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2條詞條名為王德林的結果 展開
王德林
抗日愛國將領
王德林(1873—1938),原名王林,字惠民,1873年出生於山東省沂水縣雙堠鄉后崖子的一個農民家庭里。王德林少年時讀過兩年私塾。1894年因生活所迫,王德林隻身逃到東北謀生。
1933年徠1月因形勢所迫,退入蘇境。同年5月繞道香港回國,奔走各大城市,呼籲抗日。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任國民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別動隊光復軍第二路指揮,準備開赴東北戰場。1938年12月病逝。
王德林
1899年7月,聯絡百餘人入山。
1903年,自製刻有“反俄救國被逼為寇”字樣的大印一顆,在吉林和黑龍江一帶打擊俄國入侵者。
10餘年間,他率部打九站,攻七站,襲十站,並一度佔領索羅瓦掛及葦沙河、雅伯利與新站等地,凡侵華俄軍以及貪官污吏、漢奸巨惡,均為打擊目標,對群眾則秋毫無犯,並將繳獲的俄人財糧分賑貧民。東北人民親切地稱他為“義盜紅鬍子老王林”。
1917年,吉林督軍孟恩遠將他的部屬收編為吉林軍第一旅第三營,他任營長。
1932年,他率部反正抗日。
1932年2月8日,在中共黨員李延祿等的幫助下,宣布成立“中國國民救國軍”,擔任總指揮。20日收復敦化,接著連克額稷、蛟河兩城。
1932年3月8日,在海林東站挫敗以天野少將為指揮的日軍步兵第十五旅團。繼而攻寧等地,將日軍修築吉會鐵路與牡丹江鐵橋之材料全部焚毀。在著名的鏡泊湖連環戰役中,救國軍重創日軍。
1932年7月,抗日救國軍已發展到3.5萬餘人。當月,國民黨南京政府任命王德林為寧安警備司令,旋即向他發出“剿共密令”,他斷然拒絕,並辭去寧安警備司令一職。
1932年11月下旬,日軍糾集重兵“進剿”救國軍,王德林等抗日將領聯名向全國通電求援,但國民黨政府卻坐視不救。救國軍被迫化整為零,潛伏山林深處,1933年1月他則率傷員及眷屬退入蘇聯境內,抵達莫斯科時,受到斯大林的接見。
1933年5月5日,繞道歐洲、香港回國,奔走於上海、天津、鄭州等地,繼續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將在關內募得的8000塊銀元轉交東北抗日救國軍。
193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成立東北抗日聯軍,曾提名他任總司令,因疾病纏身,未能就任。
1937年“七七”事變后,南京國民政府委任他為光復軍第二路指揮。他不顧年邁體弱,奔走呼號於豫魯等地,籌組抗日武裝。
1938年在家鄉領導成立光復軍衛隊營,1938年12月病逝。翌年2月,延安《解放》周刊發表專文,號召愛國青年學習“民族老英雄”王德林為國奮鬥的精神。
他徠1903年組織數百義民,樹起"排俄救國被逼為寇"的大旗,展開反抗帝俄的鬥爭。1907年所部被吉林督軍孟恩遠收編為吉林軍第一旅第三營(後為東北軍步兵二十七旅七團三營)。1932年1月,成立中國國民救國軍,任總指揮,率領抗日隊伍與日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其間,他運用“化整為零,潛伏山林”的游擊戰術與敵周旋,採取“連環戰鬥”的方式給予敵人巨大打擊。率部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王德林領導的中國國民救國軍堅持抗戰達一年之久,消耗與牽制了日軍兵力,推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吉林省及整個東北的進程,為吉林創建抗日游擊隊、開闢抗日游擊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中國國民救國軍愛國將士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際毅然舉起抗日救國大旗,振奮了民族精神,對吉林乃至於全國抗戰都有很大的鼓舞。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