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

漢語詞語

徠流浪,拼音liú làng,在水裡漂蕩,或順水勢漂游,引申為流轉各地,行蹤無定。居無定所,四處漂泊。

詳細釋義


1.在水徠里漂蕩,或順水勢漂游。
晉 孫綽《喻道論》:“鱗介之物,不達皐壤之事;毛羽之族,不識流浪之勢。”
2.引申為流轉各地,行蹤無定。居無定所,四處漂泊。
晉 陶潛《祭從弟敬遠文》:“余嘗學仕,纏綿人事,流浪無成,懼負素志。”
唐 於逖《憶舍弟》詩:“饑寒各流浪,感念傷我神。”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四:“母子二人半飢半餓,在凄風苦雨里,流浪好些年。”
李二和《流浪的夢》:“拖著流浪的夢,苟延殘喘著。睡著的時候總以為醒著,醒著的時候總以為睡著。”
3.有放浪,放縱,無拘束。
唐 李渤《喜弟淑再至為長歌》:“嗟余流浪心最狂,十年學劍逢時康。”
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別錄·尤少紈之略史》:“尤烈字少紈,放誕流浪,喜大言。”
4.猶輪迴。
宋 無名氏《異聞總錄》卷一:“汝無始以來,迷己逐物,為所轉溺於淫邪,流浪千劫,不自解脫。”

相關文章


流浪,形容一個心靈流浪,天涯海角,喜歡浪跡天涯的人。
流浪,就是居無定所,生活沒有著落,只好去他鄉尋找生路;流浪者,從表面意義上解釋--因為某種原因而被迫四處漂泊謀生的人,其中有無勞動能力的乞討者,被拋棄的弱智兒童,被子女趕出家門的年邁老人,從小就無依無靠的打工仔等等。一個共性的特徵就是沒有家可以依靠,沒有穩定的生活來源。
露宿者(流浪漢)問題是社會問題,在社會有一些人沒有固定的屋,居無定所,因為經濟能力不足。他們在城市中流浪,行乞或當苦力等臨時工人,在公園、天橋底、住宅后樓梯等處睡覺。近年又有被稱為野宿族的,也是一種流浪。
流浪給人的感覺是很自由、很灑脫,不受約束,但是每個流浪漢必須符合這三大特徵,否則就稱不上流浪。
現在這個社會,太多的壓力已經把流浪給蒙上一層浪漫的色彩;很多人只是看到了流浪自由自在這一方面,而更多的忽略了流浪所帶來的後果,前途渺茫、生活受困、身體遭罪、精神折磨等等。
許許多多的文章里都寫流浪多麼的浪漫美麗不羈等等,但是他們大多都是從不同的方面來看待流浪,沒有真正的體會到不得不流浪的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