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莎草

油莎草

油莎草原產於北非及地中海沿岸一帶,廣泛栽培在西班牙、義大利、南非、南美、前蘇聯等地。1960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由保加利亞引入試種成功,后在內蒙古、遼寧、廣東、廣西、福建、新疆、甘肅等地區試種成功。

形態特徵


莖葉叢生,分櫱力極強,莖三棱形,由葉片包裹而成,植株高可達100厘米。單葉互生,葉片狹長,平均長度65厘米,寬度0.5厘米,呈劍狀,葉片表面覆蓋角質層比較堅硬。地下莖呈匍匐狀水平斜向伸長,一部分長出地面形成分枝,另一部分末端膨大形成塊莖(核狀莖果),每蔸可達100-200粒。
莖果呈橢圓形,長1-2厘米,直徑0.7-2厘米,形成初期為白色,成熟後為黃褐色。莖果頂端具有芽點1-3個。具節和鱗片,芽端鱗片細密,莖果表面有短的線形不定根。根為鬚根系,垂直分佈於土層中。少數植株開花,苞片長於花序,花長於主莖頂端,花兩性,黃白色,為穗狀花序,呈圓柱形或稍扁平且水平叉開,每穗具8-30朵花。生育期100-120天。
油莎草
油莎草

生長環境


陽性植物,喜光。耐旱、耐溫、耐瘠、耐鹽鹼,適應性廣。喜排水良好、疏鬆的土壤。要求年均氣溫20℃以上,年降水量不少於600~650毫米,高溫多雨的夏季生長尤旺。用塊莖繁殖,播前浸水催芽,待塊莖吸水膨大時起畦播種,植距15~18厘米。生長期短,種后80~120天收穫塊莖。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油莎草單作、間作、套種或在林果樹下種植均可。以收穫地下核狀莖果為目的的,首選沙質土壤,其次為肥沃疏鬆土壤;以收草為目的的,則可因地制宜種植。因油莎草根系發達,分櫱力強,生長快,所以整地時要施足基肥,每畝施過磷酸鈣60千克、土雜肥1500千克,耕耙后整成畦帶溝寬1.2-1.5米的大畦,畦面要平整。

田間管理

油莎草田間管理主要是防除雜草。因其根系分佈淺,特別是生長中期,鋤草以淺為宜。對於部分深根性雜草,應採取拔除的方法。當植株進入旺長期,葉子封行時應停止除草。油莎草葉片細長,分櫱力強,肥水過多易造成葉片徒長,土壤肥沃的或在施足基肥的情況下,生育期內一般不用追肥。若土壤過於貧瘠或基肥施用不足,視苗情可於塊莖形成初期每畝追施尿素和氯化鉀各10千克左右,促進結果(莖果)。油莎草抗旱能力強,但需水量比較大,在整個生長期特別是分櫱期和莖果膨大期,遇乾旱時應及時澆水灌溉,保持土壤濕潤。

收穫貯藏

一般在秋季有1/3地面上莖葉枯黃時就可開始收穫。收穫時用人工整株連根拔起,抖在篩子里,篩去泥土,也可用旋耕機翻耕10厘米深,把土翻鬆散,用篩子收穫。收穫后及時除雜、充分曬乾,當塊莖含水量在15%以下時貯藏。貯藏期間注意防潮,以免塊莖回潮發霉,影響出油率和發芽率。

主要價值


經濟

油莎草
油莎草
油莎草含澱粉約25%~30%,糖分約12%~20%,並含少量蛋白質和維生素A,磨成粉后可制餅乾、糖果等。
過油的餅粕可加工成糕點,制醬油和醋,也可提取優質澱粉、糖、纖維素和釀酒。榨過油的餅粕經分解發酵等流程,100千克餅粕可提取優質澱粉30千克,熬糖30~34千克,還可釀造40~50度白酒14~16千克,餘下的粉渣還是很好的精飼料。
油莎草是一種產量很高的油料作物,含油量27%左右。一般畝產600多公斤,可產油150至200公斤,相當於2至3畝油菜籽和2畝左右花生的產油量。
油莎草除榨油外,也可加工成食品出售,可生食、炒食、油炸,味道香甜。葉可作飼料,或作為造紙、編織的原料。

食用

油莎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亞油酸,其中蛋白質8-10%,亞麻油酸20%左右,亞油酸29%,總油酸高達90%以上。其食用油脂肪酸組成合理,品質優於菜籽油,堪比橄欖油,營養價值極高。油色清澈微紅,無沉澱,濃香無異味,0℃以下不凍,可作精美菜肴的調料油,符合國家食用油標準,具有降低人體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能,是一種優質的保健食用油。而且可用於高溫油炸食品,是反式脂肪(人選氫化油)的優質替代品,應用在食品上,將還人民大眾一個健康身體。發展油莎草對於有效補充國內食用油資源,緩解我國食用油供求不足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食品加工


前期處理工序及要點:
1、除雜——是指挖掘油莎草時應將泥土、石塊、玻璃、鐵釘、陳種空殼、病蟲鼠害破損果等一切影響加工的東西清除掉。
2、清洗——是將油莎草表面附著的泥土、鬚根沖洗掉。
3、分級——可用網目不同的篩子將油莎草按其顆粒大小分成不同等級,以便於產品加工和出售,增加商品價值。細小不規則的剔除后,可用於榨油。
4、脫皮——油莎草表皮淡褐色,有節和鱗片,鮮食時食后口感不適就是表皮的緣故。加工風味小食品時應盡量想辦法減少表皮的不適感。
具體辦法:
(1)少量加工時可用手工去皮,
把油莎草放入容器后加適量的水用手搓去表皮渣屑;
(2)大量加工必須藉助機械滾筒設備,利用油莎草在滾動中相互摩擦去掉表皮。
5、清洗——脫皮后的油莎草用清水沖洗表皮渣屑,待乾淨后即可進入加工階段。
常見食法有:水煮油莎豆、多味油莎豆、鹽油莎豆、怪味油莎豆。

病蟲防治


病害:油莎草基本沒有病害,危害莖葉的主要害蟲是螟蟲,發生初期可用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噴霧防治。
蟲害:播種時每畝可用40%樂斯本乳油150毫升拌細沙土15-20千克,也可用75%辛硫磷乳油以1∶2000的比例拌成毒土,每畝20-25千克撒施於穴內,以防治地下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