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弓

上下頜骨的牙齒在牙槽骨形成拋物線的弓形

亦稱牙列。位於上、下頜骨的牙齒連續排列在牙槽骨形成拋物線的弓形

定義


一般分為三型,即方圓形、卵圓形和尖圓形,常與各人的牙型和面型一致。對面頜部軟組織有支持作用,並使舌運動自如,對攪拌食物、吞咽及發音有重要生理作用。
固定在牙槽內牙齒排成弓形的牙列叫牙弓。位於上頜的叫上牙弓,位於下頜的叫下牙弓。上下牙弓相對整齊者利於咬、切磨、運動與發音。
在肉紅色的牙床上,牙齒沿著牙槽骨依次排列成弓形,這就叫牙弓。在牙弓內,舌頭獲得了充分的活動空間,可以自由地發揮其攪拌食物、協助吞咽的功能,還起到輔助發音的重要作用。

作用機理


人的牙齒排列緊密,整個牙弓猶如一條不可分割的“長鏈”。一顆牙齒咀嚼受力,可因牙間的密切接觸,順次將壓力傳遞給相鄰牙齒,並瞬間消失於牙弓之中,使牙弓中任何一顆牙齒都可以承受超出自身數倍的重荷。如果缺少了一顆牙齒,整個牙弓功能會減少22%;缺少兩顆牙齒,牙弓的功能減少近一半;若缺少三顆牙齒,則牙弓的功能只剩下37%,幾乎是“全線崩潰”。
牙弓和牙齒是形成音容笑貌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副完整無缺的牙弓,撐起了面頰和口唇,使孩子的小臉蛋兒顯得豐滿腴潤。若牙弓殘缺,便會面頰塌陷,下巴尖削,呈現出一副消瘦早衰的樣子。
牙弓外形通常是與人的臉形協調一致的。牙弓方圓形者,成年後臉形寬大;牙弓窄圓形者,臉形狹長。理所當然,這種現象並不是絕對的,牙弓在發育中受環境的影響也會有所改變。

形狀


正常人牙弓的外形,呈現為比較整齊規則的弧形,兩側對稱,協調自然,並各自與個體的面型、牙型相一致。這不僅能保持牙在頜骨上的穩固性,以便發揮其最大的咀嚼功能,並能保護牙周組織的健康及支持頜面部的軟組織,使顏面外形豐滿美觀。
牙弓的形狀,可概括地分為3種基本類型:即方圓形、卵圓形和尖圓形。但通常多為此3種基本類型的混合型。但如果對牙弓進行仔細的觀察分析,則會發現,牙弓的形狀在個體之間還有許多差異。筆者曾於1980年報告了對無牙頜(石膏模型)200例的測量分析結果,認為以上每種基本形狀均可再分出10種亞型。因此,臨床上幾乎無法找到個體之間形態完全雷同者。甚至,同一個體亦有許多牙弓形狀與面型、牙型三者之間差異極大者,這其中有先天及後天方面的種種原因。以上特點也就是“個性修復”方法興起的立論依據之一。

三種類型


A.方圓型;B.卵圓型;C.尖圓型
以上3種基本牙弓形狀的區別,主要在於上頜6個前牙排列的弧形不同。如方圓型牙弓的6個前牙,其切嵴排列則接近於一直線,從尖牙開始向遠中旋轉,與前磨牙相連續成一方圓形弧形;卵圓型牙弓的2個中切牙在一直線上,從側切牙開始輕度向遠中旋轉,與前磨牙連續成為卵圓形弧形。尖圓型牙弓則從中切牙或側切牙開始即依次向遠中旋轉,成尖圓形弧形與前磨牙連續。一般認為,牙弓形態與面頜部輪廓互相協調面頜部寬大的人,牙弓前段常較寬大而近似方圓形;面頜部瘦小者,牙弓前段則近似尖圓形;一般人的牙弓形態都接近橢圓形。
上頜牙弓的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近中部,其頰牙尖相連呈一直線,扶第一磨牙遠中部開始,經第二磨牙至第三磨牙逐漸轉向內側與齶中縫接近平衡,這與上頜磨牙的形態有關係。上頜第二、第三磨牙的頰面均自近中至遠中逐漸斜向舌側,這對頰肌的運動有利,在上頜頰側有較大活動範圍。
下頜牙弓則是一個連續的拋物線形,磨牙區的弧線向後並略向外延伸,下牙弓小於上牙弓。

臨床解剖


牙列擁擠是最常見的錯畸形之一。是指牙齒在牙弓上的位置或間隙不足,不能排列成一規則正常弧形,而呈彼此重疊錯位現象。造成牙列擁擠的機制是牙量與骨量之間不調,即牙弓的長度(骨量)不足以容納所有的牙齒(牙量)所致。發病因素中,遺傳因素造成頜骨發育不足為最常見,其次是因乳牙早失乳牙滯留、多生牙等原因使恆牙萌出間隙不足,造成牙齒擁擠錯位。前牙擁擠較后牙擁擠常見,表現為單個或多個牙偏離牙弓向唇舌向、近遠中向或扭轉錯位。破壞了正常牙弓形狀和咬合關係,影響咀嚼功能,也有礙於口腔衛生和美觀。矯治原則根據牙量骨量不調情況,可減少牙量或增加骨量。減少牙量可採用減數(拔牙)或減徑方法;增加骨量可採用部分擴弓、全牙弓擴弓或推磨牙向後增加牙弓長度的方法。臨床上應根據擁擠程度而選用不同的方法。

局部解剖


牙弓形態
橢圓形牙弓,尖圓形牙弓,方圓形牙弓。
(1)各型牙弓的寬度,在後段沒有多少差異,但前段差異較大。
(2)牙弓的長度,因牙弓的形狀不同而有所改變。尖圓形牙弓最長,方圓形牙弓最短,橢圓形牙弓居於二者之間。
(3)中國人的牙弓以橢圓形和方圓形者居多。一般認為面型、牙型和牙弓型三者一致,因此,在修復時應注意麵型特點,選擇與之相符的人工牙型,排列成與之和諧的牙弓型。
牙弓長度
從中切牙接觸點處,對第一前磨牙區的牙弓寬度的連接作垂線,此垂線的長度為前段牙弓的長度。從中切牙接觸點處,對第一磨牙間牙弓寬度的連線作垂線,此垂線的長度為後牙弓的長度。
牙弓測量
是在模型上進行牙量和骨量的測量,是矯治前診斷的方法之一,牙弓測量包括牙冠寬度、牙弓長度、牙弓周徑、牙弓內圍徑和外圍徑的測量,牙弓擁擠度的測量,同時也包括基骨的長度和寬度的測量。早在1923年Lundstron提出牙弓外形與根尖基骨有關,即基骨外形決定著牙的位置,任何機械力不可能使基骨生長。至20世紀50年代中期Howes又提出基骨發育正常者,可以擴大牙弓。牙弓測量可用於:①正常牙弓的測量,作為研究錯模型的依據。②錯牙弓的測量,可了解畸形的嚴重程度,如對牙列擁擠的病例,通過測量可得知牙量大於骨量的差數,即排齊牙列在牙弓內所需要的間隙;對牙列稀疏的病例,可知骨量大於牙量的差數、牙列內多餘的間隙有多少,以確定矯治方案。③錯矯治后的測量,將矯治后的模型分析與矯治前的測量資料對比,可知矯治前、后牙弓大小的改變。④牙弓測量方法很多,利用已萌出的切牙來預測牙弓的長度和寬度,便於矯治前參考。應用於牙弓測量的工具有雙腳規、遊標卡尺和米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