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縣實驗小學
1807年在江西創辦的公立小學
余干縣實驗小學坐落在余干縣城東區,位居縣東大門。
余干縣實驗小學,其前身是余干鎮新華小學。追本溯源,余干鎮新華小學是由考棚、新華、增產三所小學合併而成。原考棚小學是全縣創辦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所公立小學, (清1807年創立)合併前的新華小學為“延陵小學” (私立),創建於抗日戰爭後期,解放后收歸公辦,並更名新華小學,原增產小學是一所“聯立保國民”公辦學校;三所小學合併後幾經磋商,遂以“新華”命名新校。當時的校園面積7380平方米。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學校辦學規模不斷壯大,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1985年初,原余干鎮新華小學更名為余干縣實驗小學;從此直接隸屬縣教育局。身為全縣唯一的一所實驗性學校,多少年來,學校不斷更新著教育理念,為我縣基礎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校長 | 李進盛 | ||
副校長 | 童艾蓮、張海平 | 徐福昌、徐懷興 | 施常青、吳阿好 |
黨支部書記 | 柳賓 | ||
辦公室主任 | 徐四鳳 | ||
教導主任 | 張寬源 | ||
財務組 | 查衡岩 |
李國光 | ![]() 余干縣實驗小學 |
方雪嬌 | ![]() 余干縣實驗小學 |
鄭雙保 | ![]() 余干縣實驗小學 |
張金雄 | ![]() 余干縣實驗小學 |
歌名:夢想從這裡起飛
詞:寶凌、福昌
曲:宋鐵雄
歌詞:
我們是幸福的中華少年,
在燦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學文化 學知識 會生活,
實驗小學是我們最美的課堂。
團結同學,尊重師長,朝氣蓬勃,健康向上,啊
啦啦啦啦!啊,啦啦啦啦!從小學會真本領從小樹立好榜樣,帶著憧憬帶著夢想,我們從這裡起飛遠航。
![余干縣實驗小學](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e/m1e667ad64943cf889e24463af65075c3.jpg)
余干縣實驗小學
在知識的海洋中愉快徜徉,
愛學習愛勞動懂感恩,
實驗小學是我們成長的地方。
星星火炬,指引航程,報效中華,勇於擔當,啊
啦啦啦啦!啊,啦啦啦啦!從小養成好品德從小樹立大志向,珍愛生命自立自強,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棟樑
為紮實而有效地推動校本教研的實施,更好地提高教學研究工作的實效性,促進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1 、改進和完善《余干實驗小學校本教研製度》,建立更加適應新課程教師發展需要的民主、開放、有效 的教研機制。
2 、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和專業素質,保證新課程的有效實施。
3 、提高教學水平和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二、工作內容
1 、開展學習、研討活動,使教師更加深入理解校本教研的內涵。學習、討論教育部下發的《關於 改進和加強 教學研究工作的指導意見《( 徵求意見稿)》 及其有關校本研究的理論書籍和學習資料,充分認識開展校本教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要讓校本教研的理念深入到每一個教師的思想中,使之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
2 、推進名師工程制度。為了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名師要流動起來,要充分發揮輻射帶頭作用。根據需要,組 織名師帶頭上公開課、作講座、優先外出培訓等。
3 、建設具有我校地方特色的校本教研製度。做到“五三三”要求。“五”指五有,即有提煉出來的問題(困 惑 疑難),有解決問題的初步設想,有教研專,有中心發言人,有活動記錄。一“三”指三 保證,即 時間 保證,人員保證,實效保證。二“三”指三結合,即校本教研與課題研究相結合,與校本培訓相結合,與教學常規管理相結合。
4 、建設“校本教研在線”網站,拓寬校本教研實驗渠道。為我校教師進 行校本教研提供一個很好的展示、交流、學習的平台。我們將要求教師及時上傳教學 反思、研究論文、教學案例,以便於教師間的互助交流,資源共享;通過論壇,定期整理上傳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疑惑,以專題研討、問題會診的形式,組織教 師參與研討,並邀請有關專家參與指導,達到“專家引領、同伴互助”的目的。 5 、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我校將“課題”研究同課程改革緊密結合,課實驗與校本培訓緊密結合,嚴把課 題立 項關,積極參與各級課題的實驗研究,並根據個性發展的要求確立校級研究項目,
以課題研究為 突破口,帶 動學校特色發展。我校現今的主題研究是:《“問題式”教學五環節“讀、議、思、辯、問”在教 學中的運用》。
全校在四、五年級語文教學中實驗。是對啟髮式和探討式教學相結合的探索。計劃 2005 年月至 2007 年 7 月結題(詳細安排見《“問題式”教學實驗方案》),結題後進行教學推廣,帶 動教學研 究,提高教學效果。三、工作要求 1 、校長作為校本教研的第一責任人,要高度重視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的建設,為學校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服 務,並及時檢查和督促校本教研工作的落實。把重視和加強校本教研作為學校工作的大事來抓,真正做到“
精心計劃、狠抓落實、注重反思、不斷提高”。 2 、要求教師關注課改,提高對課改的敏銳程度,積極主動進行學習,注意提高學習實效。邊學習,邊研究,邊反思,邊實踐,邊總結。提倡緊密聯繫課改實際,進行深入反思,將課改理論內化為自己的認識,外化為 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