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兒科研究所

應用醫學研究機構

首都兒科研究所(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是一所以醫學基礎研究、兒科疾病發病機理研究、兒童保健為重點,承擔有醫療、教學和預防任務的應用醫學研究機構。

研究所前身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兒科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是新中國第一家兒科醫學研究所。1983年改隸北京市,1984年開設門診,1986年建立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1993年,在京郊順義區組建“北京市醫用生物製品中試基地”。

截至2014年6月,研究所及附屬兒童醫院佔地面積43.15畝,科研醫療建築面積38074m;有員工1400餘人,已培養博士、碩士300餘人。

歷史沿革


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
1958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兒科研究所成立。
1978年,研究所開始在中國醫科院進行研究生招生。
1983年,研究所改隸北京市,1984年開設門診,1986年建立附屬兒童醫院。
1990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研究所獲得了獨立培養並授予兒科學碩士學位資格。
1993年,在京郊順義區組建“北京市醫用生物製品中試基地”。
1996年,附屬兒童醫院被批准為北京大學醫學部教學醫院,與協和醫院兒科共同申報協和醫院大學兒科學博士學位點獲得批准。
2002年,獲得北京大學醫學部獨立培養授予兒科學碩士學位資格。
2005年,附屬兒童醫院獲批成為北京地區兒內科住院醫師培訓基地。
2006年,獲得北京大學醫學部獨立培養授予兒科學博士學位資格,附屬兒童醫院獲批成為北京地區兒外科住院醫師培訓基地。
2010年,研究所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取得了臨床醫學(學術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2020年1月31日起,在官方微信公眾號“首都兒科研究所科普號”上,專門開設了“留言板”欄目,每天針對網友提出的在就診、住院、檢查等流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整理回復。
2020年2月3日起,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點,每期一位科室主任開啟40分鐘直播,特別邀請感染、呼吸、消化、普外、重症、檢驗等科室主任就家長關心的兒童居家防護方法,特殊時期如何就診,以及就醫流程、預約檢查等熱點問題進行答疑,幫助家長更深入地了解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家長們也可以進行提問互動,直播結束后視頻可進行回看,在首兒所今日頭條號和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可查看精華內容。
2021年4月,首都兒科研究所通州院區將於本月底開工建設。首兒所通州院區建設項目位於通州區宋庄鎮,是2021年北京市重點工程。

科研條件


硬體設施

截至2010年2月,研究所擁有PCR儀、MassARRAY分子量陣列技術平台、核酸電泳系統、雙向電泳儀、“水平、垂直電泳系統”、蛋白轉印儀、蛋白濃縮系統、台式冷凍離心機、台式常溫離心機、高速冷凍離心機、掌上離心機、質譜儀、液相色譜、毛細管電泳、ACCESSⅡ全自動微粒子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酶標儀、多功能微孔板讀數儀、洗板機、、紫外分光光度計、分光光度計、CO2培養箱、電穿孔儀等科研設備。
截至2012年,研究所擁有包括核酸蛋白測定儀、生物分析儀等原值10萬元以上科學儀器設備共有48台。

人員編製

全所院現有職工1900餘人。現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66名,擁有高級職稱專家238名。已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400餘人。

科研部門

外景
外景
截至2014年6月,研究所設有11個研究室:兒童衛生與發展研究室、兒童早期綜合發展研究室、生長發育研究室、流行病研究室、生物技術研究室、生化研究室、分子免疫研究室、遺傳研究室、病毒研究室、細菌研究室、病理生理研究室。
研究所內設有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中國兒童衛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導中心、中-加兒童健康研究合作中心、北京市感染與免疫中心實驗室。研究所是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中國兒科醫師協會的主任委員單位。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專家委員會、宋慶齡基金會兒科獎勵基金委員會、中國社區衛生協會等國家級專業學會辦公機構設在所內。
2010年,北京市衛生局批准在研究所建立“北京市兒童成人慢性病防治中心”。2012年,組建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兒童發育營養組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附屬兒童醫院


附屬兒童醫院編製床位400張。設有26個臨床科室,6個醫技科室。2019年門診量227萬餘人次,出院病人3.7萬餘人次,住院手術病人1.2萬餘人次。國家/北京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醫院技術實力領先。擁有呼吸內科、重症醫學科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衛計委衛生行業專項課題先天重大畸形治療技術科技攻關牽頭單位、中國出生缺陷救助“示範基地”、全科聯盟聯合診療中心成員單位、中國兒童糖尿病管理中心、中華醫學會新生兒學組委員單位5個國家級平台,愛嬰醫院、北京市/朝陽區危重新生兒轉會診指定醫院、兒科學科協同發展中心(東區)牽頭單位、呼吸道疾病診斷治療中心、北京市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北京市新生兒學組組長單位6個北京市級平台。

科研成就


科研領域

研究所以“兒童保健群體醫學研究”、“兒科疾病基因和生物技術研究”、“兒科感染的實驗診療技術研究”為重點,開展了一系列研究。
研究內容涉及胚胎髮育、出生缺陷、嬰兒餵養、生長發育、兒童常見和疑難疾病、人口健康、社區醫療等方面。

科研成果

研究所常年承擔著國家、衛計委、國際合作組織和北京市一系列重大項目和課題的研究,其中有國家973、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等。
截至2014年4月,研究所共獲國家級獎7項、衛計委和北京市各類科技進步獎79項,科研、臨床人員每年在各種核心期刊、學術會議、專業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SCI文章40餘篇。有在研課題70項,經費7022.64萬元。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10月,研究所擁有臨床醫學(學術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與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共同申報了兒科學的博士學位點。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4月,研究所已培養博士、碩士300餘人,有10名青年科技骨幹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科研、臨床人員每年在各種核心期刊、學術會議、專業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SCI文章40餘篇。有百餘名留學歸國人員。
附屬兒童醫院還承擔北京大學醫學部、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大學及北京衛校等醫學院校兒科學、護理學、藥學、影像及檢驗專業教學任務。

科學研究

承擔著國家、國際組織和國際間的多邊合作以及科技部、國家衛健委、北京市衛健委、市科委等一系列關係到兒童保健、兒科常見病和罕見病等重大研究項目,課題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指導性。一批優秀研究項目先後獲獎,獲得國家級獎項7個,省部級各類科技進步獎105項。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副所長:劉中勛
所長、黨委副書記:羅毅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楊健
副所長:陳博文、吳建新、谷慶隆
工會主席:常盛薇

文化傳統


• 院徽
首都兒科研究所
首都兒科研究所
標識名為“首兒之家”;以首都兒科研究所英文名稱Capital In stitute of Pediatrics的縮寫字母“CIP”做為基礎變形而來。字母“I”小寫,演化為嬰幼兒的形象出現在標識核心位置,而字母C和P變形為“醫院和父母”分別守候左右。寓意只有孩子健康,整個家庭才會幸福;同時也傳達出首都兒科研究所服務兒童健康的核心理念:我們所努力的一切都只為讓孩子更健康,家庭更幸福。
綠色代表健康;藍色代表實力;橙色代表關懷。
“所標”在“院標”的基礎上升華而來,以徽章的形式表達。1958年是首都兒科研究所前身中國醫學科學院兒科研究所的創建時間。
• 所訓
慈愛 嚴謹
求實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