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學院

2008年創立的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化工學科最早成立於20世紀30年代,當時是學校機、電、儀、化四大主幹學科之一。1980年成立應用化學系,2008年為了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學校整體規劃的需要,組建化工學院。2016年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化學學科整體合併,成立了化工與化學學院。

學院簡介


化工與化學學院由應用化學系、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化學工藝系、催化科學與工程系組成。目前有三個本科專業,即化學工程與工藝(電化學工程方向與化學工藝方向)、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能源化工。建有化學電源與金屬電沉積、材料表面化學與界面工程兩個省重點實驗室,還建有化學電源研究所、電鍍設計中心、特種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晶體研究所、陶瓷化學研究室等研究機構。
1982年在國內首批建立應用化學碩士點,后相繼建立化學工藝、工業催化、生物化工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碩士點。2000年建立應用化學博士點,並被批准為省重點學科,2002年建立化學工藝博士點,2005年獲得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排名進入全國評估前十名,2007年建成了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

所獲榮譽


學院承擔了大量國家、部省級各類科研和開發項目。2002年以來,共完成科研項目160多項,獲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四等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70餘項,並獲得30餘項專利。在研項目1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和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共40項(含3項重大、重點項目),省部級項目50餘項,近三年年均科研經費約1000萬元。近五年發表學術論文1300餘篇,其中SCI論文5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及教材50餘部。有些方面的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與此同時,在科研成果轉化及產、學、研相結合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就。
化工學院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致力於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多年來培養的各層次學生以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同時兼備良好的組織管理才能而廣受好評。現已培養博士、碩士及本科生兩千餘人,其中很多人工作在各種重要崗位上。

學科建設


1、應用化學學科研究方向為:
(1)化學電源:研究內容幾乎涉及化學電源的所有領域,既有傳統化學電源,又有代表學科前沿的新型、高能化學電源。2008年來主要在代表學科發展方向的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燃料電池、新型鉛酸電池、電化學超級電容器等方面開展研究。本方向注意基礎研究與科技開發並重,從電池的製造設計、電極材料製備、電解液優選,到研究電極反應機理、改善電池綜合性能,為化學電源在航空航天、船舶、通訊、電動車及國民經濟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
(2)金屬電沉積:包括電鍍單金屬及合金鍍層、化學鍍、輕金屬的氧化著色及微弧氧化、納米結構材料的電化學製備、特種材料電鍍、鋼鐵的氧化與磷化、達克羅技術、鋼鐵的腐蝕與防護等金屬表面處理領域的各個方面。本方向注重從環境保護、資源利用與新材料開發方面開展應用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從新工藝開發到性能測試與改善,進而到沉積機理、腐蝕機理的研究,尤其在低污染電鍍技術開發、高速電鍍、電沉積微納米功能薄膜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明顯的特色。
2、化學工藝學科研究方向為:
(1)功能陶瓷製備工藝及應用:運用軟化學方法合成陶瓷原料,從陶瓷原料合成,成型工藝、燒成制度入手,探討原料形態對陶瓷性能的影響,進一步尋求應用新領域。其中鋇鈦系功能陶瓷的研究開發與應用,不但有空間環境條件下性能變化規律的基礎研究,還在水處理和微波介質材料方面得到應用。
(2)表面處理與塗飾工藝:運用2008年來興起的微等離子體氧化特殊表面處理新工藝使閥金屬表面陶瓷化,提高材料的耐磨、耐腐蝕、抗熱衝擊等性能,實現了輕質高強、耐熱衝擊,為閥金屬的應用領域擴大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同時還開展膜/基體材料界面結合機制和構造設計新型膜層複合材料的基礎研究,為水處理等提供環境友好新材料;以聚氨酯類塗料為載體,將納米微粉等引入製備各類功能性複合塗層,在光轉換等方面得到應用。
(3)光電及信息材料研究:主要從事半導體晶體的生長及表徵和光電功能晶體的生長、離子間相互作用的微結構與性能的關係研究等。
(4)納米微粉製備及複合膜工藝:如納米自組裝模板材料、吸波薄膜材料、高分子單鏈的聚集態結構、通過添迦納米粉提高電池容量的清潔能源電極材料等。
(5)少污染工藝:在新材料製備過程中突出綠色化工工藝的理念,並通過化工與環境科學交叉,對傳統的化工產業進行技術改革,降低工藝過程與產品的環境負荷,使其可持續發展。
3、工業催化學科研究方向為:
(1)催化技術及催化劑的研製及應用:包括稀土表面催化與改性,分子篩非晶態合金及其載體等催化劑的研製,以及在環保催化、金屬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的應用,催化劑的分子設計與合成,光電催化劑的研製,催化劑表界面的吸附行為與反應機理,表面活化處理技術及機理,金屬表面防腐技術,高級氧化技術處理水和廢氣等。
(2)稀土陶瓷及稀土功能材料:主要研究具有優良電、磁性能和高能量轉換性能的新型稀土複合氧化物陶瓷材料和稀土功能材料的製備、表徵及性能。高性能發光材料的製備、表徵及性能,同時進行材料結構及離子微觀作用機理等基礎研究,探討其在新能源、信息和環保等領域的應用。
4、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學科研究方向為:
高分子材料及其複合材料的製備與改性;高分子材料的表面與界面;有機高分子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環境無害化處理;精細的高分子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納米複合材料;光電高分子材料;高聚物疲勞損傷與壽命預測;高分子薄膜改性技術等。

學院領導


學院領導組織安排
職務姓名
院長楊春暉
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孟令輝
副院長吳曉宏
副院長劉麗
副院長杜春雨
副院長徐平
黨委副書記楊雲峰
院辦主任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