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制裁理論

程序性制裁理論

《程序性制裁理論》是一部以程序性違法的法律後果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

內容簡介


《程序性制裁理論(第2版)》是一部以程序性違法的法律後果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作者運用經驗實證研究方法,對警察、檢察官和法官違反刑事訴訟程序的成因以及官方治理程序性違法行為的主要方式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和評論。作者討論了實體法律責任制度的缺陷,論證了程序性制裁製度的正當性和理論基礎,分析了中國現行的程序性制裁製度的主要不足,並就程序性制裁製度的完善以及與程序性制裁有關的程序性裁判、程序性辯護、程序性上訴等制度的重構,提出了系統的理論設想。
《程序性制裁理論(第2版)》提出並分析了“程序性違法”、“程序性制裁”、“程序性法律責任”、“程序性裁判”、“程序性辯護”、“程序性上訴”等一系列新的法學概念,初步形成了一個以權利救濟為中心的程序性制裁理論。《程序性制裁理論(第2版)》在學術上的開拓和創新,拓展了刑事訴訟法學的學術版圖,有助於刑事訴訟基礎理論的發展。

作者簡介


陳瑞華,男,1967年2月生,山東聊城人。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囤政法人學學士(1989),中國政法大學碩士(1992),中國政法人學博士1995),北京大學法律學系博士后研究人員(1995-1997),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高級訪問學者(2002),1997年起往北京大學法學院任教。
研究領域主要有刑事訴訟法學、刑事證據法學、司法制度和程序法祭礎理論。獨立出版的著作有:《刑事審判原理論》(1997,2004),《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2000,2005),《看得見的正義》(2000),《問題與主義之間——刑事訴訟基本問題研究》(2003,2008),《程序性制裁理論》(2005,2010),《刪事訴訟的中國模式》(2008,2010),《法律人的思維療式》(2008),《論法學研究方法》(2009),《比較刑事訴訟法》(2010)。
2004年11月,獲得中國法學會第四屆“十火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2010年3月,獲得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資格。

圖書目錄


第一章程序性違法的性質與成因
一、問題的提出
二、對三個案例的分析
三、程序性違法的性質
五、刑事訴訟立法的基本缺陷
六、“重實體、輕程序”的獎懲機制
七、刑事司法中的潛規則
八、對程序性制裁製度的觀念抵觸
九、結論
第二章程序性違法的實體制裁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二、對杜培武案件的綜合分析
三、行政紀律處分的效果
四、刑事追訴的可行性
五、附帶民事訴訟的作用
六、國家賠償制度的局限性
七、對實體性制裁製度的若干評論
第三章程序性制裁的法理學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二、什麼是程序性制裁
三、程序性制裁的基本模式
四、程序法的獨特製裁方式五、為什麼要制裁程序性違法行為
六、為什麼要選擇宣告無效的制裁方式
七、程序性制裁的局限性
八、程序性制裁的未來
第四章程序性制裁之實證分析
一、引言
二、現行的程序性制裁製度
三、排除規則的個案分析
四、撤銷原判發回重審的個案考察
五、准許撤訴:一種新的程序性制裁方式?
六、從輕量刑:一種可行的程序性制裁方式?
七、確立程序性制裁製度的理論思路
第五章程序性裁判的基本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二、什麼是程序性裁判
三、程序性裁判的實踐形態
四、是否存在“審判之中的審判
五、檢察官、律師和法官的主要分歧
六、“刑訊逼供”的雙重法律意義
七、庭外供述筆錄的非自願性推定原則
八、程序性裁判的基本制度要素
九、程序性裁判與司法改革
第六章程序性辯護的興起與困境
一、問題的提出
二、兩個案例的比較分析
三、程序性辯護的性質
四、作為訴權行使方式的程序性辯護
五、程序性辯護的訴訟分佈
六、程序性辯護的效果
七、程序性辯護的現實困境
第七章程序性上訴之初步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二、程序性上訴的比較分析
三、對中國程序性上訴制度的反思
四、程序性上訴的基本理由
五、審判程序違法的法律後果
六、程序性上訴與審級制度
第八章程序性制裁理論的體系
一、程序性違法
二、程序性制裁
三、程序性裁判
四、程序性辯護
五、程序性上訴
六、程序性制裁理論的開放性
相關文獻
一、中文部分(按作者姓氏拼音字母順序排列)
二、英文部分(按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