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村
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下轄村
尉遲村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東南部,北依嘉峰、東沿沁河,南屏陽城縣治的望川村,西接梁圪坨及牛嶺,當為沁水之南大門。本村現有耕面積598畝,其中:山地300畝,水地298畝。有村民243戶,總人數662口,其中男345口,婦女317口,60歲以上老人101口。有勞動力440人,基本外出打工人員30人,尉遲村以農業生產為全體村民的生活經濟來源,2008年經濟總收入為5900萬元,人均純收入6895元。2000年在全縣率先跨入小康村行列,2003年被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2016年12月,尉遲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1月,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尉遲村
地理坐標約為東經112°30'49″-31'36″,北緯35°32'43″-33'38″。處於太行山西部沁水盆地丁南邊緣,屬於低山丘陵區,地表地勢西高東低,最高點為西部山頭,海撥628.2米,最低點為南河邊,海撥516米,相對高差112.2米,區內第四等黃土發育,覆蓋面積大,厚度在3-15米之間。
村距沁水縣城74公里,距晉城市40公里,距省城太原390公里,距侯(馬)-月(山)鐵路線2公里,距潤(城)端(氏)一級公路零公里。
尉遲村原名呂窯,為呂姓氏族的聚居地,何時設村建治已無從考證,但可以確定秦將白起在武安屯兵之前本村落就已成型。約在1300多年前,唐將尉遲恭為助秦王李世民建業,躲避李元吉等的迫害,隱居於呂窯村避難。其間教授村民柳編技藝,後為紀念他將村名改為尉遲村。
尉遲村在新中國成立前,隸屬於武安村治。1949年10月1日後獨立為常興社,后改為尉遲管理區。1961年起稱生產大隊。1966年至1980年曾一度改稱“革委會”。1984年5月,國家實行機構改革,改稱尉遲村村民委員會。
尉遲村
尉遲村兩委班子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載體,總體規劃,科學發展,趙樹理旅遊總體構架已基本完成,農民文化活動中心、遠程教育教室、衛生所坐落村中,街道全部實現了硬化、綠化,家家用上了煤層氣、自來水、數字電視。有健身隊、秧歌隊、門球隊、籃球隊等活動團體5支,文化活動廣場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村辦圖書室藏書達1500餘冊以上。村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村內每年為考取高中以上的學生提供獎學金,為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老年人補助,村內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公共基礎設施規範改造,農民素質普遍提高,百姓生活安居樂業。近年來,尉遲村兩委班子齊心協力,圍繞趙樹理品牌大力發展旅遊,趙樹理故居靜謐安詳,娓娓向來人訴說著文學巨匠的有趣故事;墓地青山環繞,充滿靈氣;名人題詞碑莊嚴肅穆,讓人敬仰;展廳規劃合理,內容豐富;南大街景觀長廊風景秀麗,讓人留戀忘返;生態苗木花卉基地品種繁多,觀光、休閑功能集一身,在這裡更完美的把文化旅遊和人文景觀結合在了一起。讓來到這裡的遊客都能深深的感受到趙樹理故鄉人的熱情,感受到趙樹理故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