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嚴塘鎮的結果 展開
-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下轄鎮
- 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轄鎮
嚴塘鎮
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轄鎮
嚴塘鎮隸屬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位於邵陽市新邵縣北部中,緊鄰新邵縣城。國土面積121.3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嚴塘鎮常住人口為38314人。
該鎮207國道穿鎮而過,資水繞境而流,衡邵、安邵高速公路在此交匯互通。有著名的白水洞景區,屬寶慶十二大名景之一。
嚴塘鎮位於金龍山南部
26個村、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龍脊村 | 村部選址原杞樹村 | 村民小組17個 | 人口749人 | 面積8.72平方公里 |
龍勝村 | 村部選址原夏家村 | 村民小組21個 | 人口1944人 | 面積2.61平方公里 |
灣里村 | 村部選址原灣里村 | 村民小組14個 | 人口1763人 | 面積3.03平方公里 |
湖城村 | 村部選址原湖城村 | 村民小組38個 | 人口3101人 | 面積3.28平方公里 |
肖家村 | 村部選址原野居村 | 村民小組24個 | 人口1902人 | 面積3.95平方公里 |
岩門村 | 村部選址原下漁村 | 村民小組22個 | 人口1842人 | 面積5.22平方公里 |
戴何村 | 村部選址原坳背村 | 村民小組21個 | 人口2550人 | 面積3.81平方公里 |
小源村 | 村部選址原大壩村 | 村民小組24個 | 人口2727人 | 面積11.06平方公里 |
金子橋村 | 村部選址原小廟村 | 村民小組14個 | 人口1495人 | 面積3.62平方公里 |
江溪村 | 村部選址原江口村部 | 村民小組17個 | 人口2386人 | 面積3.26平方公里 |
白水洞村 | 村部選址原曾家村 | 村民小組58個 | 人口5386人 | 面積23.11平方公里 |
石黃村 | 村部選址三村合一老學校 | 村民小組32個 | 人口2443人 | 面積5.96平方公里 |
嚴塘社區居民委員會 | 居委會選址原嚴塘村 | 居民小組32個 | 人口3874人 | 面積2.73平方公里 |
綠楊社區居民委員會 | 居委會選址原綠楊村 | 居民小組21個 | 人口2268人 | 面積2.71平方公里 |
534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2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535畝,其中水田20590畝。2007年總人口53178人,黨員1244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嚴塘鎮常住人口為38314人。
嚴塘石山綿延,礦藏豐富。境內礦藏有鎢、金、銀、銅、鐵、錫及石灰岩等,盛產建築用石米、碎石等,石灰岩儲量達1.1億噸,居全市之最,素有“石頭之都”美稱。立足資源優勢,嚴塘工業企業逐年發展壯大,現共有大小工業企業100餘家,實現年產值23730萬元,年稅收268萬元,其中上規模的企業有:固定資產投資達5000萬元的富沖多種金屬礦、固定資產投資達2000萬元的強力水泥廠、固定資產投資達1000萬元的嚴塘鎮礦產品集團公司、固定資產投資達1000萬元的亮西東煙花鞭炮廠、固定資產投資達500萬元的鑫發錳業有限公司。
嚴塘地肥水美,物阜民殷。這裡盛產烤煙、百合、西瓜、生薑、辣椒、水果和玉米等,其中陡嶺煙葉更是名滿天下,笑傲群雄,它是嚴塘傳統名產,明清宮廷貢品。這裡農業產業建設逐年推進,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路子不斷拓展,已建成優質甜玉米、無核椪柑、無公害蔬菜和生豬養殖四大特色基地,新發展了灣里無公害蔬菜基地、楊柳立體農業生態園、高橋苗圃三大農業生產園區。
嚴塘鎮山清水秀,獨樹一幟。這裡旅遊資源極其豐富,著名景觀達40餘處。白水洞景區更是譽冠邵陽,享譽湘中,屬寶慶十二大名景之一,曾被湖南省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級旅遊區、被省國土資源廳批准為省級地質公園,是湘中著名的遊覽勝地、旅遊明珠,清咸豐年間曾著刻有《白水洞遊記》、《白水洞碑記》、《白水洞集勝記》,世代文人均稱此處為風景之寶地、名勝之稀珍。景區內地貌美觀,千姿百態,變化多端,有幽深曲折的峽谷、陡峭如削的崖壁、千姿百態的山石、藏奧納奇的溶洞、高懸崖壁的飛瀑、潺潺流淌的溪流,可謂匯山、水、峽、洞、瀑於一身,融野、奇、秀、幽、險於一體,姿態萬千,風光無限。
嚴塘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有1911年追隨蔡鍔投身於辛亥革命的雲南重九起義少將副官長何嶷青,新邵縣第一個共產黨員、為革命事業英勇獻身的女烈士李芬,知名老紅軍、副省級幹部、列入邵陽名人的鄒畢兆,“全國十大傑出檢察官”孫孝思,曾任省政協常委、邵陽市政協主席的馬業棣,武漢海關關長何署坤,婁底市人大副主任何漢貴等。
嚴塘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勢頭強勁。通村水泥公路建設如火如荼,43個村硬化了通村公路,總里程達70公里,通暢率達91.5%;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日漸完善,共修建安全飲水工程12處,全鎮35個村近4萬人喝上了乾淨的自來水;鄉風文明建設全面拓展,紅白喜事新辦“123”管理模式得到市級推介,厚養薄葬、勤儉節約等良好社會風尚在全鎮得到了廣泛張揚;農村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充實,文藝隊、腰鼓隊等農村民間藝術團體蓬勃發展。
農業基地
積極推行新型種養模式。該鎮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農作物套種、輪番耕作等多位一體種養模式,實現節地增效。該鎮何惠生,2007年在自家2畝地里輪種番茄、豆角、黃瓜等幾個品種的蔬菜,年收入約2萬元。通過大力引導,該鎮蔬菜地70%以上實現輪番耕作,農民嘗到了節地增效所帶來的喜果。部分農民還充分用好用活村前屋后、岸邊塘里、樹下水上等“小”資源發展多位一體種養,實現“小土地”出“大效率”的節地生財目標,截至2008年,該鎮利用山地資源發展蔬菜種植2萬多畝,水果5萬畝,養魚3千畝。
大力推廣節能生態種養結合型農業。通過推廣沼氣,減少了農民煤、電支出,實現人畜糞便、廢棄稻草等生產生活廢棄物的“變廢為寶”,同時獲得農業生產的綠色、高效有機肥料,“豬—沼—果—燈—魚”新型生態鏈已在該鎮逐步推廣。該鎮累計建設沼氣池5千多座,每年可節約1萬噸左右的薪柴,生產10-20萬噸的高效農家肥。
此外,該鎮還推廣了增施農家肥、科學用藥、生物防治病蟲害等減少生產資料消耗的農業新技術,使不少土地的化肥用量每畝減少了35%,農藥用量減少了55%,每畝可節約生產成本30餘元。
白水洞
白水洞風景名勝區以其山清水秀、洞幻石奇、人文攸豐而著稱於世。風景區現有景點480多處,一級景點30處,省、市重點保護文物8處。自然景觀有“高峽平湖”、“流泉飛瀑”、“地下溶洞群”、“一線天”、“洞天門”、“白龍洞”等,“白龍洞”以洞奇和石怪聞名世界,2002年12月中央電視台專題採訪此洞並稱譽之為世界奇景;人文景觀涵蓋了寺院、宗祠、牌坊、古墓葬、名人故居等,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太平天國古戰場遺址、抗日戰爭遺址和李臣典、劉策成、廖耀湘、李文、李公望等名人故居給白水洞風景名勝區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色彩。白水洞風景名勝區處於湘中城市群(邵陽、冷江、漣源、婁底)的懷抱之中,207國道、1821省道和資江穿境而過,湯(湯仁橋)白(白水洞)旅遊公路環繞而卧。地理交通位置得天獨厚。該景區是一個集觀賞、度假、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旅遊風景區,是全世界人民雙休日、節假日旅遊休閑的“後花園”。