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集團軍,1985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改編而成,原代號為54631部隊,現代號71320部隊,隸屬濟南軍區,軍部駐地為河南省開封市。前身是在紅軍長征后留在南方的閩東獨立師。在解放戰爭徠中殲敵數量全軍第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集團軍(濟南軍區陸軍第20集團軍)已轉隸中部戰區陸軍。第20集團軍軍部駐地為河南開封,現任軍長和政委分別是宋鴻曉少將、薛君少將。

發展歷程


建國前

徠第20集團軍的前身是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紅軍閩東獨立師。抗日戰爭爆發后改編為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又先後編入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編為新四軍第1師,師長粟裕,政委劉炎。
抗日戰爭勝利后,根據國共“重慶談判”協議,蘇浙地區新四軍部隊於11月北撤山東,其中一部組成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葉飛,政治委員賴傳珠,下轄第1旅(原蘇浙軍區第4縱隊)、第2旅(原蘇中軍區教導第1旅)和第3旅(原蘇浙軍區第2縱隊)。縱隊成立后,開赴山東作戰,屬津浦前線指揮部領導。
1946年1月,改稱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1947年2月,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各旅分別改為第1、第2和第3師。5月,作為華東野戰軍主力,參加孟良崮戰役。9月,隨陳粟大軍挺進豫皖蘇,與劉鄧、陳謝大軍共同經略中原。1948年11月參加淮海戰役,全殲敵杜聿明兵團。
1949年2月,第1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屬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軍長劉飛,政委陳時夫,各師分別改為第58、第59和第60師。隨後參加渡江戰役,解放上海后擔任上海警衛任務。戰後在江浙地區整訓,作為解放台灣的戰略預備隊

建國后

朝鮮戰爭爆發后,第20軍於1950年11月在軍長兼政委張翼翔率領下入朝參戰。在長津湖戰鬥中,第58師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率領一個排堅守小高嶺陣地,頑強阻擊敵軍的衝擊,最後與敵同歸於盡,追授特級戰鬥英雄稱號,並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1952年10月第20軍回國,駐防浙江湖州,隸屬華東軍區。1955年1月,第60師與華東軍區海、空軍共同參加解放一江山島戰鬥,這是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三軍協同作戰的戰鬥。同年,改屬南京軍區
1967年8月,第20軍軍部移防杭州,執行“三支兩軍”任務。1975年7月,第20軍與濟南軍區的第1軍對調駐地,移駐河南省開封市。1979年,58師參加了中越戰爭。
1985年,第20軍改編成第20集團軍,轄58師、60師和原43軍的128師,以及坦克十一師、炮兵旅和高炮旅(59師改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第20集團軍赴四川救災。

榮譽單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集團軍曾被授予榮譽稱號的單位有:
楊根思連:原步兵第58師第172團第3連
沙家浜連、抗洪搶險英雄連:原步兵第58師第175團第2連
政紀模範連:原步兵第60師第178團3連
全國擁政愛民模範連:原59師高射炮兵團1連

歷任領導


軍長

劉飛
張翼翔
廖政國
餘光茂
熊應
宋鴻曉
鄔蘭亭(1972.10-1979.04)
張福鈺(1979.03-1981.02)
楊石毅(1981.02-1985.08)
梁光烈(1985.08-1990.06)
丁壽岳(1990.06-1999.12)
袁家新(1999.12-2003.12)
張仕波(2003.12-2008.01)
白建軍(2008.01-)

政委

陳時夫
張震球
張翼翔
譚佑銘
張文碧
王六生(1960.07-1964.07)
謝雲暉
南萍
孟克(1972.10-1981.02)
張福鈺(1981.02-1983.05)
李春廷(1983.05-1985.08)
楊興隆(1985.08-1990.01)
黃學祿(1990.01-1990.06)
劉國福(1990.06-1991.12)
何法祥(1991.11-1997.10)
陶方桂(1997.10-2000.12)
楊建亭(2000.12-2005.12)
高建國(2005.12-2008.01)
楊玉文(2008.01-2014.7)
第20軍政治部主任薛君晉陞該軍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