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遁

隱遁

隱遁拼音是yǐn dùn,釋義:1、隱蔽躲藏。2.隱居起來,逃避塵世。出處為《後漢書·宣秉傳》。

釋義


1、隱居遠避塵世。2、隱匿身形。

基本解釋


(1)[hide]∶隱蔽躲藏
月光隱遁
(2)[liveinseclusion]∶隱居起來,逃避塵世
隱遁山野,不問政事

例句


1、亦作“隱遯”。隱居遠避塵世。
《後漢書·宣秉傳》:“遂隱遁深山,州郡連召,常稱疾不仕。”
《後漢書·列女傳·王霸妻》:“霸屈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終身隱遯。”
《南齊書·孔稚珪傳》:“江左相承用晉世張、杜律二十卷,世祖留心法令,數訊囚徒,詔獄官詳正舊注。”
唐·韋莊《冬日長安感志》詩:“霧雨十年同隱遁,風雷何日振沉潛。”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兩個集賢村中,有一二十家莊戶,大抵都是隱遁避世之輩。”
何其芳《畫夢錄·夢后》:“又有一位古代的隱遁者,常獨自圍棋,兩手分運黑白子相攻伐。”
2、隱匿身形。
《後漢書·方術傳序》“其流又有風角、遁甲”唐·李賢註:“遁甲,推六甲之陰而隱遁也。”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回:“眾神各歸本處,把土地趕在城隍廟裡暫住,他師徒們隱遁真形。”
李文翔《新排長》:“上等兵翻身跳下車去,奔小徑鑽進了樹林,在一簇灌木叢后,身影隱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