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茶根的結果 展開
- 茜草科植物
- 茜草目茜草科植物
大茶根
茜草科植物
徠大茶根茜草科植物嚙狀玉葉金花的莖葉。攀援灌木,嫩枝被貼伏短柔毛。葉對生或輪生,膜質或薄紙質,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8厘米,寬2-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近無毛或疏被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葉柄長3-8毫米,被柔毛;托葉三角形,長5-7毫米,深2裂,裂片鑽形,長4-6毫米。漿果近球形,長8-10毫米,直徑6-7.5毫米,疏被柔毛,頂部有萼檐脫落後的環狀疤痕,干時黑色,果柄長4-5毫米,疏被毛。花期6-7月。
徠大茶根
生於土山坡、山谷、河邊灌木叢和疏林中。分佈雲南、廣西、廣東、台灣等地。
【採集】夏、秋採收。
【性味】廣西醫學院《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味微甘,性涼。"
②廣西醫學院《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治燒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用)。外用:搗汁塗或煎水洗。
【宜忌】忌內服。
①治無名腫毒、痰核:大茶葯根二兩,狼毒二兩,鋪地錦三兩,吸膿膏一兩,假菊花根二兩,雞骨香五錢,九乾菜三兩,了哥王一兩,生油一斤四兩。將上藥浸四至五天,放鍋內熬至葯枯,去渣,以藥油一斤,配合黃丹八兩,煉成柔軟硬膏,取貼患處,有止痛消腫毒之效。
②駁骨:大茶葯根八兩,生雞仔一隻(約重十兩,不去毛臟),共同搗爛外貼傷處,先將骨折以手法複位,外加樹皮和繃帶固定,約敷一小時除去。
③治刀傷:大茶葯根(去青皮)、鑽地風,二味酌量,共搗爛敷患處。(選方出《嶺南草藥志》
【出處】出自《嶺南草藥志》
【拼音名】Dà Chá Yào Gēn
【中文名】大茶根(《廣西藥植名錄別名】胡滿蔃、大茶根、斷腸草根、豬人蔘
【異名】大洋藤、玉葉金花(《廣西藥植名錄》),膠鳥藤(《中國經濟植物志》),火燒藤(廣西醫學院《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
【來源】藥材基源:為馬錢科植物胡蔓藤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elsemium elegans (Champ.)Benth.[Medicia elegans Champ.]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除去莖葉,洗凈,切段,曬乾。
【原形態】常綠藤本,長約12m.枝光滑,幼枝具細縱棱。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狀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2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聚傘花序多頂生,三叉分枝,苞片2,短三角形;萼片5,分離,長約3mm;花小,黃色,花冠漏斗形,先端5裂,內有淡紅色斑點,裂片卵形,先端尖,較花筒短;雄蕊5;子房上位,2室,花柱絲狀,柱頭4裂。蒴果卵狀橢圓形,長10-14mm,直徑6-8mm,下垂,基部有宿萼,果皮薄革質。種子長圓形,多數,具刺狀突起,邊緣有翅。花期5-11月,果期7月至翌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