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寧宮

AAAAA級景區

慈寧宮是古代中國宮殿建築之精華。始建於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朝慈寧宮為前代皇貴妃所居。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寧宮的興盛時期,當時的孝庄文皇后孝聖憲皇后都先後在這裡居住過。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三帝以孝出名,慈寧宮經常舉行為太后慶壽的大典。

建設背景


慈寧宮
慈寧宮
慈寧宮(已經對遊人開放)位於北京故宮內廷外西路隆宗門西側。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是在仁壽宮的故址上,並撤除大善殿而建成。萬曆年間因災重建。清沿明制,順治十年(1653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均加以修葺,將其作為皇太后居住的正宮。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興工將慈寧宮正殿由單檐改為重檐,並將后寢殿後移,始定今之形制。

歷史沿革


慈寧宮
慈寧宮
明朝慈寧宮為前代皇貴妃所居。萬曆年間慈聖李太后泰昌元年(1620年)萬曆帝鄭皇貴妃、昭妃等人曾在此居住。天啟七年(1627年)明熹宗卒,其皇貴妃等人移居此處。清朝順治十年(1653年),孝庄文皇后始居慈寧宮,自此成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住所,太妃等人隨居。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寧宮的興盛時期,當時的孝庄文皇后、孝聖憲皇后都先後在這裡居住過。順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寧宮經常舉行為太后慶壽的大典。不過道光之後,隨著清王朝走向沒落,國庫空虛,當時的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不得不縮減宮中開支,慈寧宮才逐漸失卻往日的輝煌。
慈寧宮主要是為太后舉行重大典禮的殿堂,凡遇皇太后聖壽節、上徽號、進冊寶、公主下嫁,均在此處舉行慶賀儀式。特別是太后壽辰時,皇帝親自率眾行禮,並與近支皇戚一同綵衣起舞,禮節十分隆重。

建築特色


宮殿掠影
宮殿掠影
慈寧宮門前有一東西向狹長的廣場,兩端分別是永康左門、永康右門,南側為長信門。慈寧門位於廣場北側,內有高台甬道與正殿慈寧宮相通。院內東西兩側為廊廡,折向南與慈寧門相接,北向直抵后寢殿(即大佛堂)之東西耳房。前院東西廡正中各開一門,東曰徽音左門,西曰徽音右門。
正殿慈寧宮居中,前後出廊,黃琉璃瓦重檐歇山頂。面闊7間,當中5間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門。兩梢間為磚砌坎牆,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台,正面出三階,左右各出一階,台上陳鎏金銅香爐4座。東西兩山設卡牆,各開垂花門,可通後院。
清代慈寧宮正殿懸掛著乾隆皇帝的御筆"寶籙駢禧"和"慶隆尊養"兩副橫匾,對聯是"愛日舒長,蘭殿春暉凝彩仗;慈雲環陰,置庭佳氣接蓬山"。
按照封建禮儀,皇帝不能與前朝妃嬪同居東西六宮。為了安置業已歸天的老皇帝的妃嬪,特地建造了慈寧宮供她們居住。

楹聯


慈寧宮
慈寧宮
蘭殿頤和尊備養;萱庭集慶壽延禧
人天功德三摩地;龍象威神兩足尊
百八牟尼現莊嚴寶相;三千薝葡聞清凈妙香
愛日舒長蘭殿春暉凝彩仗;慈雲環陰萱庭佳氣接蓬山

慈寧花園


慈寧宮
慈寧宮
慈寧花園是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在明代早期建築仁壽宮的舊址上改建的。花園的攬勝門內,疊有山石,起了“開門見山”的障景作用。山石之後,花壇上萬紫千紅,襯映出跨池而建的臨溪亭。池亭周圍,又有含清齋、延壽堂和東西配房相向而立,使臨溪亭自然地成為花園南部的觀賞中心。花園北部的咸若館,是全園的主體建築,館北有慈蔭樓,東廂是寶相樓,西廂為吉雲樓,圍成半封閉的三合院。
花園南北長約130m,東西寬50m,總佔地面積6800㎡。園中僅有建築11座,佔地不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集中於花園北部,南部則地勢平坦開闊,蒔花種樹,疊石壘池,意在使太后、太妃嬪們不費跋涉之勞而得山林之趣。花園入口攬勝門設在東牆,為一樸素的隨牆門。進門北望,主殿為咸若館,面闊5間,前出抱廈,黃琉璃瓦頂。館前有花壇一座,東西兩側有寶相樓和吉雲樓,館后正北為慈蔭樓。三座樓形制相近,皆為兩層,覆綠琉璃瓦黃剪邊卷棚歇山頂,成“凵”形環抱咸若館。慈蔭樓底層東梢間開一小門,與慈寧宮前廣場相通。寶相樓和吉雲樓正南各有小院一座,名為含清齋、延壽堂,是乾隆皇帝侍奉皇太后湯藥之處,亦為苫次之所。院中主體建築為灰瓦三卷勾連搭卷棚頂,素雅新穎。
慈寧花園
慈寧花園
花園南部有一東西窄長的矩形水池,當中橫跨漢白玉石橋,橋上建亭一座,名曰臨溪亭,北與咸若館相對。亭的東西兩側原有翠芳亭、綠雲亭,現為面闊5間的廡房各1座。花園的東南、西南兩隅原各有井亭1座,綠雲亭內流杯渠之水即從東南井內引出。臨溪亭南花壇,高1m,6.5m見方,須彌座式,與北花壇相對稱。再向南繞過太湖石疊山,即為花園的南入口。
慈寧花園由於受禮制、宗法、風水等多種因素制約,建築按照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安排,布局規整嚴謹卻略顯單調,主要依靠內部精巧的裝修和院落中的水池、山石以及品種繁多的花木來烘托濃厚的園林氣氛。園中樹木以松柏為主,間有梧桐、銀杏玉蘭丁香,集中分佈在咸若館前和臨溪亭周圍,花壇中則密植牡丹、芍藥。其春華秋實,晨昏四季,各有不同的情趣。在禮制森嚴的紫禁城中,是唯一能令前代后妃們尋得心靈慰藉的輕鬆所在。

陳列文物


主殿慈寧宮為精品陳列室,展出包括東漢永和五年石羊、北齊石佛像及菩薩像、唐開元二年陶俑、北宋木雕彩繪貼金觀音像、清代銀鎏金六世班禪像在內的40多件難得一見的珍品。
中間的三尊大體量北朝造像,首次採用“裸展”的方式進行呈現。他們請進慈寧宮,頗費周折,足足花了一周的時間。
慈寧宮西廡為古代陶俑陳列室,展品年代起自西漢,止於明朝,以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陶俑為主。大佛堂西廡為畫像石與畫像磚陳列室,展品包括石像生、畫像石、畫像磚、磚雕等。
畫像石與畫像磚是中國古代雕塑的重要組成部分,題材包括耕種、狩獵、戰爭、車馬出行、庖廚、宴樂、帝王將相、聖賢隱士、列女孝子、仙神異獸、建築物、天體、自然景物、裝飾圖案等。慈寧宮東廡為曲陽佛教造像陳列室,曲陽造像以質地潔白、雕刻精美、多具發願文等特點成為河北地區佛像的代表,堪稱中國重要的佛教寺院考古發現之一。
大佛堂明間及東暖閣為古代佛教造像陳列室,展示不同質地的古代佛教造像,有銅、泥、瓷、石、木、夾紵多種,展品年代始自十六國時期,止於清朝。參觀完慈寧宮,您可以順道去慈寧宮對面的慈寧宮花園一觀。這裡原為明清兩朝太后、太妃們遊玩、禮佛、祭祀先皇之所,現存咸若館、寶相樓等九座建築,咸若館目前已對外開放。

首次開放


以慈寧宮、壽康宮為代表的紫禁城西路後宮,此前一直都充當著“庫房”的角色:大件小件的故宮雜物充塞其間,大門封鎖的時候遠比打開的時候多。“故宮西部地區過去稱作‘女性的世界’,是太后、太妃、嬪妃集中生活的地方,從建院88年來從未開放過,因此比較神秘。”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故宮古建築群的文物修繕進行得非常順利,將適時開放故宮西部區域。
“故宮裡有太多說不清楚的秘密,即使我們在這裡工作了很長時間,但走在高高的宮牆下,那種神秘和壓抑之感仍然沒有消減。”一位參與故宮維修工程的工作人員說道。
2015年10月,包括慈寧宮及花園、壽康宮等在內的故宮西部將整體開放。
開放后的慈寧宮將被改造為雕塑館向遊客展出,故宮博物院館藏的10200件雕塑也將會在慈寧宮雕塑館修繕完工後,按照材質、年代進行系統性地展出。
單霽翔介紹,故宮內共有70多座佛堂,而近半佛堂主要集中在將要開放的西部地區。“已完工的佛堂也將陳列藏傳佛教文物,儘可能讓觀眾近距離來接觸我們藏傳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