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楚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
曹楚生(1926年6月-2017年11月19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原籍江蘇省無錫市,1948 年7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土木繫結構組。曹楚生是中國著名水利工程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部科技委員會委員、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原水利部天津院)專家委員會主任、天津大學教授。先後參與或主持設計了中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高壩——佛子嶺水庫工程、黃河上第一座以發電為主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鹽鍋峽水電站、中國第一座大型碾壓式堆石壩——碧口大壩、中國第一座大型混合式蓄能電站——潘家口水利樞紐工程。1956年獲評全國農業水利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先進工作者,1990年獲首批“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稱號。
2017年11月19日,曹楚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曹楚生
1948年-1951年 上海交通大學土木系 高等結構及鋼筋砼 助教;
1951年-1954年佛子嶺水庫指揮部 壩工組長、工程師,負責連拱壩設計;
1954年-1958年 治淮委員會設計院 設計室副主任、響洪甸、磨子潭、松濤設計負責人、主任工程師;
1958年-1959年 北京勘測設計院黑山峽設總;
1969年-1974年 水電部五局碧口工程指揮部 副部長、設計組長負責工程設計;
1974年-1979年 水電部十三局設計院 副總工程師、負責潘家口工程設計等;
1979年- 天津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總工程師、技委主任、教授級高工、負責潘家口石漫灘及蓄能電站設計、LIWAGU顧問;
1989年 被選為中國工程設計大師;
1999年 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曹楚生主要兼職(國內外學術團體的兼職):曾任《水利水電工程》編委會主任、《土木工程學報》、《水力發電》和《中國水力發電年鑒》編委。水利部技術委員會,委員;多屆中國水利學會理事(曾擔任一屆常務理事);多屆水工結構專委會副主任;多屆中國水力發電學會理事;多屆抽水蓄能專委會主任;亞州開發銀行註冊諮詢;天津大學水利系兼職教授/教授。
曹楚生
20世紀50年代,曹楚生在汪胡楨老工程師的主持和指導下,負責佛子嶺連拱壩設計、磨子潭雙支墩大頭壩和響洪甸重力拱壩,這三種壩型各具特色,國內都是第一次建造;
20世紀60年代,曹楚生主持設計了黃河上第一座發電的水電站——鹽鍋峽水電站;
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第一座大型碾壓式堆石壩——碧口大壩也是曹楚生院士負責設計的;
20世紀80年代,曹楚生設計了潘家口工程,其中帶寬尾墩的溢留壩屬國內首次採用,其廠房系中國第一座大型混合式蓄能電站。為了適應供水需要,水頭變幅極大,採用了可變頻——變速運行的變速機組,下池左岸中立壩採用具有抗滲和抗凍性能的全斷面碾壓混凝土壩,這些在國內均屬首創。
曹楚生在水工結構上做出了創造性的成就,為我國水利工程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曾先後獲得全國優秀設計金獎(潘家口和石漫灘工程)2項和省部級科技一等獎4項(均為第一完成者)。1956年,獲全國農林水利先進生產者和全國先進生產者和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等獎勵。
2017年11月19日9時,著名水利工程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部科技委員會委員、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原水利部天津院)專家委員會主任、天津大學教授曹楚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曹楚生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17年11月23日(周四)上午10:30在北京市海淀區五棵松301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西院小禮堂舉行。
《潘家口水利樞紐及其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1991;
《從水利工程建設看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1993年;
《水利水電樞紐的增容擴建不容忽視》,1994;
《潘家口重力壩迎水面水平裂縫水下封堵等綜合處理設計》,2002-1-1;
《抽水蓄能是新興能源作為水電的補充有利於電力的可持續發展 》,2004年;
《可視化模擬技術及其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研究》,2004-1-1;
《零坍落度混凝土振搗密實和碾壓混凝土壩設計研究》,2005-1-1。
曹楚生大膽探索、勇於創新,但以對具體結構設計及施工質量嚴格要求、一絲不苟而著稱,他設計的大壩迄今均運行良好,很多已成為著名工程。曹楚生是中國水工主要帶頭人之一,在水工結構設計上作出了創造性的成就,為中國水利工程建設作出了顯著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