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廟

山東省陽信勞店鎮玉皇廟

2013年11月15日,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陽信勞店鎮玉皇廟,舉行了鄉村游風景區升級慶典儀式。玉皇廟的煥然一新,正式向遊客開放,成為陽信文化旅遊產業的又一重要寶貴資源。

歷史沿革


據記載,宋朝末年,山西有位叫蘇聖的人為躲避戰亂,帶領全家老小逃難到此。見一廟宇供有玉皇大帝,便在此開荒種地,安家落戶,並以自己的姓氏立此為蘇庄。因有玉皇大帝的佑護,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使得許多難民聞訊趕來,逐漸形成了密集的村莊。
元、明年間,村民形成了供奉神靈、維修廟宇的傳統,香火日漸鼎盛。金世宗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開始進行廟宇的建設。玉皇廟座北朝南,為磚木結構硬山式建築。一幢三間,青瓦覆頂,龍首翹脊,飛檐斗拱,嵌飾舐獸,脊頂冠以兩層小廟,兩柄鎮廟寶劍直刺雲天。殿內供奉玉皇大帝的座像,旁邊站立哼哈二將和四大天王。廟壁彩繪太公封神、雷公電母和飛天舞姿。整個廟宇既具有道教聖所之莊嚴氣勢,又充分展示了古老文化藝術的魅力。
據重修玉皇廟碑文記載:該廟曾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7年)、同治十二年(1878年)各整修一次,有著濃郁的文化底蘊和史料價值,是一處豐厚的地方文化遺產。十年動亂中帝像遭焚,但大殿尚存,是黃河以北惟一僅存的古廟。

古廟現狀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文化部門的幫扶下,對其進行修復,基本恢復了原來面貌,並從2008年開始舉辦廟會。2013年對玉皇廟進行開發,目前總面積達一萬平方米,有凌霄殿、山門、觀音殿、三元廟、財神廟、鐘鼓樓等房屋20多間。並計劃用三到四年的時間,發展玉皇廟村的旅遊事業。
完善配套設施,開發水塘空地,建設垂釣中心,發揚道教聖地文化,把玉皇廟景區建設成省內一流的集休閑農家樂、祈福觀光為一體的旅遊景區。同時決定每年舉辦兩次大型廟會,分別是正月初九的傳統香火盛會和九月初九的孝德文化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