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葯山鎮的結果 展開

葯山鎮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葯山鎮

2015年,根據湖南省津市市鄉鎮區劃調整方案,渡口鎮、棠華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葯山鎮。

行政區劃


葯山鎮轄24個建制村,4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134.31平方千米,總人口3.75萬人。鎮人民政府駐文昌閣社區(原渡口鎮人民政府駐地)。

名勝古迹


葯山寺

葯山寺位於湖南省津市市葯山鎮(原棠華鄉葯山),原名慈雲寺,始建於唐初,相傳曾有唐“尉遲敬德督建”石碑。唐貞元至太和年間(785—840),續有擴建,殿宇雄偉,有大佛殿、戲台等20多進,長約一公里,俗傳“跑馬關山門”。唐高僧惟儼於德宗貞元年間從衡山移居葯山寺,一時禪風大振。周圍百公里的官吏均到此參拜,並賦詩留墨,惜多失散。后葯山寺損后修,修后損。
葯山寺宋代碑刻
葯山寺宋代碑刻
1983年以來,日本佛教界權威人士四次組成尋根參拜團到葯山寺參拜。惟儼圓寂后,葬於葯山,墓塔名化城,唐伸撰碑銘。碑、塔年久湮滅,明崇貞十三年重修,墓碑尚存。遺址有一座明代大鐵鐘和古樟,羅漢松多株。現闢為重點佛教場所,列入國家重點寺廟。
寺內有唐朝所鑄大鐘一口,被視為該寺鎮山之寶。寺內還有古榔樹(約2000多年樹齡)、樟樹四株、羅漢松等(約1000多年樹齡),平均樹齡已達八百多年。該寺有僧人墓塔二座,一座為唐朝惟嚴祖師塔,一座為現代名僧百深禪師塔。另有碑刻十二塊,珍藏佛經十二部。

葯山慈雲講堂

“岩花澗草西林路,未見高僧只見猿。”這是一千年前唐朝詩人李商隱來到葯山時看到的情形。如今的葯山寺,除了如李商隱詩中所見的景色,還多了一個文化品牌——葯山慈雲講堂。作為傳播葯山文化的窗口,葯山講堂於6月10日開講,首講嘉賓邀請了著名佛教學者、國學大師樓宇烈教授。樓教授以五十年中國文化研究的底蘊,為當地群眾講述了《中國的品格》,與葯山慈雲講堂的聽眾分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葯山慈雲講堂是葯山寺恢復重建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文化工程,以“講述真知灼見,傳承生命智慧”為原則,從今年(2015年)6月10日開始,每年將組織四次高端講座,邀請海內外高僧大德、知名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名流來葯山講學,推動傳統智慧和各科前沿知識的傳播。
葯山惟儼禪師化城塔銘
葯山惟儼禪師化城塔銘
葯山惟儼禪師住錫常有文人遷客、達官顯宦來此訪禪問道,如詩人李商隱、朗州刺史李翱、相國崔群、常侍溫造皆從其問道,並有詩書傳世。惟儼禪師是禪宗第九代祖師,駐錫葯山慈雲寺長達40餘年,被尊稱為“葯山古佛”,惟儼禪師圓寂后葬於葯山嘯峰山腰的“化城塔”,唐文宗賜謚號“弘道大師”。清雍正十二年(1734),清世宗追封“達宗弘道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