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慶堂
畢慶堂
畢慶堂(1916—1969)山東省桓台縣人。原名永福。桓台縣前畢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8歲入私塾,1931年春考入索鎮高級小學,畢業后入本縣師範講習所讀書。1935年考入青州山東省立第十中學。1938年2月參加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一九三九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歷任連指導員、副教導員、教導員等職。參加了泰山區和沂蒙山區反“掃蕩”、反擊國民黨頑固派李仙洲部、消滅土匪劉黑七等戰鬥。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教導大隊副政治指導員,第四支隊特務團營副政治教導員,山東縱隊第一旅三團營政治教導員,魯南軍區第一軍分區黃西大隊大隊長兼政治委員,山東縱隊一旅三團參謀長。1943年12月調魯南軍區一分區發展地方武裝,任費(縣) 西大隊大隊長兼政委。1944年5月,調回一旅三團任營長、團參謀長,參加了解放嶧縣、鄒縣、滕縣等戰鬥,撰寫了組織攻堅戰鬥的經驗文章。
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第八師二十二團副團長,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八師二十二團團長,八師參謀長,第三野戰軍二十二軍六十五師參謀長。
抗日戰爭勝利后,他任山東野戰軍第八師二十二團副團長。1946年6月,指揮二十二團參加了泗縣、宿(遷) 北、魯南戰役。1947年1月任華東野戰軍三縱二十二團團長,率團先後參加了攻克泰安、沙土集、洛陽、豫東、濟南、淮海等戰役。1948年9月解放濟南時,任副師長,在攻打普利門時,師長王吉文壯烈犧牲,他代替師長指揮,腿部受傷后不下火線,直至攻克。1949年1月,任二十二軍六十五師參謀長。4月參加渡江戰役,進軍浙江,參加了解放舟山的戰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軍司令部參謀處處長,華東軍政大學浙江分校副校長,第十三步兵學校副校長,馬列學院第一分院軍教室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部副部長,防化學兵部副主任。一九六四年晉陞為少將軍銜。
新中國建立后,任二十二軍司令部參謀長。1950年2月調華東軍政大學浙江分校任副校長, 1951年7月,調第十三步兵學校任副校長。12月調中央馬列主義學院一分院任代理秘書長,後任軍事教研室主任。1955年2月調總參謀部防化學兵部任副部長,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57年6月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0年12月,改任軍委防化學兵部副主任。1963年任防化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主任,負責防化科研基本建設。1962年12月,負責領導核武器試驗的安全防護、部分技術
測試和取樣回收工作。他親自到化學兵部直屬單位,選調骨幹人員從難、從嚴進行訓練,並提供後勤保障,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為中國成功進行首次核試驗做出一定貢獻。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文化大革命”中,被停職、批鬥。他憂憤成疾,於1969年7月逝世。1978年12月,解放軍總參謀部和總參防化兵部黨委為其平反恢複名譽,並批准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