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濕彌羅

迦濕彌羅

迦濕彌羅(梵 Kasmira),又作羯濕弭羅國、迦葉彌羅國、個失蜜國。位於西北印度犍陀羅地方的東北、喜馬拉雅山山麓的古國。約為現在的喀什米爾地區。我國漢朝時稱為罽賓,在魏晉南北朝時代稱為迦濕彌羅,到隋唐時代改稱為迦畢試。

基本介紹


據說,阿育王派遣末闡提到此地布教時,曾感化當地的蠻人龍族,使其解脫罪業;夜叉盤荼鬼的妻子及五百弟子也相繼皈依佛法。當時信奉佛法的有八萬人,僧侶有十萬人。
犍陀羅國的迦膩色迦王曾在此地召集五百位高僧編纂《大毘婆沙論》,並鏤鐫經論於銅牒之上,再封存於石函中,建塔藏納。相傳,當時葯叉神保衛迦濕彌羅,不讓外道竊持該塔所藏的經論,如果有人想要學習,就必須在塔中受業。由此推知,迦濕彌羅的佛教,當時還處在保守的風氣中。所以在西元二世紀末葉,西域諸國如月氏、安息、康居等地的高僧陸續來華譯經傳教,而號稱佛教極盛的迦濕彌羅國反而遲至西元四世紀初期,尚無一人來華弘法。直到四世紀以後,迦濕彌羅國的佛教才逐漸開放,容許他國的沙門前來學習有部的教義。
佛圖澄在東來中土以前,曾經前來迦濕彌羅修學佛法;鳩摩羅什也曾經到迦濕彌羅參學,師事盤頭達多,研習小乘經典。後來羅什回到龜茲,宣揚大乘教法,遠近馳名,盤頭達多得知后,還以高齡之軀,不辭長途跋涉之苦,前往龜茲去會晤羅什,聽聞大乘妙趣,因而回小向大。
當時,自迦濕彌羅來華從事譯經的高僧有僧伽提婆、僧伽跋澄、佛陀耶舍、求那跋摩、佛陀多羅等。我國赴迦濕彌羅求法的有智猛、法勇、智嚴等數十人,或尋訪聖跡,或修學禪法,或求取經典等,都直接促進了中迦佛教的交流。
迦濕彌羅國雖以小乘教法著稱,但五世紀初期,由此地傳來我國的經典,不少是屬於大乘方等部的經典,可知迦濕彌羅在當時也弘傳大乘經典。七世紀末,也有許多該國沙門來到中國翻譯經典,如唐高宗時代的佛陀波利、日照等人先後來華,譯出大小乘經典,而秘密教同時也很盛行。八世紀時,唐僧悟空犍陀羅入迦濕彌羅,在此停留四年,學習小乘教。其時,當地有寺院三百餘所,靈塔瑞像極多。九世紀以後,天息災、繼業也曾到過此國。十二、三世紀后,同樣因回教徒入侵,一千五百年以來的佛教盛況,從此消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