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石鎮

浙江省衢州市下轄鎮

壇石鎮,屬浙江省衢州市,位於江山市境西北部,東北距江山城區虎山街道13公里,距市治衢州46.5公里。轄區東連雙塔街道、大陳、虎山街道,西交大橋鎮,北界常山縣天馬鎮,南接賀村鎮,總面積123.95平方千米(2017年),約佔江山市面積的6%。轄24個行政村,239個自然村、221個村民小組、8278戶、27680人(2017年),其中布依族81人、白族2人、苗族4人、水族1人、壯族3人、土家族3人、畲族2人、哈族1人、余皆漢族。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32人。

地理環境


壇石鎮位於江山市西北部。東鄰江山市區,西接大橋鎮,南連賀村鎮,北毗常山縣。面積124.6平方千米。總人口28920人(2009年末),其中農村人口26705人。轄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壇石村,距市區直線13千米/公路19千米。205國道穿境。

歷史沿革


1950年設壇石等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壇石鄉、上王鄉、橫渡鄉,屬壇石區。1992年5月,3鄉合併設立壇石鎮。2001年末,東鄰須江鎮、何家山鄉,西接大橋鎮、吳村鎮,南連賀村鎮,北毗常山縣,面積124.6平方千米,人口2889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63人,轄壇石、金豐灣、新丘田、橋頭棚、占村、上溪、上王、箬青塢、早坂、鰲頭、五圳、中心、九龍塢、橫渡、新葉村、占塘、際上、定家塢、郭豐、郭豐塢、荷田塢、馬田坂、潭邊、洋橋24個行政村。
2005年末,面積124.6平方千米,人口2.91萬人,轄壇石、定家塢、郭豐、荷田塢、郭豐塢、新葉村、占塘、馬田坂、潭邊、洋橋、上王、金豐灣、新丘田、橋頭棚、占村、箬青塢、螯頭、橫渡、上溪、早坂、中心、五圳、九龍塢、際上2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壇石村清明路68號。

自然資源


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明顯,四季分明,光熱充足,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地屬丘陵與低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從中部逐向南北傾斜。最高點福青塢崗,海拔708米,位於境東北;最低點馬田坂溪沿,海拔115米,位於境東南。原上王鄉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風光旖旎,常年雲霧潦繞、無污染、山清水秀,境內300年以上樹齡古木19株,最古老達700餘年。上王溪,發源中部南塢,北注入常山縣,境內流長11.8公里,西岸有箬青塢溪注入;金豐灣溪,發源於中部班鼓山北坡,西北流入常山縣,境內流長8.5公里,西有何家蓬水注入;境南橫渡溪,發源於楊馬崗東坡,西南流於達塢口折東南至馬田坂馬頭頸自然村入賀村鎮,境內流長約12.8公里;峽口水庫西乾渠,於境內從西向東橫穿,境內流長8.25公里。諸水流域建有前達壟、九井嶺腳、五十丘壟、三八、嶺下、柿樹壟諸水庫,總庫容425.4萬立方米。礦藏資源有石灰石、石煤、頁岩等。

經濟


耕地18772.5畝,土質疏鬆,潛在肥力高,農作以水稻為主,輔以油菜、小麥、花草等。林地139223畝,以松、杉、毛竹為主,輔以油茶、柑橘、枇杷、茶葉、桃等,森林覆蓋率69.3%。副業畜牧養殖突破10萬頭,水產養殖1210畝,年產410噸,鎮農技站系省首批“五有農技站”,郭豐塢曾獲全國綠化“千佳村”。各類企業365家,主要產業建材、竹木加工、紡織、石灰、水泥包裝等。境外勞務輸出特色村占村、紡織特色村上溪,系江山、衢州首批勞務輸出特色村。金豐灣、橋頭棚、新丘田3個村為衢州貧困村;壇石為衢州52個欠發達鄉鎮之一。
墟市,始於明●萬曆初(1573---1583)。逢農曆每旬五、十,八方客商雲集而來。解放初,成立江山首個基層供銷社。
205國道南北穿越全境,壇(石)賀(村)、江(山)青(邊)、江(山)上(溪)、橫(渡)鰲(頭)等公路縱橫交錯;程式控制電話聯網、廣播有線電視村村通、通訊衛星塔聳立。
2003年,壇石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2億元,其中農業增加值5574.7萬元,工業增加值7497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184萬元;人均GDP為5480元;財政總收入為3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24元。同年,金豐灣、橋頭棚、新丘田等3個村被衢州市列為貧困村;壇石鎮被衢州市列為52個欠發達鄉鎮之一。

社會


文教

壇石鎮民風淳樸,具有深厚底蘊的民間文化,有完善的九年義務教育網點,鎮內有10所中小學,其中高級中學1所,是衢州市教育強鎮,自恢復中考以來,壇石初中有9人次在中考專用奪取江山市總分第一名曾有學科競賽團體總分“五連冠”的輝煌歷史,雙村衛生體系比較健全,有3個衛生院,全鎮保存完好的民間藏普有55宗,上溪村布政墳山明代廣東左布政使徐沛古墓葬遺址是市級文物保護點。新葉村大龍山東麓的青龍洞,曾盛極一時,吸引八方遊客前來觀光,探險。郭豐,定家塢,新葉,荷田塢,古塘等村龍燈隊,獅燈隊,吹打班,及零星分佈在各村的座唱班等均系祖傳文化,至今仍經久不衰。1997年,在江山市“二次創業”踩街表演賽中,壇石鎮龍燈隊獲團體二等獎,早在清末年間,壇石便開始設墟,是傳統的商品集散地,解放初,壇石成立了江山第一基層供銷社,每逢農曆五,十,八方客商雲集而來。
屬省教育強鎮。1950年,壇石即從區中心小學設立初中班,1958年又興辦農業中學,實行半農半讀制。自恢復中考以來,壇石初中9人次中考奪取江山總分第一,曾有學科競賽團體總分“五連冠”輝煌歷史。今市屬第八中學、鎮初中、中心小學各1所,小學教學點6個,幼兒園21班。衛生院1所,醫療點9個;敬老院1所,文化活動中心1所,保存完好民間藏譜55宗,系省東海明珠文化鄉鎮。2003年9月,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

衛生

原鎮南部系血吸蟲病流行區,涉及壇石、潭邊、占塘、郭豐、郭豐塢、新葉、荷田塢、定家塢、馬田坂等諸村,建國后經歷年努力,防治已基本得到控制。

文化


青龍洞,位於新葉村境內,洞內石鐘乳、石筍、石幔等景觀迷人。歷史上曾設置照明、扶梯等設施,為旅遊勝地,現已滅失。徐霈墓,位於上溪村布政墳山,列為江山市文物保護點。原墓碑於1958年消失,1982年江山縣人民政府重豎。徐霈(約1511—1600),字孔霖,號東溪,今雙塔街道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累官明代廣東左布政使,致仕辦東溪書院講學。

歷史事件

橋頭棚村竹子林,曾是解放戰爭時我黨游擊隊駐地,1949年3月,為配合人民解放軍解放江山,在此正式成立“閩浙邊區人民解放軍浦(城)江(山)衢(縣)游擊支隊第一大隊”,並開展武裝鬥爭。

行政區劃


壇石鎮轄壇石、定家塢、郭豐、荷田塢、郭豐塢、新葉村、占塘、馬田坂、潭邊、洋橋、上王、金豐灣、新丘田、橋頭棚、占村、箬青塢、螯頭、橫渡、上溪、早坂、中心、五圳、九龍塢、際上24個村委會。
壇石村:古名檀溪。村處清明山麓,昔有巨石如壇,遂稱壇石。
新丘田村:原系一片荒灘,曾氏移入后拓荒開田,遂稱新開田、新丘田。
金豐灣村:古名金銅灣、金鳳灣。村處山溪轉灣處,昔時村旁建佛殿,殿內塑金、銅佛像各一尊,故名金銅灣;又因村西有座鳳凰山,又稱金鳳灣;“鳳”與“豐”方言諧音,遂名金豐灣。
橋頭棚:崔氏搭棚於橋頭居住,遂稱橋頭棚。竹子林,四面環山,系老革命根據地。時任閩浙贛區黨委閩浙邊城工委副書記高展同志曾在此生活和戰鬥。
占村:原名詹村。詹氏始居,故名詹村。“詹”與“占”音同,遂為今名。
上王:王氏始居,後人繁衍向上擴居,遂稱上王。
上溪:古名祥溪。取吉祥之意命名,又因地處小山溪上游,遂稱上溪。境內有市文物保護點徐霈墓。
箬青塢:村塢中原盛長箬竹,故名箬青塢。
早坂:村地勢高,向陽開闊,莊稼成熟早,故名早坂。又因日光最早照到,上早坂山上有日光崗,故取名早早坂社廟,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重修,2003年續修。
鰲頭:原名坳頭。村處山坳之頭,故名坳頭,“坳”與“鰲”方言諧音,以獨佔鰲頭之意,雅化為今名。
五圳:原名吳淵。山溪,江山人俗稱“淵”,吳氏旁淵而居,取名“吳淵”,后簡化為“五圳”,村名以此。
中心:村位於原橫渡鄉中心地區,1961年核算單位下放,取名中心大隊;1983年復村,延用原名。坳后壟,以地理特徵與方位命名。
九龍塢:村以塢名,塢以蜿蜒似九龍,遂稱九龍塢。
橫渡:村以壟中橫一土墩,形似河中之渡船,遂稱橫渡。
際上:村位於湖山之上,故名際上。
定家塢:村以毛氏定家於塢中,故名定家塢;另雲,丁氏初居,“丁”與“定”方言諧音,遂為今名。
郭豐:原名古樓底、亦名郭閽。村口原建有古樓,遂稱古樓底,郭氏遷入后,人丁興旺,改稱郭豐。按郭氏始居分析,建村歷史360年以上。
荷田塢:亦名何田塢。村以塢名,塢以田稱,田以何氏始居,因塢內一水塘種荷,改名荷田塢。
郭豐塢:地處郭豐自然村之塢中,故名。村委會駐地岩塢塘,原名冷塢塘,別名牛軛塘,早年此地有一大塘且人煙稀少冷寂,遂稱冷塢塘,方言“冷”與“岩”諧音,遂成今名,塘形似牛軛,又有牛軛塘之稱。
新葉村:原名葉村。村以葉氏始居命名,因縣內重名,1982年更名新葉村。
占塘:古名尖塘。村以塘名,塘以狀尖名,“尖”與“占”方言諧音,遂成今名。
馬田坂:原名早田坂。昔,田坂水利條件差,只能種一熟早稻,故名早田坂;因縣內重名,1982年以馬頭頸、早田坂2自然村各取相關詞命名馬田坂。從商代文物遺存分析,建村歷史3500年左右。
潭邊:古名潭源。潭源一名,據《潭源姜氏宗譜》載:村旁有潭,淵深莫測,雖旱不能害,故名潭源;又曰源邊。
洋橋:村以橋名,橋系雙孔石拱結構,里人謂之洋,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