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王孫

宋代李清照創作的詞作

宋詞,作者李清照以親切清新的筆觸,寫出暮秋湖上水光山色的優美迷人,表現了她對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從情致上看出,她此時的生活是安靜、平和、閑適、歡快的,此詞當屬李清照早期的作品。

作品賞析


這首記寫秋天郊遊的詞作,當寫於詞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常常是蕭瑟冷落的感覺,自宋玉“悲秋”以來,文人筆下的秋景,總呈現出一種悲涼蕭瑟之色。然而李清照這首《怨王孫》中的秋景,展現的是一幅清新廣闊的畫圖,詞人不僅賦予大自然以靜態的美,更賦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見出詞人不同凡俗的情趣與襟懷。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詞作開首,詞人敘己泛舟湖上,時值深秋,觸目所見,秋風陣吹,湖面煙波浩渺,湖上的荷花已是香消玉殞。首二句的描述,似埋下蕭瑟的氛圍,悲秋的情調,然而接下卻筆觸一轉,寫出:“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詞人心胸寬闊、朗爽,不僅不感到悲,反以為喜、以為親。這裡詞人不說自己面對湖光山色感到親切,反說“水光山色”與人親近。這種移情於物的表現手法,把自己陶醉山水之情更真切地表達了出來。李白詩有“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辛棄疾詞有“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表現手法略同,只不過李清照寫得更自然明白和直接罷了。
詞作下片,詞人集中筆觸描繪湖面景緻。“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湖面上已無夏日那種“十里荷花”盛景,和“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情致,但詞人睹此情形,絲毫沒有惆悵、悲涼之感,而是覺得枯老的荷葉和飽滿的蓮房,也一樣給人以歡愉。更何況還有臨近岸邊的蘋花汀草,似經過清露潑洗過一番,清爽,蔥俊。這裡用“洗”字,既把秋天肅爽、靜朗的特徵勾劃出來,也把詞人不同一般的闊大胸襟給表現了出來。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這裡的表現手法與上二句“水光山色與人親”相似。詞人明明是自己留戀這裡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沉醉其中,不願離去。但卻不明說,反婉轉地說是眠沙鷗鷺捨不得遊人離去,以致不肯理睬歸去的遊人。這種表達手法,更深切、更含蓄地表現了詞人的情懷。
怨王孫回來了
作者:麥向瑩
瘦竹輕搖風拂曉,雞復唱、頻催起早。一年之計在於春,有事做、忙些好。
濁世寄塵人渺小,身在外、妻兒盼禱。夜殘聽到步聲悄,釋重負、回來了!
註:《怨王孫》該詞有多體,此為其中一體。全首詞共分上、下兩片相同(四句押三仄韻)。上下兩片只有一些區別,那就是:第三句中倒數第三個字,上片的“在”字,按詞牌規定是應仄可平,下片的“步”
字,則規定是仄聲,其餘平仄相同。
附:【怨王孫詞牌】
(仄) 仄(平) 平平仄仄(韻),平仄仄、(平)平平仄(韻)。(仄) 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仄(韻),平仄仄、(平)平平仄(韻)。(仄) 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作者簡介】麥向瑩,男,(今廣東廣州番禺人。)
【出處】麥向瑩詩詞聯集 《詩意無韁》,六郎師兄新浪博客。

作者簡介


李清照(約1084—1156年),自號易安居士,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西北)人,居濟南。宋詞婉約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少年時即以才藻見稱。18歲時與諸城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夫妻倆酷好金石圖書的搜求考據,收藏極富。靖康元年(1126),金軍攻陷汴京,他們避亂江南。建炎三年(1129),趙明誠病逝。紹興二年(1132),再適張汝舟,不久離異。晚年她便隻身漂泊越州、杭州、台州金華一帶,境遇極為孤苦。整理完成趙明誠所著《金石錄》,上表於朝,卒年約七十餘歲。
李清照的詩、詞、散文都有很大的成就。其散文構思精妙,辭采俊逸,文筆曲折生動,尤善於借敘事以狀情,因而頗受推崇。著有《李易安集》,已佚。後人輯有《漱玉集》,今有《李清照集》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