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鄉

浙江杭州市西湖區西湖鄉

西湖鄉處在杭州市西湖旅遊核心景區,東連西湖、南連錢塘江、西臨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北靠高新技術開發區;擁有44.3平方公里。

經濟概況


近3000畝茶地、2000畝耕地、3萬餘畝山林;有鄉、村、個私大小企業270餘家;杭州市南北兩條旅遊線穿境而過,杭州市風景旅遊點有72%在西湖鄉境內,區內有大小景點近50處;境內道路縱橫交錯、通訊網路覆蓋全鄉;人民生活富裕,2000年人均收入達到7000元。
西湖區西湖鄉景點
西湖區西湖鄉景點
近年來,西湖鄉從實際出發,以提前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創經濟強鄉、建旅遊大鄉、保茶葉名鄉為目標,緊緊抓住杭州市“大旅遊”開發的新機遇,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走出一條生態、經濟和社會同步發展、具有西湖鄉特色的新路子。2000年,全鄉實現企業總產值11.27億元,利潤2792萬元,其中以旅遊、休閑為主的第三產業產值、利潤達到5.96億元、2182萬元,分別佔全鄉企業產值、稅利的51.8%、79.52%。社會各項事業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99年分別被杭州市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鄉鎮、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單位;2000年被省評為創建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示範鄉鎮。
西湖鄉1949年曾分為金沙、三台山、茅家埠、龍井、雲棲5個鄉,1958年合併為西湖公社,1984年又改為西湖鄉。

行政區劃


下轄12個村,2個股份經濟合作社,59個自然村。

歷史沿革


西湖鄉歷史悠久,由於盛產西湖龍井茶而聞名遐邇,從元朝起就有《游龍井》詩,特別是明清時期,由於人們對龍井茶的喜愛而留下了許多文人墨客,有記載故人陸遊、楊萬里的“分茶”樂事,有陸羽所著的《茶經》,有蘇東坡等詩人的詠茶詩、詞等。更有乾隆皇帝當年留下的“十八棵御茶”印記和當代孫中山先生留下的足跡。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杭州、西湖鄉視察,與老百姓一起採茶、品茗。九十年代末,西湖鄉專程將毛澤東主席採過的龍井茶樹移栽到本鄉龍井茶葉有限公司,並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專程赴西湖鄉梅家塢村視察,並參觀了周恩來總理紀念室。

鄉村新貌


西湖鄉,這片神奇秀麗的土地,改革的春風吹醒了祖輩囿於茶園經濟的西湖人,開放的浪潮震撼了這塊封閉千年的熱土,全鄉人民緊緊抓住發展的機遇,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全力推進兩個文明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經濟實力迅猛增長,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一個充滿著生機和蘊藏著不可估量發展潛力的西湖鄉,正以嶄新的姿態走向未來。
全鄉人民安居樂業,少有所教,老有所養。把教育作為百年樹人的大計來抓,先後被省市命名為“教育強鄉”。全鄉有一流的鄉中心小學(圖一),設茅家埠校區和九溪校區,學校環境優美,硬體設施現代化,注重素質教育和特色教育,先後被授予杭州市農村示範小學、浙江省西湖少年科學院、浙江省陶行知研究會首批實驗基地等。特別是2000年12月,鄉中心小學代表杭州市參加了浙江省少年兒童計算機網路展覽會,學校的管理、輔助課教學、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培訓(圖二)等方面,都得到了省市教育等部門的肯定。還有上質量、上檔次的中心幼兒園,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梵村村內,辦園4年來,教學環境和教學質量不斷上台階,被杭州市評為“市級農村示範幼兒園(圖三)”。
同時,把尊老愛老作為講文明、樹新風,提升鄉村品位的重要工作來抓。全鄉退休養老保險投保率達100%。鄉還在秀麗的景區內建設了花園式敬老院,近幾年投入30多萬元,添置設施,綠化300多平方米,為老人提供舒適的休閑娛樂場所,讓老人們安度晚年。2000年4月通過“市二級敬老院(圖四)”的驗收。

風景名勝


西湖鄉是杭州市特殊的鄉鎮,倚山傍水,藍天白雲,寺院林立,古迹(圖一)(圖二)眾多、秀麗的風光給西湖鄉描繪出了一幅生動美麗的畫卷——
西湖鄉擁有得天獨厚的風景旅遊資源。境內有名揚天下的江南古剎靈隱寺(圖三)、凈慈寺、六和塔(圖四)、岳王廟等著名的勝景,還有名聞遐邇的西湖十景中“雙峰插雲”、“麴院風荷”(圖五)、“花港觀魚”(圖六)、“南屏晚鐘”(圖七)和西湖新十景的“黃龍吐翠”、“虎跑夢泉”(圖八)、“龍井問茶”、“雲棲竹徑”、“玉皇飛雲”、“九溪煙樹”、“滿隴桂雨”等主要名勝古迹,集江、河、湖、溪、泉、山、洞、林、寺、塔等十大景色,山水風景、古都名城,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兼備,是海內外人士嚮往的旅遊勝地。
西湖鄉擁有自己的再造新亮點。改革開放以來,西湖鄉十分注重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不僅注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保護與管理,同時還開發和建設了與之相匹配的新亮點——龍井山園、“四大垂釣區(圖九)”、“龍井御茶園”(正在建設)、金沙港文化村、滿隴桂雨公園、等,為景區美景錦上添花。

名優特產


西湖鄉的山水不僅造就了一方的人傑地靈,也蘊育了一方的物華天寶——土特產。這些物產,不僅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湖鄉人,而且已經成為西湖鄉歷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些物產不僅出自大自然的奉獻,更是歷代西湖鄉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主要的有“兩棵樹一隻鴨”——西湖龍井茶,桂花樹,西湖野鴨
西湖龍井茶(圖一):
全國有十大名茶,譽滿古今中外的,要數西湖龍井茶了。由於龍井茶產自特定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使它天生優質,加上最好的制茶、飲茶方法得以充分顯示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而獨步天下,並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使其以歷史悠久、品質超群而馳名中外,被人們稱之為茶中珍品、歷史貢品、國家禮品。
西湖龍井茶歷史悠久,早在我國唐代“茶聖”陸羽所撰寫的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記載著天竺、靈隱二寺產茶事宜。“龍井茶”始於元、明,興於清代。宋代,茶區已經基本形成,天竺產的茶已被列為貢品;元代,龍井附近所產之茶開始露面;清代時,龍井茶發展較快,尤其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遊龍井,在胡公廟(圖二)老龍井(圖三、圖四)品茶后,廟前的18棵茶樹被封為“御茶”(圖五),從此,龍井茶更是馳名中外(圖六),問茶者絡繹不絕,千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帝王將相一直為之頌吟。

明星企業


改革開放給西湖鄉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西湖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並且從鄉實際出發,穩基礎、強主體、創特色、樹形象,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結構為依託,以科技服務為手段,加快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走出了一條西湖鄉特色的路子。
全鄉共有鄉、村企業250多家,工業主要有電子、電器、建築、潛水泵系列等,有“貢”牌、“獅”牌兩家大的茶葉銷售公司;在三產經濟發展方面,具有上三星級標準的洪橋度假村、百合花、玉泉、玉皇等十大飯店、賓館;有與城市休閑相適應的“四大垂釣區”;有50餘輛計程車和近40條遊船等,為隨時恭候中外遊客的光臨提供優良的服務;還建設了金沙港文化村、滿隴桂雨公園、龍井山園等特色公園、開發了個體“雙峰餐飲一條街”(圖一、圖二、圖三)、靈隱茶葉市場;還沿山、沿途、沿景點開設了各具特色的茶館、茶座、茶葉銷售網點近150多家、開設杭州特產及旅遊品等商業網點100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