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國散文年選
2009中國散文年選
60年的歷史,是精英的,更是大眾的。但在這個大眾失語的時代,是不是還有人關注那“沉默的大多數”?我們是否像珍視自己的方方面面一樣去長久而溫暖地注視那些普通人?是否真正走近過他們的人生,是否洞悉他們的苦苦掙扎和內心的追求憧憬?
《天堂與煉獄之間——一個殘疾青年的文學人生》寫在作者得知了一個死訊之後,那是一個酷愛寫作的搖著輪椅的朋友,他一生做著文學的夢,但卻貧病交加,生命終止在40歲的風雨中。作者看了他的日記,愧悔交集,扼腕長嘆:“我們這些個所謂的正常人、健康人、有‘單位’有‘身份’的人,都在津津有味地忙活著自己的前程,沉湎於自己的功、名、利、祿。我們可以玩似的將電腦換了一代又一代,可以輕鬆地旅遊並為了旅遊置辦起高檔的照相機、錄像機,我們可以為了評職稱弄些狗屁不如的‘論文’或者‘著作’,我們可以隨便地在一頓酒席上花去千兒八百(當然大部分是既顯派頭又不用心疼的公款,每年數千億的吃喝款有多少是被輕易地糟蹋掉的?)……可是誰有心思有工夫去想到這個萎在醫院牆角里走投無路、簌簌落淚的殘疾人?我只要緊一下手頭,是能夠拿出可以幫助他治病、可以延緩甚至挽救他生命的錢來,可是我沒有!”這種愧悔自責是作者的,也應該是我們大家的。
李曉虹,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著有《中國當代散文的審美結構》、《中國現代散文輪》、《中國當代散文發展史略》等散文理論研究專著,在學術報刊發表《20世紀散文文體發展及其文化蘊含》、《論20世紀散文思潮》、《21世紀散文作家的走向》等散文理論研究論文和散文評論數十篇。獨編或合編《中國散文年選》、《三十年散文觀止》等散文選本十餘種。
李曉虹 60年,散文以自己的方式記憶(序)
又見青山
故里桑植帥魂歸
仰望崑崙
夕陽山外山
“我的心向著你們”——茅盾先生二三事
一個女人的井岡山
侯金鏡之死
門孔
我心目中的林斤瀾
小丁剪影
又見青山——掃李美筠先生墓
春天,十個海子——紀念海子逝世二十周年
活在時光中的燈
渡過長江去
年年此夜
行過未名湖邊
我這些個“頭一回”啊
陶
十六個村莊的白夜——“我的沉重的紀念碑”之一
同在“加加林”
成長的煩惱
歌哭無端紙一堆
潘家園憶事
活在時光中的燈
水鄉記憶
漸行漸遠的故鄉
活著是一筆債
天堂與煉獄之間——一個殘疾青年的文學人生
秦姐
哭孩子
農民工
老水車旁的風景
夜遊者
活著,是一筆債
影子
塞外的女人們
蠻子姨媽
西邊大道東邊小河
嶺上又見映山紅
一隻前世的小螞蟻
母親的遺物
悲傷的詩
雲朵帶走哭泣的黃土高原
十一個孩娃一個媽
歷史深處的歌聲
三重奏,四重奏,藍調芝加哥……
卡夫卡,無處不在
美麗的列夫·托爾斯泰
會吼叫的煙霧
歷史深處的歌聲
漢事新說
記憶李白成
一個不敢有敵人的王朝
天子墳
孤音千年
榮歸記憶之鄉
大雪是喊魂的節氣
窈窕淑女
朔風昨夜過茶林
虛擬的後現代
灰霾
關於一部虛擬的後現代主義小說
現代人的江湖
讀齊白石的十八次唏噓
倒流而至的時空隧道
蜘蛛腳與翅膀
結局
生活如薊
我和我在一起
蘆葦與人
“嘭”的一聲碎了?
一瓶黃河水
少許
悲傷,不悲傷
給靈魂放個假
清明不是節日
新星·流星·觀星人
她說:藝術的來源是消遣
笛鳴香港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到澳門,給靈魂放個假
丹頂鶴之死
遙望蓮花
雲中誰寄錦書來
暗香如故
首都機場里的命名
買酒記
獨好——三清山印象
蟄伏並快樂著
窗外的大樹風光
隱形埋名
樓下的小巷
北京來的電話
背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