勵其發展生產,提高其自食其力的能力。1979年6月,中國政府與聯合國難民署共同出資建立了難民安置點——華僑漁業公社,安置難僑7700多人,這便是僑港鎮的前身。

歷史沿革


1979年6月,設立華僑漁業公社。
僑港鎮
僑港鎮
1984年,改置為新港鎮。
1987年,更名為僑港鎮。

行政區劃


2017年末,僑港鎮下轄3個社區和1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僑港鎮下轄3個社區和一個行政村:僑北社區、僑南社區、僑中社區、亞平村;鎮人民政府駐僑興路1號。
下轄社區/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地
僑興路1號僑興路1號僑興路1號僑興路1號僑興路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僑港鎮地處銀海區南部,南臨北部灣,東、西、北面與銀灘鎮接壤,轄區面積1.1平方千米,陸地面積0.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僑港鎮地形為比較平坦的海灘灘塗,南面臨海。

氣候

僑港鎮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9℃,極端最高氣度37.1℃,極端最低氣度2℃,一年四季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7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009小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111千卡/平方厘米。

自然災害

僑港鎮自然災害主要有颱風,10級以上每10年6次。2002年,颱風災害最為嚴重。

人口


2017年末,僑港鎮總人口1.8萬人,歸僑、僑眷佔95%。
截至2018年末,僑港鎮戶籍人口有17325人。

經濟


主要產業

全鎮大部分居民以從事漁業為生,有各類漁船800多艘,總功率15000匹,其中大功率鋼質漁船150艘,年捕撈量達10萬噸以上,年水產品加工達8萬噸,是廣西最大的海產品深加工基地和北海市重要漁業生產基地。2011年農牧漁業總產值85001萬元,比增6%。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其中引進了總投資3億元的舊城改造項目,主打"中越風情"的餐飲、購物、海上休閑、旅業一派興旺,呈現了一產引領,二、三產齊頭並進的可持續發展格局。2011年投資40多萬元進一步包裝裝點華僑風情街,鼓勵和引導一批特色餐飲業主進場經營,擴大了特色餐飲規模,豐富特色餐飲內涵,深受遊客喜愛,全鎮日接待遊客3000多人次以上。
2011年,全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0002萬元,比增13.7%;財政收入1354萬元,比增11%;利用外資85萬元,比增11.8%;內聯引資2724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627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67元,比增12%。榮獲“自治區和諧鄉鎮”和“2010年度北海市科學發展優秀鄉鎮”稱號。
僑港鎮經濟主要是以海洋捕撈、海產品加工和旅遊商貿。
2017年,僑港鎮擁有大小漁船近千艘,年捕撈量10多萬噸;有20多家海產品加工企業,是廣西乃至全國的漁業重鎮。年內,全鎮地區生產總值2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5.3億元,農(漁)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60元。
2017年,僑港鎮投入1億多元,更新改造16艘大功率鋼質漁船,全鎮具備深海作業能力漁船500多艘,其中有39艘辦理南沙捕撈作業證。協調有關部門投入200多萬元對坍塌的漁貨交易碼頭進行修復,優化魚貨交易環境,全年魚貨交易量30多萬噸,實現產值20多億元。廣西海洋集團與斯里蘭卡、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簽訂漁業合作協議;欽國公司投資3.5億元,在非洲毛里坦尼亞建設遠洋漁業合作基地和遠洋船隊。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僑港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1600人,專任教師120人;小學1所,在校生1996人,專任教師8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310人,專任教師8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投入6萬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僑港鎮有文化站1個,有鎮文化活動中心2個;文化公園1處,村文化活動中心4個;農家書屋1個,星光老人之家1個;各類圖書寶5個,藏書10萬餘冊。具有濃郁疍家特色的鹹水歌對唱最為有名。
2011年末,僑港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鎮級籃球場2個,看台設座椅800多張,有健身活動中心2處,100%的村、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年年開展休漁期足球、籃球、端午節龍舟賽等體育活動。其中端午節龍舟賽是僑港鎮人民最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僑港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6個,床位34張。專業衛生人員30名,其中執業醫師18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21人。

社會保障

2017年,僑港鎮為160戶普通困難家庭發放困難補助57.6萬元,為68戶低保邊緣戶發放救濟款30.87萬元,為311名原參加漁業生產集體勞動、達到60周歲的老歸僑發放每月200元的生活補助。重大節日走訪慰問特困供養對象、孤兒、低保戶、低保邊緣戶、普通困難家庭等併發放慰問品及慰問金共7.27萬元,為困難戶、低保戶、百歲老人、優撫對象購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共0.75萬元,為孤兒發放每人每月600元生活補助,為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6.38萬元,為困難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7.74萬元,為5戶特困人員申請醫療救助0.36萬元,為11戶困難家庭申請臨時救助4.35萬元。用好中國僑聯50萬元產業扶貧資金建設小港堤休閑區,通過出租收益長期為20戶困難歸僑每月增加453元的生活補助。對考上高中、大學的歸僑子弟實施獎勵,共發放獎勵金3萬多元。年內新增就業347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8人,技能培訓135人。社會保險參保率95%,辦理醫療保險2.03萬人。投資約6000萬元建設的華僑醫院異地搬遷項目正在進行外牆裝修。投資6500萬元建設的僑港中心幼兒園和華僑小學改造秋季學期投入使用。

僑港改造

2017年,僑港鎮投資約2億元,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的僑港鎮啟動區項目已動工建設。與此同時,完成全鎮範圍建築、土地及其他資產調查和群眾居住狀況、就業問題以及僑港改造意願等基礎性工作摸底;完成僑港改造一期(約33.33公頃)範圍概念性規劃並上報北海市規劃局;公租房實際共有房間1892套,選房1111戶1848套,選房率98%。入住948戶1433套,入住率75%,有效解決了歸僑群眾居住安全問題。

村鎮建設

2017年,僑港鎮開展“城鄉環境提升年”和“創城”活動,以“垃圾不落地、銀海更美麗”為載體,加強群眾環保意識,強化路面保潔。年內,全鎮投入100萬元完善環衛設備設施,新劃一批交通標誌線、150個機動車停車位、1300個非機動車停車位,增設一批道路標誌標識牌,新建2個停車場;投入50萬元,建設小港海堤街休閑區;投入56萬元維修港口路、補種綠化樹;投入12萬元改造僑港文體公園;拆除違章建築130處、面積4500平方米;整治違規車輛4000餘輛次;協調有關部門投入3000萬元實施漁港污水截流工程;設立3座環保移動公廁;與沿街商鋪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

僑港舊城改造工程

僑港鎮
僑港鎮
20世紀七十年代末起,為了幫助從越南歸國回到北海的8000多旅越難僑發展生產建設家園,我國政府撥款2908萬元人民幣,聯合國難民署資助785萬美元,建起52幢1000多套居民樓,總建築面積93739平方米,並相繼配套建設了學校2間,漁港、船廠、漁業生產公司以及供水、供電、道路街道生產生活配套設施。
但這些房屋受當時條件的限制,其建築均為磚水泥預製板結構,戶型多為40平方米左右。僑民所居住的房子大多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建造的,房屋已變得破爛不堪,房屋結構多處出現裂縫,僑民的住房問題,不僅關係到僑胞生產生活和安全,也影響地方經濟的發展。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廣西北部經濟區開發建設的進一步加快,銀海區把僑港舊城改造作為對接東盟,參與北部灣經濟區開發建設的一個重要項目,並於去年底正式啟動項目建設。據僑港舊城改造建設項目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正在建設中的僑港舊城改造建設項目,總投資80億元人民幣,佔地面積2.6平方公里,涉及人口5萬多人。項目通過引資方式進行開發建設。為提高項目建設帶動作用,建設範圍除包含整個僑港鎮轄區外,與之相鄰的銀灘鎮亞平村、電建設村也一併納入進行規劃建設。建成后的僑港新城,成為集居住、商貿、旅遊、休閑於一體的新僑鄉。

交通


僑港鎮境內有四川南路、濱海路、美景路、港口路4條道路交會,距北海國際航運碼頭1千米,距北海火車站3千米。
2011年末,僑港鎮境內有電建漁港,分大小兩個漁港,漁船容量為800艘。
僑港鎮
僑港鎮
2011年末,僑港鎮區主要道路8條,總長度8千米,鋪築面積86352平方米,公共交通有5路公共汽車往返市區,3路公共汽車穿境而過,日均客運量3000餘人次。

文化


地名由來
僑港鎮為安置20世紀70年代末回國的越南歸僑而設,安置地位於電建漁港,故稱僑港。
僑港鎮
僑港鎮
小鎮歷史
1978年,由於越南黎筍當局親蘇反華,導致大批華僑回國,中國政府本著“一視同仁,不予歧視,根據特點,適當照顧”的方針,為難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和必要的就業機會,扶持和鼓勵其發展生產,提高其自食其力的能力。
1979年6月,中國政府與聯合國難民署共同出資建立了難民安置點——華僑漁業公社,安置難僑7700多人,這便是僑港鎮的前身。
20世紀70年代末起,為了幫助從越南歸國回到北海的8000多旅越難僑發展生產建設家園,中國政府撥款2908萬元人民幣,聯合國難民署資助785萬美元,建起52幢1000多套居民樓,總建築面積93739平方米,並相繼配套建設了學校2間,漁港、船廠、漁業生產公司以及供水、供電、道路街道生產生活配套設施。

旅遊


僑港鎮地處著名的北海銀灘國家旅遊度假區的中部,風光旖旎,具有發展濱海旅遊業“海水、陽光、沙灘”的全部要素。僑港氣候溫暖濕潤,空氣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高達2500~5000個,比內陸城市高出50--100倍。僑港這個“中國最大的聯合國難民安置點”,開發了融匯疍家(漁家)風情、海灘休閑度假內容的旅遊項目,2000年籌資改造的兩公里中越風情街名聲鵲起,成為北海市遊人絡繹的熱景。
僑港鎮開發了融匯疍家(漁家)風情、海灘休閑度假內容的旅遊項目,2000年籌資改造了兩千米中越風情街。
僑港鎮
僑港鎮

獲得榮譽


僑港鎮曾被聯合國難民署官員讚譽為“世界難民安置的光輝典範”。
2009年,僑港鎮被評為“全國文明鎮”。
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北海市科學發展進步鄉鎮”。
2017年8月28日,被定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2019年12月24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僑港鎮
僑港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