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傢具
海派傢具
海派傢具,俗稱上海老傢具。特指在1843年後到1949年間上海出現和生產的西式、中西合璧式傢具,包括舶來上海的西洋傢具,20~30年代上海生產的摩登傢具,30~40年代的上海阿蒂克風格的傢具,不包括蘇做中式老傢具。美國學者羅茲·墨菲說:“上海是兩種文明會合,但是兩種中間哪一種都不佔優勢的地方”。同樣進入30年代后,上海中式和西式傢具並存而且各具特色。一方面,西式傢具在上海傢具作坊的製造過程中形成了本地特色;而另一方面,中式傢具在模仿西式傢具的同時也不乏創新。
萌芽
海派傢具
進入20世紀10~20年代,中國發生了新文化運動和國民革命,中國人開始穿西服,剪辮子,隨之而來的是家居革命,在上海的中產階級、文化人士、工商業者都開始追捧西式家居,西式傢具供不應求。文化階層追求原汁原味,基本上仿照西方新古典主義,木材一般多使用泰國、印度進口的柚木。
30年代開始普通中國傳統家庭也開始大量接受西式傢具,當時做傢具和現代買小汽車差不多是一項大宗的置業,所以富裕的階層的追求款式富貴,雕刻文飾多用花卉和果實圖案,使用紅木。一般人家的使用所謂香紅木,即花梨木,由中國木匠仿照西洋款式造出了新式傢具,這就是上海傢具。
1932年上海霞飛路(今淮海路)藝林傢具店留學法國的業主鍾晃,自設工場生產膠合板,改革傢具結構,用膠合板代替實板製造傢具,改變了過去單純仿製西方古典傢具,設計出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流線型傢具。這種款式的傢具具有中西相結合的特點,造型更美觀,線條更清晰。產品還將單一色調的泡力水漆改為具有立體感的五彩眼子色,把木扶手改為金屬扶手,明鉸鏈改為暗鉸鏈,增加了傢具的外觀美,為開創上海現代傢具走出了第一步。
逐漸成熟
各西式傢具店不斷革新,促使上海西式傢具的逐漸成熟,其大體特徵為:第一,結構採用框架,產品裝配用現代五金件連接。第二,款式上中西合璧,腳型有中式和西式,造型款式吸收西方式樣,品種有三門大櫥,中間有試衣鏡、五斗櫥、梳妝台、三搖鏡、玻璃櫥、窗頭櫃、獨腳圓台和床等。受西方的影響,床從單邊上改為雙邊上。第三,採用現代工業材料,夾板表面覆貼各種珍貴木紋。因而反映出的特點是,強調舒適和實用,追求名貴和身份。近代上海西式傢具公司的另一特點是它不僅做傢具還做裝潢,傢具與室內設計相結合。在上世紀30年代“精藝傢具店”替人設計時,先派人去丈量,畫個地盤草樣,反映出家什的擺法和位置,丈量時仔細留意房間格局及相配的傢具,回頭再請划樣師傅專門制樣圖,然後再選料鋸板。創建於1919年的華新木器公司先後為上海有名的電影院,如大上海、國泰和上海音樂廳等承包所有的裝潢。建於40年代的美琪電影院內部裝飾,椅子全部由華新公司承接。而大光明電影院的內部裝飾也是上海另一家藝林傢具店所作。
輝煌
30~40年代,由於工業技術的發展,海派傢具迎來了最輝煌的時期,這就是緊跟西方的現代裝飾藝術風格,即阿蒂克風格傢具,設計實用,體積小功能全,紋飾花板簡潔,採用柚木或柳安,也大量使用膠合板,多為組合傢具設計,是海派傢具的經典代表,即使在現代看來仍然時尚。
西式傢具本土化
19世紀末上海西洋傢具受到中國傢具風格的影響,於是形成了最早的中西合璧的海派傢具風格,西式傢具開始在上海生產,並開始採用中國的楠木等木材。外國傢具製造技術的引進,新材料的應用,如膠合板、化學塗料、化學膠料和薄木(美泊爾-----各種裝飾薄木)的應用,使傢具製造在結構和工藝技術上起到根本性的變化,促使了傢具工業的發展,從此上海傢具製造業出現了歷史性的變化。
中式傢具西化
大約在1930年,上海紅木傢具逐步由中式傢具趨向西式化,其代表傢具就是摩登房間。創立於清同治元年的張萬利木器號,是老字號中式傢具店。為了適應市場需要,它根據外國雜誌中的照片設計,如義大利式和英國式等國際流行式樣,創製紅木摩登房間傢具,其產品選料考究,工藝精細,磨工和漆工細緻,光亮如鏡,一改傳統紅木傢具雕刻繁多,難於清潔的缺點。摩登房間樣式美觀、靈巧、大方、使用方便,一時風靡上海。各商店和紅木作坊都相互仿效,不斷改進,不斷提高,從1930年到1937年抗日戰爭6-7年的時間中發展很快,精益求精,樣式也是日新月異。摩登房間是中式傢具歐美化的開端,也是上海傢具承上啟下融合中西款式之長的轉折點。從那個時期起,紅木傢具對雕刻工藝偏於省略,主要傾向於設計造型方面,更關注於素凈、大方和線條美等方面。
包料製法
抗日戰爭爆發后,上海家具行業幾乎停滯。1939年初由於戰爭西移,上海租界成為“孤島”,局勢暫時穩定。庫存的紅木傢具賣完了,卻無原材料可用。為了生存,傢具店一方面收購舊傢具,修理油漆再賣出。另一方面,把收購進來的舊紅木傢具拆料改制,如把舊紅木方台拆開來,把台腳和台挺等厚料批成薄片,再把這些紅木薄片用黃魚膠和丁了膠膠合在白木料上,做成包紅木傢具出售。這個時期的紅木傢具雖然質量不高,卻在材料有限的基礎上開始了一種新的紅木傢具包料製法。
總之,近代上海木傢具受西方風潮東進的影響,造型從純傳統形態轉向仿西式和中西合璧式,材料有全實木、夾板和膠合板,製造方法從手工業向半機械化的趨勢發展。西式傢具在上海本土化過程中,融合了 海派地方特色,而上海中式傢具在革新中也吸取了不少的西方元素,中西合璧、兼容並蓄成為海派傢具的顯著特點。
1949年新中國成立,經典海派傢具從被推翻階級家庭大部分流入民間,被分給普通市民,海派傢具也停止了生產。21世紀初由於上海市大面積動遷,上海老傢具為現代收藏家所發現,上海的主要海派傢具發掘者有楊甫、周利明、林明洋、李真等,他們使這些歷經歷史滄桑\戰亂\革命\文革等劫後餘生的海派老傢具重新煥發迷人的魅力。偏愛上海老傢具的藏家也很多,娛樂界有成龍、周杰倫、羅大佑、張信哲等,藝術家也非常鍾情海派傢具,如油畫家陳逸飛、丁乙、鄧在東、陳漫天等,攝影家爾冬強等都大量收藏海派傢具。還有很多設計師從海派傢具中獲取靈感,許多外國人士也熱烈追捧。海派傢具已經成為當今新的收藏熱點。
海派傢具
除卧室傢具外,還出現了各種功能的以實用為主的新傢具,例如轉椅、寫字檯;大餐桌、玻璃櫥等。海派傢具在表面裝飾上也‘有自己的個性,它較為典雅,素簡中見繁麗,不像廣式傢具一味追求雕琢,而是以塊面結構為主,施以局部紋飾;有一股靈氣。它不像蘇式傢具那樣注重程式,顯得較為靈活。
海派傢具的風格種類有三種:“西洋裝”(歐式海派傢具)、“東洋裝”(日式海派傢具)以及清式海派三種裝飾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