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彩燕蛾的結果 展開

彩燕蛾

彩燕蛾

彩燕蛾是燕蛾科內的一種蛾。

物種信息


原 名:
Le Papillon
譯 名:
蝴蝶
導 演:
菲利浦慕勒Philippe Muyl
演 員:
米歇爾塞侯(Michel Serrault,3屆凱撒獎影帝)
柯萊兒布翁尼許(Claire Bouanich法國天才童星)
類 型:
溫馨喜劇
片 長:
79 分鐘

內容簡介


劇照
劇照
她沒有爸爸、只有媽媽,她不怕陌生人。
她的好奇心比大象還要大,她叫做麗莎,今年8歲。
中午放學,媽媽忘了接她回家,
麗莎不哭不鬧,坐在咖啡店,被鄰居爺爺發現。
脾氣怪怪的爺爺,搜集了各種美麗花蝴蝶,
還要去山上找“伊莎貝拉”,他說那是歐洲最稀有蝴蝶。
小女孩找不到媽媽,好怕被送到孤兒院,
麗莎也想看蝴蝶飛呀飛,可以跟爺爺一起去嗎?

相關評論


以下的簡介是從一個台灣網站轉過來的
真心推薦大家快去欣賞。劇中有許多詼諧對白,經由第一次接觸蝴蝶的麗莎童稚的
口中冒出來,更是讓人笑得東倒西歪。
其中最傳神的是,她看了老爺爺從包裹中拿出來的繭,沒頭沒腦地問道:“你的蝴
蝶是什麼牌子的?”好像看到人家從百貨公司買回來的飾品,問一下是什麼牌子的
一樣。又讓人不禁想起以前第一次看到大學標本室中每一隻蝴蝶標本,蟲針上都別
了一個小“牌子”:“蟲簽”是也。
我們把采來的昆蟲做好標本之後,都會用小小的紙片做成的“蟲簽”,上面以極細
的針筆標明這隻蝴蝶的學名,再把自己名字寫上去,也把採集地、採集時間記在上
頭。一位老師曾說:“沒有蟲簽的標本就沒有價值”。
《蝴蝶》劇中的主角“伊莎貝拉”(Isabellae),其實不是蝴蝶(butterfly)
,而是蛾(moth)。卻不能說它字幕翻譯錯了,因為雖然有些蛾比蝴蝶美麗更勝一籌,
如馬達加斯加島的彩燕蛾、本片中的伊莎貝拉,但是蝶、蛾在一般人心目中,不啻有
著天使與魔鬼之別。試想片名改成“蛾”(The Moth),還能吸引多少人去看呢?
在法文中,蝴蝶和蛾確實是同一個字。特地翻出多年前所讀的東方版法布爾《昆蟲記
》第三冊:大自然有夏日歌手-蟬,其中“大紋白蝶與甘藍菜”這一篇中提到:
昆蟲學的分類上,蝴蝶和蛾類都屬於“鱗翅目”,也就是“翅膀上有鱗片的昆
蟲”。…這兩種無法完全用特徵區別出來的昆蟲,我們以“蝶類”和“蛾類”來
稱呼,英語則稱它們為butterfly和moth,在很多地區卻是以相同的名字來稱呼。
例如法布爾老師所說的法語,不管蝴蝶或蛾類都叫做“巴比用”。“巴比用”
(papillon)是來自拉丁文中的“巴比里歐”(papilio)這個字。“巴比里歐”除了表
示蝴蝶外,還包含了帳棚或旗幟的意思。或許是拉丁文詮釋在風中備“嘩啦嘩啦”
隨風飄動的旗幟和“叭達叭達”振翅飛舞的蝴蝶時,發現兩者都充滿動感,因而
產生聯想吧!漢字里的“蝶”,右邊“?”字的意思是薄平狀,例如在“?”字上
面加上“草”字頭,就成了“葉”字,如果加上“石”字邊,就成了“碟”字,
它們都有薄而平的特質。所以“蝶”指的是一種扁平、翩翩飛舞的昆蟲。可見中
國人在造這個字時,取的並不是聲音,而是把蝴蝶的模樣靈活的表現出來

內容介紹


本科昆蟲通稱燕蛾。大部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全世界已知約750種,印澳區和新熱帶區占絕大多數,衣索比亞區為數較少,東南亞有若干種,歐洲沒有,中國現知有7種。
主要特徵
雌蛾聽器位於腹部側面,雄蛾聽器則位於腹部兩側,無翅韁,觸角線形。幼蟲腹足俱全,有些幼蟲體被白色蠟絲,蛹有絲繭,部分幼蟲的寄主是大戟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