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佞

漢語詞語

奸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ān nìng,指姦邪諂媚的人。出自《管子·霸言》:“以奸佞之罪,刑天下之心。”在句中常作形容詞、名詞使用。

基本解釋


奸佞
奸佞
奸佞
[書面語]
1.姦邪諂媚 crafty and fawning
2.姦邪諂媚的人 crafty sycophant
crafty and fawning:奸滑諂媚
crafty and fawning people:姦邪諂媚的人。
註:“奸佞”一詞作名詞時,奸(單字用時,繁體作奸)指奸臣,即禍亂朝綱、排除異己、中飽私囊、危害社稷、以一己之私而有損國事甚至陷害忠良、私自謀害大臣之人,佞指佞臣,即或依靠溜須拍馬、諂媚逢迎,或依靠自身手藝,或依靠幫助君主做一些不合禮法的事受到君主寵幸,實則以權謀私、不忠於君主,有時還會暗害君主的人,二者合稱“奸佞”。

引證解釋


1.姦邪諂媚
《管子·霸言》:“以奸佞之罪,刑天下之心。”
《魏書·李欣傳》:“聽其言也甘,察其行也賊,所謂諂諛、讒慝、貪冒、奸佞,不早絕之,後悔無及。”
元·劉祁《歸潛志》卷十一:“時平章政事兼樞密使完顏白撒、樞密院副使赤盞合喜用事,二人奸佞無遠略,士庶皆惡之。”
東周列國志》第二回:“石父恐叔帶進諫,說破他奸佞;直入深宮,都將伯陽父與趙叔帶私相議論之語,述與幽王,說他謗毀朝廷,妖言惑眾。”
秦牧《長窗燈語·一九七九年的晨鐘》:“奸佞巧偽之徒,自以為縱橫捭闔,偷天換日,顛倒是非,無不如意。”
2.姦邪諂媚的人多指奸臣。
漢·王符《潛夫論·思賢》:“尊賢任能,信忠納諫,所以為安也,而闇君惡之,以為不若奸佞、闒茸、讒諛之言者,此其將亡之徵也。”
晉·葛洪《抱朴子·釋滯》:“至使末世利口之奸佞,無行之弊子,得以老莊為窟藪,不亦惜乎?”
《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只為宣和失政,奸佞專權;延至靖康,金虜凌城。”
《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都是你這班奸佞,欺死蔑生,擅權廢置。”
3.姦邪,偽善。
當代·殷謙《晚風集》:“除了瘋子和傻子,或者為了特殊的需要,大概再不會有人把帽子穿在腳上,把鞋子戴在頭上。然而,在思想上樂意這樣的顛倒,向邪惡頂禮膜拜的人還是有的。‘五一’期間,在河南省淮陽縣太昊伏羲陵的旅遊隊伍中,就有人不時向岳飛觀前的秦檜等奸佞長跪伯像作揖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